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行为实践
[摘要]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若想实现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并发挥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多缺陷,需进一步改善。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行为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实践
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第一,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项目高达7000个,但最后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不足1/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可供农民进行广泛应用的农业科研成果仅占10%左右。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由于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资金缺乏及制度不完善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远远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第三,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推广环境。个别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对土地面积要求较高,但技术推广资金有限、土地经营模式分散、劳动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借贷的需求较高,目前的信贷模式还远远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贷款需求,农民的资金基本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十分有限,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阻碍和影响。第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还比较缺乏完善性,且配套政策也不够健全,农业服务机构基本上都是零散分布,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且工作量巨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2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
2.1政府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行为主要包括监管、协调、资金投入以及领导等。对于投入资金方面,目前的政府主导投资模式很难满足农业技术推广需求,且融资渠道不够丰富;政府资金基本都投入到了农业技术科研,忽视了团队扩建资金的投入[2]。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以往制度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未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考核制度。市场监督方面目前也存在较多缺陷和不足,如对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监管不力。
2.2技术推广单位行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技术推广单位是直接的技术推广者,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基本都要接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和领导,同时也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制约,因此经常出现设备应用限制和资金应用限制。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很难掌握和接受各种新技术,阻碍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3]。
2.3科研部门主体行为
与农业相关的科研单位主要包括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院。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由于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对称,加之相关科研人员对农业发展需求以及实际发展水平了解较少,直接导致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很难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产生巨大经济效益[4]。此外,由于转化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所以直接导致科研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限制了科研成果的高效推广和应用。
2.4农户的主体行为
农民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者,农民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其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掌握和接收能力也比较弱,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本都以地方政府为主,若地方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便会对新技术的接受积极性产生影响,降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质量[5]。
3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功能的有效建议
3.1政府主体要建立服务平台,丰富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是投资主体,通过多渠道融资,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资金。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技术推广前期的资金投入。此外,还要对相关管理政策进行完善,集合社会资金,并将其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还要鼓励其自主创收和经营,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部门,使其接受民间主导和政府扶持。以往的计划经济推广模式,很难满足农业发展需求,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推广模式,更加有助于发挥出农民和市场的作用[6]。通过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等,建立多样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保障技术推广效果。
3.2科研单位需建立转化渠道,转变发展观念
科研单位需转变发展观念,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以调动科研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并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对于人员考核和项目立项方面,可实施项目可行性考核。完善项目转化机制,将农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由科研单位向农业企业介绍科研成果,由农业企业为科研单位提供科研需求,通过两者的默契配合,推动农业技术科研成果的高效应用和转化[7]。
3.3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推广团队建设工作
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对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前,一般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以提升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能力。培训的形式包括继续教育、专业进修及在岗培训等,强化团队建设,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的学历水平。此外,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建设过程经常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需健全和完善现代化管理模式,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用人制度,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户的技术接受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业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接收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阻碍,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技术专业性;尽量向农户宣传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可组建农民教育培训班,也可借助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技术宣传。若现实条件允许,还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下乡农业技术讲座,提升广大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要对当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例如,道路建设能够为农业采购提供便利条件;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践过程中,可结合农业实际发展状况,对水利设施进行建设,并确保其性能的充分稳定发挥,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经济能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农业采购资料进行统一,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农户使用新技术[8]。
4结语
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但分析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可知,相关推广主体行为都存在缺陷和不足,还需在人员素质、团队建设、资金投资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朝着现代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宫同瑶,王蔚.关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1):126-131.
[2]朱萌,沈祥成,齐振宏,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南地区种稻大户的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6(18):942-995.
[3]李博,左停,王琳瑛.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逻辑与功能定位:以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1):150-153.
[4]汪建.农户社会资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作者:刘慧楠 单位:清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