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在十三五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开始了一场广泛而全面的脱贫攻坚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贫穷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实行精准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近年来,吉林省东部地区在进行农业升级和转型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初步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但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政府行政程序繁杂、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低、贫困群众收益低等问题,造成了特色农业不能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很难做大做强。本文针对目前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其如何进行精准扶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精准扶贫
一、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概况
吉林东部地区具有广大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基数,其区域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环境复杂多变,区内拥有大量的绿色农业自然资源。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拥有较多的贫困地区,具有许多国家和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农村人均收入较低,如据国家统计部门显示2015年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7901元,在全国的农村地区当中排名较为落后。到2018年统计显示,吉林省东部地区的贫困和特贫人口约为187.71万,在这些落后贫困的区域主要的经济产业为传统的农业,同时由于其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于此同时其自然灾害频发,因此造成了区域整体农业水平很低,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造就了该地区的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1]。
二、吉林省东部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模式分析
(一)区域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我么你可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下几点问题和不足:首先,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非常的不完善,缺乏基本的生产劳作的条件。这就会造成农业产品无法及时进行加工和销售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其次,产业信息化步伐慢。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和外界的信息交换障碍,很难及时了解农户、企业及产业的生产、销售、农民需求等信息,在市场变化波动当中处于被动状态。其三,劳动力严重外流、劳动力质量低下。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文化水平高、懂技术的人少。
(二)农业产业发展
吉林省东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中药材、林业产品、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地区开始大力开展和升级农业产品,逐步开始打开了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市场。伴随着特色农业市场的逐步打开,吉林东部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入了全国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当中,并被广泛的接受和热爱,于此同时也成功的带动了当地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大制约因素。主要变现为该地区基础设施力量薄弱无法进行农业产品的深度精加工,目前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存在着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的缺陷,同时也具有较低的风险抵御能力,市场竞争力较低的问题[2]。
(三)产业扶贫
就目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项,当地政府也相应的提供了许多的政策倾斜和指出,也进行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措施来共同面对产业发展和贫困问题。这些扶持措施具体如下[3]:1.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要想把特色农业市场做大做强,首先就是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和帮助企业和专业大户使其做到做强进而使其充分发挥市场带领作用,即通过鼓励和扶持大户、经纪人、企业等做大做强使其能够承担起地区的龙头作用,实现全方位的精准扶贫。需要指出的是做大规模,努力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农业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是发展强大的特色农业的基本方向。在政策上需要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给与更过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经济上需要给其提供跟多的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在龙头企业成立之后,便可以广泛的开展“公司+贫困农户”以及“专业大户+贫困农户”的帮扶模式来实现精准扶贫。2.融资扶持很多贫困农户由于其贫穷的家庭实际情况,在面对良好的发展机会时往往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错失良机。在目前的扶贫过程当中,资金的主要能源来源为国家相关部门,个体户很难再社会上拥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信贷机构往往都会优先选择具有相对抵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对于个体散户往往是很难获得资金的支持和扶持的,这就造成了较为突出和矛盾的“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发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为贫困的农户提供低利率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来帮助贫困农户能够借助特色农业长夜来实现脱贫致富。于此同时也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降低个人的贷款和融资手续和时间,来最大可能的帮助农户实现快速融资。3.特色产业扶持目前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大多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这对发展惠农利贫而言,具有十分天然性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吉林省东部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来实现精准扶贫具有十分巨大的优势和成功概率,因此对本地区而言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就继续加大对发展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吉林省东部地区现有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说明,当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化之后,不仅仅可以极大程度上发挥特色农业的集群效应,同时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农民的生产资料、科技服务的成本,提高利润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为广大贫困农户提供一条崭新的增收致富的通道。
三、关于吉林省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精准
扶贫的几点建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其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下几点精准扶贫的建议[4]:
(一)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化市场当中,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才能够提高抵抗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成本。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来优化农村有限的资源配置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自古以来农业都具有非常低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在面对自然环境改变的时候显得格外的脆弱性,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如今农业在市场化变革的时候也往往是没人任何的抵抗能力。在自然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共同影响下,也会造成特设农业及时拥有足够的资金也无法发展壮大。因此,为广大农户制定出科学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构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制度来为农业发展提供兜底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积极的探索和发展农产品价格保险,来降低市场风险。最后政府还需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农业补贴来降低农民的成产成本,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实现集群化发展,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模式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张金朋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