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

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5 15:27:00人气:350

摘要:对临洮县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概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新形势、新阶段政府主导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对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

进行临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新机制研究,是为了探索农技推广工作高效运行机制,制定一套适合新形势下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本文聚焦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创新推广方式、改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出发,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按区域特色制定推广任务,探索新形势、新阶段政府主导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1临洮县农技推广概况

1.1人员结构

临洮县农技推广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中心内设农技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站等8个站室,现有农技人员42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技术干部33人、技术工人5人、职员1人。技术干部中有高级农艺师12人、农艺师28人、助理农艺师2人;技术工人中有高级工2人、中级工4人。文化程度本科学历17人、大专生14人、中专生11人。18个乡镇农技站现有在编技术人员131人,其中技术干部124人、技术工人7人;技术干部中有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22人、助理农艺师92人。文化程度本科36人、大专67人、中专学历及以下28人。年龄为40岁以下35人,40岁以上96人。

1.2作用发挥

临洮县农技推广中心1984年成立,主要承担推广省、市、县级农技、植保、土肥、药材等试验示范项目及指导服务当地农业生产。近年来,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更新速度加快,每年承担省市县安排的试验示范达70~100项、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以上,培训人员11万左右,全县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2020年,全年全县完成一产增加值1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增速7.1%,位列全市第一。全县播种各类农作物138.75万亩,其中冬春小麦9.45万亩,玉米18.15万亩,马铃薯60万亩,蔬菜27万亩,中药材17.70万亩,其他6.3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46万t。在以上成绩的取得和全县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功不可没。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临洮县农技推广部门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创新推广模式,采用新优技术、培植高效产业,全面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为临洮县政府指导生产当好参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洮县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2存在的问题

2.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省级年度下拨少量资金,市县基本不会给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下拨专门的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各乡镇农技推广站就更困难了,农技推广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存在无钱干事的局面,影响了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2技术服务半径过大

由于临洮县现有18个乡镇由2004年最早的34个乡镇合并而成,各基层站所技术服务范围由以前的最远不超过20km变为现在的50km左右,技术服务半径过大,加之缺乏交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边远村社出现技术服务空白。

2.3人才结构失调

人才结构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普通技术人才多,新特技术人才少;产前、产中服务的人才多,产后营销服务的人才少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业系统目前实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65人,但2000年以来,进入农技推广系统的306人大部分通过公开招考进入,这部分人员中农业专业毕业的仅有31人,仅占全部农技推广人员的5.5%,其余皆为其他专业,而且现有人员中熟悉传统粮食作物、传统养殖方法的人才较多,而急需的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现代化养殖人才十分稀缺,并且集中在种植环节,从事营销的基本没有,作为专业性推广机构这显然是不够的。

2.4服务形式单一

现有农业技术服务形式比较单一,服务单位基本只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畜牧中心、县农机推广中心等公益性推广机构承担,服务内容也只是省市县各级业务部门下达什么就推广什么,至于当地到底适合推广哪些技术,由于缺少资金,加之社会化技术力量基本不参与,缺乏主动性,导致全县农业技术服务相对滞后。

2.5年龄结构老化

比如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平均年龄46.7岁。其中35~40岁人员11.9%,40岁以上人员88.1%,县直农技推广单位大多近10年未补充年轻干部,并且单位的很多工作如试验、示范等要在田间进行体力劳动,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3县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对策建议

3.1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

3.1.1积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快速的信息队伍。在18个乡镇农技站每站选出了1名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农技干部兼任农情信息员,由乡镇农情信息员负责,及时准确地进行农技推广、农民需求信息的传达和反馈。

3.1.2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提高信息采集水平。临洮县是农业大县,耕地分布面积广,农民个体作业繁多,仅靠农业科技人员走村串户讲解和帮助很难满足群众对农技信息的需求,为此,县上要在开通“农技110”热线和充分借鉴省农业农村厅开设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建立固定的农业信息咨询平台“临洮农业信息网”,开设了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等栏目,及时农产品销售、种子农药价格及其渠道等信息,既宣传了农技知识,又扩展了服务手段。

