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摘要: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显然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求,企业必须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高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出发,深入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企业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预算;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构建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议题。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将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经营,预算与资金一体化管理,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一、信息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对企业日后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做出准确而全面的统筹规划,严格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比对了解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后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与完善的一项管理措施。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了企业的内部沟通与业务联系,确保部门间的预算数据协调统一,运用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信息的在线流通与共享,进一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和价值。可以说,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完整流,通过搭建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有效的将各部门的预算目标锁定在系统中,明确部门间的权限与职责,通过全流程预警管控模式,彻底改变企业“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情况,实现预算结果的具体量化,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二、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一旦管理环节较薄弱,就会导致预算指标出现严重的偏离。从客观上来讲,预算管理要想得到企业发展的重视,必须要确保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的出现,可以为一切规范带来前提保证,也是企业提高预算编制、实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的变化风云莫测,企业有时无法准确的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导致个别项目出现了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严重偏离,影响到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不足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都会受到预算的约束,但在传统财务管理下,预算监督完全依赖人工,财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预算管控信息,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不能有效把控,预算预警机制难以发挥,导致预算的事中控制效果明显不理想。对于预算责任主体而言,业务、项目、部门支出的具体执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的滞后性导致预算实际执行数据与财务数据产生较大的偏差,将错误或是不完整的信息传达给部门领导,最终对决策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干扰,造成企业的损失。
(三)预算考评机制尚未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控制考评机制,是企业管理面临的另一难题。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企业的预算控制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出现不协调、不统一的情况。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编制,而忽略了执行的重要性,即使执行了,过后也没有及时的开展相应的考核措施,即使出现了不执行预算或是没达成预算目标的情况,相关人员也不会面临着严肃的惩罚,以至于业务人员对预算管理消极怠工,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不断弱化,造成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被大打折扣。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选择预算控制模式,提高预算监控力度信息化预算管理过程中,控制手段主要有刚性控制、柔性控制以及刚柔共济控制三种不同的模式。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控制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控制制度,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全面预算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融合之后,优化了预算控制手段、促进预算管控落地、实现预算管理闭环。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管控,提高了业务审计的监控能力:在开展经济业务之前,账务人员将年度部门预算项目反馈到信息系统中,加强预算管控的事前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预算的自动校验与检查,系统可以确定合理的控制手段,做好事中控制;经济业务完成之后,项目核算功能可以对其中的关系进行确定,自动检查费用是否超出预算,为事后管控提供了保障。
(二)统一业务管理、规范业务流程财务预算以信息化管理为契机,对企业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梳理,规范企业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规章制度固化在系统中,使得单据按照正规的流程逐级审批;同时系统中基础信息的录入也提高了信息的采集质量和速度,加强企业资金计划管理,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信息化预算管理将信息触发过程前移到业务人员,使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业务活动的信息特征,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有效的预测规划能力为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在线编报共享,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在线编报预算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节约全面预算编制的时间,在实现了数据流通和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线编报预算可以对业务的模型、指标数据、报表要求等内容作出统一的规划,以业务的预算和流程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业务逻辑的完善和健全。各个主体的预算编报员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系统查询历年的实际数据,以此为参考,确保预算业务的多维性。根据财务和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会计语言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报表之间的有效推导,在线开展预算上报工作,实现逐级的自动计算和汇总,由单户汇总再反馈给集团公司,最终由财务部门进一步综合考量,不仅实现了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使得业务和财务达到有效融合。
(四)创新完善预算考核与评价体系在信息系统中需要明确考核的主体、考核的指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内容,通过系统中的公式将考核的结果量化为薪酬绩效,强化薪酬制度预算机制的作用,实现薪酬与预算执行考核的有效融合,确保薪酬的预算执行结果能够通过经营业绩直接体现,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合理而科学的闭环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帮助企业不断的强化了内部管理机制;既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的情况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日后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斌.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
[2]周龙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改进以H公司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17.
[3]祁婧,王旭.论信息时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措施[J].现代商业,2018.
作者:冀方 张宣洪 鹿麓 胡钦乐 单位: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