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产业论文 > 遂宁农产业集群理念

遂宁农产业集群理念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11 23:51:00人气:377

1绿色经济与农业产业集群相关概念综述

1.1绿色经济所谓绿色,主要是基于健康、安全的一种概念建构。夏光认为,“绿色经济”有2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第二种含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可以把这个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称为“从绿掘金”,即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1]。薛维忠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具体来说绿色经济则在于以高科技产业为手段,一方面它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用使人们的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在生态环境的非减性条件下,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即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此基础上,“绿色经济”又会在社会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个人利益或市场利益)的支配下,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的要求,根据效率优先的原则,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2]。刘燕华认为绿色经济应该既包括绿色经济的技术,包括相关的政策,也包括商业运作模式,也就是经济发展的整个模式[4]。绿色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特别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要形成“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

1.2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发展集群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生产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农业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农业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4]。随着农业产业不断表现出来的集群化现象,农业产业集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接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5]。基于产业关联和空间邻近的特性,可以把农业产业集群理解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是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等相关组织组成的有机综合体[6]。农业的发展绝对不是纯粹量的扩张。它本身有一个可持续的问题,有一个绿色的问题;基于相近或相似地理环境,农业产业适度集群化是可能的;由于农业产业集群化涉及到各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必须走政府适度推进的道路。因此,遂宁市走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道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2遂宁市农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2.1遂宁市农业产业的自然条件基础[7]

四川省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盆地内典型的丘陵低山地区,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为300~600m。遂宁市土地肥沃,被称为“红土地”。遂宁市辖区内河流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琼江、V江、梓江、青岗河、蓬溪河等15条。涪江全长700km,遂宁境内171km。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5127.4km2,占全市面积的96.29%。由于丘陵低山的地貌形成的较大落差,使众多的河流为遂宁提供了充足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5.85万kW,可开发量为38.71万kW,已开发16.94万kW。遂宁市农业总耕地面积15.21万hm2,其中紫色土占耕地面积的62%,广布于境内的低山丘陵地区。生物资源门类繁多。境内发现并利用的生物资源约1500多个品种或品系,其中植物资源1000余种,农作物栽培品种达367个。盛产粮、棉、油、果、桑、蔗等,是四川省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蔬菜、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船山区因盛产“菊花心白芷”而成为全国有名的“白芷之乡”,大英县河边镇所产的“白柠檬”品质优良,全国独有。遂宁市林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面积约32%,是四川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林木品种约437种,其中有不少国家保护植物和珍稀树木。遂宁市盛产柑桔、橙、柚、梨、桃、李、苹果,其中以沙田柚、青苹、红桔、贡橙等品种质量最为优良,享誉省内外。动物资源门类繁多,主要脊椎动物约237种。鱼类资源达89种,珍稀动物如鱼类的中华鲟、胭脂鱼、岩原鲤、长吻鱼等,两栖动物中的大鲵,哺乳动物中的水獭,均属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各种豆类遍布全市,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遂宁黑芝麻食补价值高;遂都牌加碘芝麻油为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其浓香型芝麻油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市中区杨渡坝大胡豆曾是历代贡品。蔬菜主产城镇郊区的平坝地区,除满足当地消费外,还远销重庆等地。主要有甘蓝、白菜、花菜、萝卜、茄子、豇豆、四季豆、番茄、黄瓜、菜椒、蒜薹、葱白、芋头等。中药材类有127种,除船山区的“菊花心”白芷为遂宁特产,名冠全国外,藿香、薄荷、刺疾藜、麦冬、红花、丹参白芍、荆芥等中药材都有过较大人工种植面积,产量很高,质量上乘,可供选择开发和加工。夏枯草、金钱草、癞子草等野生药用草本植物更为群众熟悉,直接采泡饮用。水果类29种,种植量最大的属柑桔类的红桔与广桔,面积近1.34万hm2,产量达3.5万t。

2.2遂宁市农业集群发展的现有基础[8]

