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纳税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纳税管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人纳税遵从度低、税务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不足、不能顺应新形势下税收管控特点、税控风险凸显等现象。本文从提高纳税遵从意识规范纳税行为、从源头防范涉税风险;强化纳税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及培养;畅通征纳双方信息沟通渠道、提升纳税管理遵从思维;规范涉税业务层面基础操作、构筑税控风险安全堤坝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体量上已经占据全国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优化经济结构、解决民生就业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纳税管理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并没有跟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的步伐,反而成为掣肘其中业务发展的一个短板和痛点。基于此,有必要充分分析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纳税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广泛探讨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的路径和方式,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水平。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开展纳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纳税管理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企业业务经营特点在筹资、投资、日常经营、盈余分配等环节,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缴纳税款,从而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管理活动。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看,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依法设立之日便肩负起依法纳税的社会使命,纳税的时间节点和环节始终贯穿中小型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纳税管理工作,提升纳税管理水平是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合理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优化开源节流是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永恒不变的管理主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步入行业发展成熟期,在该行业周期内,再过度追求以往“开源”模式的经营增长已经变得较为困难,此时祭出“节流”的大旗则显得尤为重要。节流的关键是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纳税成本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支出较大的项目势必纳入“节流”管理的范畴。通过纳税管理,进行合理税收筹划,能最大限度降低纳税支出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优化。
(二)改善税企征纳关系,促进企业经营健康发展随着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制度层面的税收监管趋于收紧,税务机关职能定位近几年也开始由最初的管理型逐步转向管理服务型。以往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妄图关系式、人情式、钻制度漏洞式等粗放的税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税收管制环境,必须从依法合规纳税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税企征纳关系。通过系统的纳税管理工作,通过最新税收政策和税收知识的掌握,积极争取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专业的纳税指导,按时保质、保量的申报,缴纳所涉及的各项税款,降低税控风险,促进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其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等客观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有效性不足,税务风险的发生往往表现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早纳税、多纳税、纳税筹划不当等而受到税务监管部门的罚款甚至是行政处罚,让中小型民营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品牌声誉受损。通过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工作,企业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在进行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技术改造、利润分配各个经营环节综合考虑涉税问题,合理纳税筹划,合理配置现有人力资源和企业资源,着实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遵从度低,纳税意识淡薄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层面,课税对象和纳税环节各异,税收违法失信惩戒力度各地不一。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其行业覆盖范围广泛、规模相对不大、税款缴纳金额不高等原因,很难作为当地重点税源关注对象纳入管理,在客观上诱发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纳税意识淡薄。加之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税收征管环境欠佳,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税务处罚时自由裁量权尺度多大,甚至有税收征纳双方“协商议价”的空间,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违法成本,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人纳税遵从度低的现象,更甚至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人明目张胆地指使本企业税务人员千方百计地不缴税、少缴税。
(二)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胜任能力不强中小型民营企业受制于薪资待遇和企业品牌的影响,人才入职门槛相对较低,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税务从业人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出外勤对接税务主管部门。中小型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岗位大多为本单位年轻的财务岗员工兼任,受制于经验不足和专业水平有限,缺乏系统的税收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对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全,很难对企业的全部涉税实务都有准确的预判,造成企业纳税管理不到位,可能该缴的税款没缴、不该缴的税款反而缴纳了;对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掌握不及时,可能并未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红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埋下潜在的税收风险隐患。