3.2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3.2.1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全县实行农技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现在岗的通过分配、调配、市县招考进入农技部门的农技推广人员,非农业专业的每一个农技人员均需通过相应考核,取得农技推广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3.2.2施行竞聘上岗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的改革要求,对全县农技推广人员,全部实行了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通过竞聘上岗,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3.2.3实施农技推广任务量化制度。按照县中心制定的农技推广方案,根据在聘农技人员的职称待遇,对方案涉及的重点农技推广项目、示范点建设、试验示范进行相应的量化分解,签订责任书,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绩效挂钩。同时,对在全面完成承担任务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予以奖励,优先晋升职称。对在工作期间工作作风差、完不成工作任务等不称职的农技推广人员,由县农业局核准后,劝其退出公益性推广岗位。

3.3大力创新推广方式

3.3.1积极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了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构建以农业联系户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县上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社及示范点进行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强化科技特派员入户制度,不仅增加农户收入,而且为农技推广方法转变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探索出了新的途径。3.3.2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将争取项目作为扩大农技推广覆盖面的主要手段之一,要继续积极争取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旱作农业示范推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马铃薯中药材贮藏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农技推广工作。

3.3.3实行机关各业务站室与乡镇定向联系制度。农技推广部门的业务站室与各乡镇建立定向联系制度,配合乡镇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材料把关、乡镇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各业务站室将每项技术工作落实到人,并细化到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总结的撰写等工作,纳入个人年终考核,有效提高了农技推广效果。

3.3.4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引导。围绕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建立20个左右具有一定科技含量、推广价值和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县级农业综合示范点,30个左右乡镇级农业科技示范点,带动了全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3.4严格落实动态管理制度

3.4.1实行资格准入管理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以岗定人,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岗位选择与淘汰机制,打破身份界限。精简非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农技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压缩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数量。要求参加县上组织的公开招考等方式,新进入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必须具有农业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并通过有关考试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取得准入资格,参加岗位竞聘。3.4.2实行竞聘上岗动态管理制度。聘期为3年,聘期满后,聘用合同期内,考核连续两年称职以上人员进行续聘。续聘合同在聘用期满的前1个月办理;受聘人员在聘用期间不履行合同、严重失职、渎职或违法乱纪,对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15天以上,或年累计达30天以上、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予续聘;在聘用期内自动离职、辞职辞退被开除或劳动教养被判刑的人员,聘用合同自行解除。同时,对竞争上岗中落聘的人员,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置。

3.5积极构建和谐的推广工作机制

3.5.1提高推广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全县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县政府统一组织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等部门,整合现有科技力量和资源,组织制定临洮县农技推广发展规划及重大农技项目实施和农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和科技奖励等,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公共服务职能,做好科技普及与科技培训工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3.5.2整合农村科技队伍,实行集约化联动服务。要求乡镇农经、农机、水利、畜牧等站所相互协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区域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

3.5.3优化科技工作环境,激发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县中心在继续完善优秀人才评比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切实落实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激励全县科技人员在研究与开发、成果推广以及产业化等工作中作出贡献,并取得相应报酬。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基层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以此建立激励科技人员在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3.5.4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通过科技特派员与吸收科技能力较强的农村专业大户结合,培育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经过服务牵引,搞好典型示范,发挥“邻居效应”,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

3.6广泛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主体

充分利用临洮县的农业资源优势,吸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大学、临洮县马铃薯协会、县蔬菜协会、县中药材产业购销协会等科研教育单位以及四通药业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服务形式,鼓励各类技术服务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熊笛.对近郊城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14(10):6-10.

[2]梅再发.普安县基层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及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4(10)43-45.

作者:王雷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