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左翼电影中音乐文化性浅析

左翼电影中音乐文化性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05 11:27:00人气:544

[摘要]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有组织、有目标、有宣传、有实践的运动,它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与影响都是巨大的。在此期间,左翼电影音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等作品得以广泛流传与传唱。本文从文化性视角出发,结合左翼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探索电影中的音乐与歌曲的类型、特点与作用,同时对左翼电影音乐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揭示左翼电影音乐中具有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左翼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类型;电影音乐作用;现实主义

左翼电影运动在中国电影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场电影运动开始,中国电影的创作倾向开始发生变化,进入了与社会主要潮流相呼应的时代,也进入了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左翼电影音乐的技巧和表现能力不断加强,从效仿西方到大量原创作品的出现,中国电影音乐体系从这里开始逐渐成形,并不断与时代和社会现实接轨。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与音乐创作

左翼电影运动是在阶级矛盾不断突出与帝国主义炮声不断袭来的社会背景中,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运动势如破竹,左翼电影音乐与歌曲也揆时度势、改变策略、调整倾向,在左翼电影的载体下,向着最广大民众传播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斗争,完成了中国电影音乐从都市现代性向国族性的转型过程。[1]

(一)无声片与有声片交替下的左翼电影运动

由无声到有声,中国电影走过了初创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被激发、被唤醒。在战争的侵袭下,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都开始有意识地制作能够揭露社会现实与残酷的电影。民族存亡问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救亡运动,左翼电影就是在民生凋敝与民族危机现实下诞生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这也为左翼电影音乐运动的兴起与中国音乐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作为领导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化事业的主要进步团体,它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它开展的对旧文化与教育的批判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1931年,左翼戏剧家联盟对中国电影进行了整改与批判,同时,在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出现巨大裂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电影公司老板们开始寻求出路与改变。与左翼作家联盟的合作便是电影公司老板们做出的一个重要抉择,也是从这次合作开始,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左翼文艺工作者在1933年组成了一个党的电影领导小组,同年,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也成立起来,提出了要建设一个“新的银色世界”的电影口号。左翼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曲折绵延阶段异军突起,并不断高涨,铸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辉煌与传奇。

(二)主体意识建构与左翼电影音乐兴起

此前,在西方电影音乐的冲击下,原创性的中国电影音乐与歌曲数目微乎其微。大多数电影音乐都是对西方音乐的模拟与效仿,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电影音乐的创造在左翼电影运动下被极大影响,在性质、内容与风格上急剧变化,显示了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整体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也突出了电影音乐在时代剧烈变革下具有的敏锐的表现力。“左翼音乐工作者联合会”“剧联”下的专门音乐小组还有“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等一系列音乐小组与联合会在此背景下成立,这些音乐组织以“左翼作家联盟”的纲领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则与指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自觉地参与到左翼电影运动的创作中,先后为多部进步电影创作了一系列原创曲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一场救亡歌咏运动也由此诞生。《开路先锋》《大陆歌》《黄河之恋》《天涯歌》《四季歌》等音乐在群众间被广泛学习与传唱,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与影响。

二、左翼电影中音乐的类型、特点与作用

(一)左翼电影音乐的类型与特点

左翼电影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诞生的,因此,左翼电影以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为创作指引与方向。[2]左翼电影音乐大部分都是原创音乐,其内容与风格与影片主题相契合。左翼电影音乐的介入使得左翼电影充分发挥出了艺术特质,不仅鼓舞了更多群众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传达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还展现了优秀的艺术表现力。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的影片《大路》通过描绘一群青年工人修筑道路的故事,鼓励众多青年加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影片序曲《开路先锋》以强烈的节奏、鼓点激发了人民将命运掌握于自己的手中,大胆地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做斗争的勇气,奠定了年轻人以开路先锋的姿态,越过重重障碍向困难发起挑战的影片基调。歌词“大家莫叹行路难,叹息无用,无用!”更是充分展现了修路工人的勇敢、自信与无畏。

(二)左翼电影音乐的作用

左翼文艺运动时期,电影导演和作词作曲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场斗争中,左翼电影音乐成为左翼电影整体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一环。借助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左翼电影所反映的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思想更加强烈和直接。总结来说,左翼电影音乐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参与叙事

费穆导演在影片《狼山喋血记》中使用了西洋乐配乐,起到了参与叙事的作用。第一次小提琴配乐响起,描绘的是小玉懵懂、憧憬爱情的心理;第二次响起的西洋乐是管弦乐器,在这一段落中,小山村使用迷信的手段来对付狼群,但是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得狼群越来越猖獗,乐曲是对村民愚昧无知的嘲讽;第三次西洋乐配乐使用了大型管弦乐器,村民们终于团结起来,举着火把唱着《打狼歌》与狼群进行抗争,最终击退了狼群。影片中西洋乐配乐参与了影片的叙事,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片中歌曲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狼群象征帝国主义,暗示人们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才能找到出路。另外,影片中的音乐也常常被用来制造悬念,暗示有事要发生。马徐维邦导演的影片《夜半歌声》以反对封建主义、争取自由为主题,通过悲剧故事来揭露封建势力的残酷。片中插曲《黄河之恋》哀怨而悲伤,剧院顶楼每每响起这首歌时,不仅气氛恐怖,还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2.影响情绪

