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戏剧艺术论文 > 戏剧文化对国内电影发展分析

戏剧文化对国内电影发展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29 13:56:00人气:744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对精神文明生活需求的增加,国内电影的发展也迈入了新阶段,各种优秀作品和精美制作呈现在大众眼前,说到底国内电影的发展与戏剧文化密不可分,电影中的一些元素和题材都深受戏剧文化的影响。如何运用戏剧文化来促进国内电影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电影发展在借鉴戏剧文化时也要了解其文化,本文就针对戏剧文化对国内电影发展的影响以及具体的促进作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戏剧文化;国内电影发展;促进分析

戏剧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涉及到话剧、戏曲、歌剧、舞台剧等等,是一种综合的传统艺术文化,戏剧与电影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联系和渊源,近代以来戏剧文化与国内电影的发展更是相辅相成,国内电影的发展深受戏剧文化的影响,不断开创电影的新题材和新的呈现形式,丰富了电影资源,也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的戏剧文化。但是戏剧文化与电影的和谐融合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其中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才能使戏剧文化在国内电影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一、戏剧文化概述

早期的戏剧文化被认为是唱歌跳舞,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才认识到戏剧文化的丰富内涵,戏剧文化结合了音乐、文学、舞蹈和武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戏剧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直到元代时迎来戏剧文化的繁荣,各种作品被搬上舞台,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休闲生活。戏剧文化具备独特的审美特征,第一是具备综合性,戏剧文化结合了说、唱、跳和打等多种展现形式,丰富了作品的同时还与舞台完美融合,让观众融入到戏剧之中;第二是程式化,戏剧文化中的生旦净末丑都是戏剧中不可缺少的行当,一些动作和唱腔也要严格遵守固定的表达;第三种审美特征就是虚拟性,戏剧文化中存在一些虚拟的故事和环境,其目的都是为了借助戏剧这种表现方式来表现生活,让观众从戏剧中产生共情从而获得力量。

二、国内电影的发展现象

(一)流量大于演技

国内追星文化的发展让电影在选角上首选流量明星,有了收视保障才会去考虑演技,其实这样的想法本末倒置,一部电影的收视率应当看的是整体故事框架和传递的文化和感情,而不是看流量明星演自己秀美貌。加上我国男偶像女性化情况严重,有些角色的诠释更是难以产生共情,往往容易使观众出戏,感受不到导演要传递的价值观。

(二)题材大多为都市爱情

丰富多彩的题材构成了电影,电影中不仅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分析,还要能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给观众传递力量。但是目前国内电影大多都是都市爱情题材,传递的价值观都是在爱情面前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前段时间的《风犬少年的天空》电影版,这部打着舞台剧旗号的电影,完全就是广播体操题材的爱情电影。类似的电影层出不穷,好像生活中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情感值得歌颂。

(三)造型设计单一

我国电影表现出造型设计单一的现象,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浓厚的妆容和某些女星万年不变的铁刘海,完全限制了电影的发挥,难以丰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难以从人物造型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完全由电影独白来补充必要的剧情,这样的方式完全和电影观念相冲突。

(四)缺少创新

国内电影还表现出一个通病就是缺少创新,大多数电影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要不然就是改编小说改编各种动漫,这样的二次创造不一定给观众带来的都是好的享受,电影应当站在不同的视角上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寻找身边的热点事件,发现身边的一些现象通过电影去讽刺去赞美等,这些电影才是观众容易产生共鸣的电影。还有些电影在处理技术以及后期加工中缺乏创新,除了在故事背景上的创新,还应当在电影理念、人物构造等方面展开创新,让观众看到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创新形式也要多元化发展。

