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
摘要:粮食是所有人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而保障农业产品质量是维持国计和民生的必要条件。新时展下,党中央加大对农村环境的建设,提高对农村经济优化管理的关注度,提出要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建设新农村,营造农村发展新环境、新迹象。同时,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避免落后经济管理方式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加大相关部门人员的投入,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手段,让农业经济管理更加高效合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了解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并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提供管理优化的策略,以期为农业经济管理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路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粮食。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加,人们对于粮食需求量增加,质量要求提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更新生存方式,建设新农村,从而提供人们生活保障,拉动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要想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重视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改革。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农业经济管理在当前发展趋势下存在的弊端
1.1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长期奉行小农经济思想,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方式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严重限制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度,对农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做出一系列分析和规划,并将农业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但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传统发展理念的根深蒂固,在措施的传达和执行阶段都受到空前的阻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农村环境也得不到持续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我国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意识薄弱,从管理者到实际操作人员整体都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没有对国家提出的新农业政策进行学习和理解,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的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没有对农村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工作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了解浅薄。这些原因的同时存在,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长期处于混乱局面,新农村建设实施受阻。
1.2未能推行规模化生产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而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局面,也使其与农村农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产生很大的差距。加上大量青壮年劳力在农村无法从事与之相匹配的工作,也使这部分劳动力不得不进城务工。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农村劳动力不足,无法投入新的转型经济模式。又由于受到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及农场化经济模式难以在农村开展和推行。
1.3专业管理缺乏
现阶段,国家提出相关政策大力帮扶新农村建设,鼓励条件允许的农村开展村办企业,建立一些性质特征突出的企业,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的指导,村办企业的开展大多都是盲目跟风,而且这类企业大多没有系统的管理体制。村办企业还存在生产模式单一以及缺乏经营特色的缺点,削弱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发展达不到预期效果。调研发现,村办企业形式单一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化人员的指导和管理,没有科学合理规划企业进行发展目标和方向,导致实施混乱,这些村办企业也得不到良好发展。
2农业经济优化管理策略
2.1优化产业结构
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盛行,为满足生活需要,不得不在农作物的生产中投入较大的精力以及更多的劳动力。而在能够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创造更多受益的农副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使得农村生产结构长期处于单一的农作物生产模式中。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相关部门的整体调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各类农产品投入比重,综合提高农村企业的实力,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加入,扭转农村生产不景气的局面,让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大幅度提高。此外,整顿农村企业风气,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生产,避免盲目跟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2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
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农产品生产使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设备,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经济管理部门的科学规划,以及推出各种惠民政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可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建立健全农业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审批制度盛行,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推行必须通过上级组织的审批,这种方法直接对制度的推行造成障碍,当前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管理机制,发挥上层的管理组织的统筹作用,而将管理工作交付到基层管理人员手中。通过增加基层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心,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水平。所以,农村机构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专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帮助他们丰富经济管理知识,学习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差别化管理方式。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的优化。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农村企业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专业的管理人员给予指导是取得良好的成果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强化专业管理,在指导过程中合理规划发展路线,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方向。此外,农村企业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让基层管理人员真正投入农业生产,参与管理工作,确保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作者:赵遵祥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旧寨乡政府社会公共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