音乐能够通过制造调式、节奏来刺激观众产生情感反应,创作者可以在故事发展的不同段落制造情绪的转变,营造出整体的节奏感。《马路天使》中歌曲的运用就对观众情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涯歌》第一次出现时,小红与少平隔着街道对唱,观影氛围欢快愉悦。第二次演唱《天涯歌》时,小红与少平的感情发生变化,小红边哭边唱,少平满目愁意,此时,观众的情绪也变得愁闷起来。

3.营造氛围

标志性的歌曲一旦响起,氛围感随即产生。尤其是片头音乐,能够奠定电影的基调。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曲第一次出现时,一幅幅欢快的图画展现于眼前,歌声与画面相互映衬,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由夏衍担任编剧,许幸之担任导演的《风云儿女》是一部讲述号召青年同志参与革命抗战的电影,影片诞生于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剧本的主旨是表现青年知识分子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压迫面前,从苦闷、彷徨奔向民族民主革命。[3]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影片开头响起,激昂的旋律直奔抗日救亡的主题。在影片结尾,主人公辛白华更是与深受战争折磨的劳苦大众一起高声歌唱《义勇军进行曲》,一同走向拯救危亡国家的前线战场。首尾呼应的乐曲达到了令人震撼的鼓舞效果。

4.表达思想

音乐能够像旁白一样,从创作者角度做出情感上的或是情绪上的评价、概括或是暗示主题的含义。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歌曲就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与意识形态,当歌女小红唱到“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时,出现的是炮火连天的战争景象和人们逃亡的画面,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使得两句描写爱情悲剧的“软性”歌词,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意义。[4]

三、左翼电影音乐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左翼电影音乐极大地契合了左翼电影运动的创作方向,左翼电影歌曲对底层民众苦难生活表示了深厚关怀,向阶级压迫与殖民统治发出了强烈的批判,表现出了为无产阶级呐喊的大众化路线与倾向。

(一)对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厚关怀

1937年上映的《马路天使》,故事背景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国家危亡,理发店客人稀少,还要面对房东的涨租,以古先生为代表的流氓横行,年轻姑娘被迫沦为歌女与暗娼。但是电影看起来并不沉重,生活在最底层的穷人用他们的活泼、热情将这场悲剧演绎得充满欢声笑语。即使大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依然能够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里感受到他们的生机与活力,而这越发显出这些即将陨落的年轻人是多么令人悲痛。正如那两首《天涯歌》,前面有多快乐有多甜蜜,后面的分离就有多凄惨。

(二)为无产阶级呐喊的大众化路线

工人阶级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新兴的、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代表,他们勤劳、勇敢、坚定、团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断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抗争。左翼电影歌曲承袭了左翼音乐的大众化风格,具有简洁明晰、通俗易懂的特性,这些特点首先反映在歌词中。[5]影片主题曲《青年进行曲》在歌词设置上以口语性、押韵性与通俗性的语言号召无产阶级起来战斗,为无产阶级呐喊助威。还有聂耳在《开矿歌》《大路歌》中加入的劳动号声,表现了无产阶级备受压迫的现实,从而激发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意识及奋起反抗侵略者和压迫者的决心。通俗语言朗朗上口,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歌曲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左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音乐意涵

(一)左翼电影中的音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默片《新女性》在1935年农历新年上映,影片加入了聂耳谱写的音乐,所以观看电影的时候虽然没有对白,却是有声音的。当影片中响起由韦明谱曲,李阿英填词的歌曲《新的女性》时,画面中出现的是人来人往一片繁华的大街,王博士把印有韦明自杀的报纸扔到窗外,被来来往往的女性踩踏在脚下,李阿英正带领一群意气风发的新女性向前走去,远处的太阳缓慢地升起。影片的主题主要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在“独立”和“依靠男性”之间的选择。蔡楚生在影片中塑造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其中太太是依靠男人生活的典型,李阿英是独立自主的典型,韦明则是在这二者之间徘徊的形象,她既不想依靠男人,却又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作为中国女性现实状况的悲剧载体,她的故事成功地控诉了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影片并非喊口号般地呼唤女性独立,而是对女性独立这件事进行了颇有辩证意义的思考与反省。音乐《新的女性》的运用对这三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歌词从新女性是“社会的劳工”“建设新社会的先锋”到“要和男子们一同翻卷起时代的暴风”,一系列排比句概括了新时代女工应有的气概和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新形象,[5]充分体现了“新女性”独立和解放的形象,对当时的女性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二)左翼电影音乐与现实主义的女性关怀面相

左翼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真实生活,音乐中歌词与曲调的配合更是对这些现实主义电影中女性的贴合与关怀。《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和《天涯歌》,《渔光曲》同名音乐《渔光曲》,《新女性》的主题曲《新的女性》都在歌词上对这些女性的命运做出了解读。这些女性的命运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表现了战争年代下女性的弱者地位,也暗示着女主人公们的前途与个人前景。音乐的使用极大地强化了这些女性生存空间的真实感,并鼓舞了女性,使得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伟大行列中去。

刘丽丹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文化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音乐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   传统戏曲论文   包装艺术论文   艺术形式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论文   动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论文 京派绘画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 电影音乐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制作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设计色彩 艺术市场论文   表演艺术论文   服装搭配论文   民族服装论文   古代服装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