三、戏剧艺术与电影舞美艺术的关系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把我们接触过的最为真实的生活形式,利用多媒体,同时融入信息流通,把我们现实的生活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故而影视美术工作者,人为地营造不真实的环境气氛在影视美术造型设计中是行不通的。他们对现实性的追求,决定了影视美术工作者的工作,仅存在于“影视化”的美术运用。而戏剧舞美则与之相反,因为戏剧中所呈现的生活是不真实的,在传统戏剧的展现过程中,包含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传统戏剧作为独特的、民族的演剧体系,它在表演艺术上有许多特点。例如戏剧会把独白、唱歌、舞蹈、武术与艺术表演结合在一起,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特别的戏剧艺术表演形式,即戏剧的“综合性”。第二是戏剧中的动作、独白节奏、舞蹈言语、歌曲标题,都包含了相对固定的一套程式,即“程式性”。第三是在戏剧在展现给观众的过程中,为每段戏营造出多变化的环境气氛,用背景影像营造出虚假的场景,这是戏剧美术的“虚拟性”。以上三种特性中,和舞美最为密切的联系就是“虚拟性”。虚拟性就是高度提炼、综述、抛弃、结合。以点取面,以小代大。在人和景的关系上,虚拟景物为突出人物做铺垫。以运动的人物展现静态的景物,以充沛的激情触发景物幻象与意象的产生,它在效果上,突出了戏剧的艺术性特征。由上可以发现,戏剧美术设计与影视美术设计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但是传统戏剧中的很多元素对我国电影美术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四、戏剧文化促进国内电影发展的具体分析

戏剧文化给国内电影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最主要的就是分析戏剧文化促进国内电影发展的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增添了电影类型,促进戏曲电影的诞生、戏曲元素的加入,丰富了电影表现手法、从戏曲中获得造型灵感以及戏曲文化帮助电影拍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这些方面都使电影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国内电影的国家化和现代化走向。

(一)增添电影类型,促进戏曲电影的诞生

在戏剧文化的影响下诞生了戏曲电影,戏曲电影是我国电影类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丰富的戏剧文化资源就给国内的电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资源,例如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京剧三国演义中的其中一小部分,以电影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类似的电影数不胜数,戏剧文化中的一些历史故事或者传统戏曲都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电影的拍摄都是源自戏剧文化,就拿《白蛇传》来说,《白蛇传》本身就是民间故事,随着影视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导演对《白蛇传》进行不断创作和创新,赋予《白蛇传》新的故事剧情和表现形式,更是在近两年与动漫相联系,拍摄了《白蛇:缘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两部动漫作品,在戏剧文化的基础之上与现代文化相联系,创造出新的电影类型,促进戏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戏曲元素的加入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

电影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电影类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表现手法中又存在不同的感情表达,就拿恐怖电影来说,要表达这个电影的恐怖就有几种表达方手法,第一故事情节的恐怖、第二是音乐节奏的恐怖、第三就是画面的恐怖。戏剧文化中丰富的戏曲元素增加了电影的表现手法,有些感情的传递不再浮于表面。正如马赛尔・马尔丹所指出的那样,“电影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摄影机可以自由移动的那一天开始的。”在电影中,摄影机作为一个视觉主体所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打破了戏剧艺术的固定空间,形成了自己的空间概念。电影通过镜头组接构成的“空间蒙太奇”,使动作的流动性与环境的变换融为一体,使银幕的空间容量达到了极限。观众在鉴赏一部戏剧的时候,舞台剧的布景要尽可能把剧情中所需要的环境情况展现出来,但是又不能过多改变真实生活的情景,由于表达效果的需要,电影可以用特写,乃至大特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的流泪,或是嘴角上淡淡泛起的一丝微笑。而舞台剧就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鉴于舞台剧与观众距离的远近,有时看不清演员的五官,所以“听”戏会成为主要的看戏方式。舞台上,人走远了之后,不会再把他拉近,而电影就可以通过摄影机的移动,把走远的人再拉近,让我们看看他此时的表情。《霸王别姬》是国内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这部电影完美地将戏曲元素与电影相融合,将电影主人公的故事与《霸王别姬》中的角色相融合,戏曲的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更好地传递了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导演也利用这部戏曲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不再是直白地表达主人公之间的感情,而是运用戏曲元素来丰富感情的表现手法,同时传递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电影主题,让电影的层次更加丰富,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三)从戏剧中获得造型灵感