(三)不能顺应新形势下税收管控特点,管理思维落后近年来,随着金三税控系统的上线实施和“互联网+税务”的逐步完善,税务主管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纳税管理开始从事前管控向事后管控转型,部分原需要事前审批的经济事项转由事后备案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不是税收管控力度的放松,更是税收管控力度的收紧。原来依靠税务主管部门线下人力稽查的工作现在基本转移到线上借助信息化实现系统稽核,通过行业大数据的构建和比对,更能精准地发现中小型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的漏洞,能更精准地打击中小型民营企业税收违法行为。然而,在现阶段还有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新形势下税收管控的特点,依然沿用传统落后的纳税观念和税务管理思维模式,造成税务管理工作的被动,甚至诱发税控风险,蒙受经济损失。
(四)税务风险管理基础操作层面薄弱,税控风险凸显税务风险是纳税管理的逻辑起点和规范基础,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它很难借鉴大企业的税控管理模式,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高薪招聘高端专业税务人员快速提升企业纳税管理能力,只能靠自身企业现有的会计人员从操作层面识别和防范税控风险。而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税务实务工作中,往往存在税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混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纳税筹划不当的情形,凸显税控风险。在税务会计基础工作方面,一般存在账簿设立不规范、涉税项目会计原始凭证不合规不完整、成本费用分摊不清晰甚至缺乏科学合理依据的情形;在混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方面,对一些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有差异的交易或事项混同处理;在纳税筹划不当方面,普遍存在追求打政策“擦边球”的过度筹划和税务筹划方案不细致不全面、存在漏洞或不能适应外部政策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筹划失败。
三、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纳税遵从意识,规范纳税行为,从源头防范涉税风险一是要培育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人和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的纳税遵从意识。国家税务机关可通过各种媒体宣贯企业依法纳税的义务和责任,大力宣传国家的最新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让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有权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培育起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纳税遵从度,树立企业依法纳税良好社会形象;二是要建章立制规范业务流程,确保纳税行为在既定的框架内规范运行。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详细的纳税管理制度,根据各种业务性质分税种制定详细纳税节点和流程,以规范企业的合法纳税行为,有效防范税控风险,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强化纳税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及培养有条件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一定要强化纳税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组建专门的纳税管理部门或者设立专门的纳税管理岗位,以督促企业纳税管理规范化、正规化,从内部控制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上降低企业涉税风险。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尝试聘请专业的税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让税务机构专业人员定期参与企业纳税情况核查,及时评估企业涉税风险,对发现的纳税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培养,适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经营实况,提供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做好高素质专业人员引进的储备计划,同时对现有财务和税务从业人员,鼓励通过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方式精进专业技能,畅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渠道,全方位、多元化解决人才梯队的引进、培养和建设,为企业纳税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三)畅通征纳双方信息沟通渠道,提升纳税管理遵从思维切实建立与税务机关有效的沟通机制,畅通中小型民营企业与税务征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顺应“互联网+税务”的时展,前置纳税管理的事前管控意识,从税控风险的源头防微杜渐。中小型民营企业税务从业人员要充分保持与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专员的信息沟通,有涉税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变被动监管为事前主动咨询,为企业涉税交易和事项的合规处理把好关。同时为应对金三税控系统的上线实施和大数据稽核比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企业纳税管理档案制度,根据企业涉及的税种分门别类地建立纳税管理档案、税款扣缴证明和会计凭证,做好各类涉税业务合同归档管理、应税证件归档管理、纳税申报表归档管理、税款缴纳回执归档管理、减免税备案资料归档管理、非正常损失认定资料留存管理和税务机关审批资料归档管理等相关涉税管理文档,并定期复查留档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从思维理念到形式资料归档留存,全方位提升纳税遵从度。
(四)规范涉税业务层面基础操作,构筑税控风险安全堤坝在涉税业务层面要夯实操作基础,根据企业经营业务特点,认真研读行业涉税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和财务管理规定,完善会计账簿设置、审慎核查涉税会计原始凭证、规范成本费用分摊分配口径、合理合法选择最优的纳税管理方案。尤其是在纳税管理方案选择上,可围绕资金管理的全业务流程,系统考量筹资、投资、资金运营、资金分配各环节的筹划可行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完善纳税管理方案。比如在投资设立新业务主体时,对纳税主体法人非法人、分子公司的选定,需综合考虑纳税形式及最优惠的纳税成本;对业务投资区域可合理选择地区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幅度较大的税收洼地,对跨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还可以尝试选择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设立离岸公司,降低企业整体纳税成本。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纳税管理人员要保持灵敏的税收政策嗅觉,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的一些税收政策动向,积极响应和把握国家的税收返还政策,及时享受国家税收政策红利。
参考文献:
[1]朱云.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8(16).
[2]程燕.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策划[J].注册税务师,2019(04).
[3]冯秀娟.互联网+税务”助力降低中小企业纳税遵从风险[J]中国财政,2016(22).
[4]刘秋月.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4).
[5]翟继光,张晓冬.企业纳税筹划实用技巧与典型案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6]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Z].财税〔2019〕13号.
作者:张守峰 单位:岚桥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