遂宁市2010年农业总产值180.23亿元,比2009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83.16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5.76亿元,增长12.6%;畜牧业产值82.51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6.01亿元,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9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43.6∶2.8∶49.0∶3.6∶1.0调整为46.1∶3.2∶45.9∶3.3∶1.5。遂宁市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45万hm2,增加0.27万hm2,增长0.6%。全年粮食总产量166.37万t,比上年增产2.46万t,增长1.5%;油料产量13.53万t,增产0.34万t,增长2.6%;蔬菜产量92.7万t,增产2.22万t,增长2.5%。2010年末生猪良种繁育场2576个。全年新增万头猪场8个,新建标准化养殖户2472户,生猪规模出栏235.2万头,占生猪总出栏的65.7%;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484.30万、9.62万、70.42万和3198.53万头(只),分别增长3.2%、6.4%、5.0%和5.8%。肉类总产量47.11万t,增长3.6%;禽蛋产量10.59万t,增长11.6%。2010年全年水产品产量5.60万t,增长7.3%。2010年,遂宁市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2867hm2,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267hm2,对12.6万hm2森林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护。天保公益林建设0.36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3.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822万m3。森林覆盖率36.1%。2011年已建成年供苗能力500万株的柑橘无病毒容器苗繁育中心,建成柑橘基地2.2万hm2;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万hm2,绿色蔬菜基地4667hm2;建成高效经济林基地3.2万hm2,发展林下种养基地50余个;发展名优花卉苗木产业园10个,发展名优花卉苗木基地1733hm2;建成中药材基地5800hm2。2011年,遂宁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43亿元,解决15.4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新建沼气池3.66万口,累计建成30.7万口;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080万hm2;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000hm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万kW,增长4.0%。

3遂宁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和遂宁市现有农业发展基础,遂宁市农业产业集群坚持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引领原生态农业,发展优质粮油、绿色生猪、优质水果、绿色蔬菜、高效林木、名优花卉苗木、特色养殖、高效水产、优质肉牛、地道中药材等10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西部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3.1打造3大现代畜牧业产业带一是绿色生猪产业带。主要在安居、蓬溪、射洪、大英等县区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生猪800万头,其中绿色生猪640万头。二是优质肉牛产业带。主要在船山等县区布局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优质肉牛18万头。三是商品家禽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蓬溪等县区布局建设商品家禽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商品家禽6000万只。

3.2发展6大现代农业产业带大力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长做大种、养、加产业链,抓好6大现代农业产业带。一是优质粮油产业带。在遂宁市布局建设国标三级优质稻米基地3.33万hm2,盆中中筋小麦基地4.67万hm2,优质绿色玉米生产基地2万hm2,“双低”油菜基地2.67万hm2,菜用型马铃薯基地6666.67hm2,确保粮食安全。二是优质柑橘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等县区布局建设优质甜橙基地、优质名柚基地、优质杂柑基地和优质柠檬基地2.67万hm2。三是绿色蔬菜产业带。主要在船山等县区布局建设绿色蔬菜基地2.33万hm2。四是高效林业产业带。主要在射洪、蓬溪、大英等县区布局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优质干果基地、竹基地、木本中药材基地和林下特色养殖基地3.67万hm2。五是花卉苗木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安居等县区布局建设木本花卉苗木基地、桃花山玫瑰示范基地4666.67hm2。六是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主要在船山、射洪等区县布局建设白芷、吴茱萸、金银花、连翘、香桂示范基地1万hm2。

3.3壮大6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果蔬饮料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饲料兽药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6大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原生态农产品附加值。一是果蔬饮料加工业。依托可士可、清见、川锦食品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延长果蔬饮料加工产业链。二是肉类食品加工业。依托高金、美宁、卓筒实业、超强等企业,引进一批大企业,打造肉类加工食品著名商标,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70%。三是饲料兽药加工业。依托齐全、渴望、泰信、佳泰、国强等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饲料兽药市场影响力。四是林产品加工业。依托建兴、金皇乐爽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大力发展木材、竹材、林化食品、香料加工。五是中药材加工业。依托回春堂、绿康、陈善堂和银发资源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推进中药制药和饮片加工企业GMP认证,打造遂宁中药材品牌。六是粮油加工业。依托鑫泰粮油、汇强油脂、吕氏忠业、开明食品、仁吉制粉、吉星贡等企业,引进一批企业,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

3.4培育4大农村服务业大力培育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销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中介性服务业,不断提高科技信息、市场流通、生态旅游和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15个,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55家,新建改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55个,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和营销大户1万人,发展A级“农家乐”100家,年劳务转移130万人,劳务收入155亿元。

3.5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产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新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居住社区建设,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因地制宜调整规划思路,提升新村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四位一体”、“七区合一”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完善“258”规划。加快推进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交通等建设与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新村人居质量和发展环境;建成一批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带,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40%以上行政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