戏剧文化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会有不同的造型,如《红楼梦》中性格泼辣的王熙凤、敏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顽皮又善良的贾宝玉,不同的人物性格都有不同的造型加持,丰富了人物角色,国内电影的发展也深受戏剧文化的影响,从中获得了许多的造型灵感。例如,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造型师吴宝玲,就是充分钻研了戏剧文化,从戏剧文化中汲取了造型灵感,才打造出《倩女幽魂》《画皮》《笑傲江湖》等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其中一些造型更是成为电影中的经典,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戏剧文化的灵感,从戏剧中获得造型灵感去丰富人物性格,体现出不同角色的独一无二。(四)拍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电影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介质,不同国家的电影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如提到日本很快就想到宫崎骏的动漫电影,提到韩国就是浪漫唯美的爱情电影,提到美国就是好莱坞的动作大片,戏剧文化也打造出了中国特色的戏曲电影和武术电影。戏剧文化中的一些武术常常作为我国电影的拍摄元素,如李小龙系列电影、黄飞鸿系列电影以及成龙拍摄的系列电影都少不了中国武术的影子。还有《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山楂树之恋》都充满了乡村气息,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和内敛,运用极其隐晦的方式表达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如《东邪西毒》《西游记》《十面埋伏》等电影作品都蕴含了戏剧文化,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到故事背景的发展等都极具中国特色,吸引观众去了解中国更多的传统文化。

五、戏剧艺术与电影文化的区别

戏剧作为电影的老师或老大哥,有许多电影可以借鉴的元素,但是电影、特别是有声电影的问世,对历史悠久、老态龙钟的戏剧形成真正的威胁。戏剧产生了自卫性的竞争意识。怎么和电影竞争?梅耶荷德提出了改造戏剧,使戏剧电影化的口号。电影最引人注目的技术手段是蒙太奇,特别是构成电影基本语法的平行蒙太奇。诚如丹尼艾尔・阿里洪所说的那样:“电影平行穿插,是电影语言中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它用来清楚地表现两条情节线的冲突和联系,从一个注意中心交替转换到另一个注意中心。”梅耶荷德追求的“戏剧电影化”,首先就是把“平行蒙太奇”原则借用到舞台上来。和“戏剧的电影化”相对应的,是“电影的戏剧化”。这虽然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但电影的确是从“戏剧化”的道路上走过来的。没有首尾贯穿的戏剧结构,没有层层推进的戏剧冲突,就没有艺术电影的早期繁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都可以说是“戏剧化”电影的典型。苏联电影的情况也是这样。电影艺术起步阶段的“戏剧化”恰好说明它一开始就试图以人民喜见乐闻的戏剧性情节来吸引观众。正是从电影艺术的这个历史发展背景出发,人们才有理由一再强调电影的大众化,甚至称它是“俗文学”。可见电影艺术与戏剧文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借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剧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和资源给国内的电影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多数电影从戏剧文化中获得灵感和资源,对戏剧进行再创造或者作为电影背景丰富电影内容。戏剧文化也不断地促进国内电影发展,以电影作为桥梁不断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电影让更多观众看到中国力量,了解和传承戏剧文化。

参考文献:

[1]林铭豪.戏影交融:戏剧电影的革新与发展――谈粤剧电影〈白蛇传・情〉[J].大舞台,2020,(06):23-29.

[2]李铭韬,田雨萌.元素与方法:小议电影教育中的戏剧[J].艺术教育,2020,(12):239-242.

[3]程诺.浅析戏剧电影〈驴得水〉中对白对角色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20,(06):82.

[4]仲呈祥.戏剧电影的传承与发展[J].粤海风,2019,(05):44-46.

徐曼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音乐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   传统戏曲论文   包装艺术论文   艺术形式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论文   动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论文 京派绘画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 电影音乐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制作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设计色彩 艺术市场论文   表演艺术论文   服装搭配论文   民族服装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