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以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其从集成创新到生态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从模拟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及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本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创新战略、创新型组织、创新型文化和创新型人才等内在驱动因素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模仿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驱动因素
一、引言
自2009年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以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已位于国际前列。但是,在关键的新能源技术上,如汽车锂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控制系统等,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长,但与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相比,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竞争实力还有较大差距。由于资本、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多以模仿创新求得早期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到了爆发的前夜,企业是否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已成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下成败的关键。企业能否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根本的驱动因素仍取决于自身。而探索企业创新路径的演进方式,进一步识别企业如何通过内在驱动因素的改变,推动企业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对培育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二、文献回顾
我国学者陈劲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的一种特定的技术创新范式,后来,自主创新被拓展成为二次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3个类别。杨德林等人认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差异。要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就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我研发突破并开拓独特市场,从而给企业带来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并持续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如何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许庆瑞、王海山、高传贵等人先后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内源动力因素是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推进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包括企业战略定位、竞争策略、创新意识、利益驱动、企业家精神等。但是,在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过程中,如何通过组织变革与战略引领,推动内在驱动因素去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其实施路径和实施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得到清晰的解读。
三、案例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浙江众泰新能源汽车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该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经验。众泰新能源汽车业务始于2008年,作为我国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列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它是我国民营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曾首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六个第一”,企业发展历史涵盖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历程。众泰作为民营企业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因此选择众泰新能源汽车作为本案例研究的对象具有典型性。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1)一手访谈资料。2019年9月调研团队到众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研发部门,进行了深入访谈调研,从而获得了案例所需的大量一手资料;(2)二手资料。包括众泰新能源汽车公司提供的大量相关内部资料、公司网站的相关报道等资料。基于多主体、多种途径获得的资料来源有助于保证案例研究的充实全面,同时也实现保证案例内容信度与效度的“三角验证”。
四、众泰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第一阶段:引进整车资源,实施集成创新众泰汽车于2004年,将技术人员打包在内,购买了台湾丰田特锐的一条生产线,开启了集成创新1.0时代。基于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众泰汽车迅速在汽车江湖中站稳脚跟,产品的销售很快超过了10万辆。2008年,众泰汽车照搬特锐模式,买来梦迪博朗车型生产线,成为第一家获得国家颁布的纯电动整车企业。同年,众泰新能源乘用车第一牌浙A2279H上路。众泰汽车的“集成创新”,一方面将境外汽车资源与中国制造的成本控制、目标市场把握完美结合,另一方面“集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模仿、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之后,众泰汽车又成功整合了菲亚特旗下多款整车平台,“引进开发”、“集成创新”这一模仿创新的战略定位推动了企业发展初期快速发展和技术积累。
(二)第二阶段:引领市场突破,践行生态创新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面临着基本设施薄弱、成本高昂、消费者接受度低等突出矛盾,此时,突破市场和培养消费者成为了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众泰提出了战略突围、上牌突围、融资突围、结盟突围、消费突围、城市突围的“六大突围”,众泰汽车积极推动整合包括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能源供给企业、广大消费者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资源与能力,实现联动发展开拓市场,进入着重市场培育和拓展的“生态创新”2.0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初期,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产业化的突破口,众泰提出“三先模式”,即“让一辆车先跑起来、让一批人先用起来、让一座城市先完善起来”。在西子湖畔,从200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第一车开始,众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车型发展到3个平台15个型号纯电动汽车储备,加强了各方资源的积极合作,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三)第三阶段:聚焦研发创造,推动自主创新多产品多平台的发展,使企业已经无法仅依靠引进和模仿来应对市场需求,众泰回归到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经过几年的研发积累,构建了自主研发3.0体系,迈 入以原创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3.0时代。众泰在动力系统、整车平台以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多个方向,实现了从“引进开发,集成创新”到“正向自主研发”的转变,全面掌握了平台集成、造型设计、工程设计、性能开发、工艺开发等核心技术能力,形成了A、B、L三大技术平台,具备年度完成4款车型预研、4款车型在研、4款车型上市的开发能力。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也已建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汽车行业经验的国际化核心团队。
五、推进众泰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在对众泰发展历程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众泰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企业内部的创新厚度,是企业家精神、组织变革、治理结构、文化制度等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认为,以下驱动因素有效地推动了众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引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企业一般是由具有实干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创业者一手创立和发展壮大,其成长发展轨迹烙有独特的企业家特质。吴建中是众泰汽车的创立者,他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先”发展模式,创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六个第一”的辉煌业绩,其创新精神引领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创新特质内化为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精神动力。
(二)企业创新战略的推动无论是在集成创新、生态创新还是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众泰一直将推动持续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2018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约7.12亿元,较上年增长68%。在创新战略的推动下,目前公司已具备新能源汽车完整的整车设计、试制、试验和零部件开发能力;其中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成组、电机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部件已初步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并取得多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专利,逐步转换至自主研发生产。
(三)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众泰致力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众泰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公司提倡鼓励自主创新的价值观,鼓励试错、容忍失败,通过开放式创新引领客户需求。公司奉行海纳百川的人才策略,在用人方面实行“去家族化”的做法,限制企业股东的家族成员在企业中任职,而另以高薪聘请北京、上海等著名车企管理人员担任“职业经理人”,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本身灵活、快速、高效的决策机制和扁平化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公司的决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众泰还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组建了汽车学院,开办EMBA班、邀请大师培训,提升员工全球视野与现代管理思维。企业通过实施组织扁平、去中心化,授权赋能等组织变革,推动着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自我涌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四)企业创新型组织的建设2010年,众泰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2011年成立众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培育,众泰已经在全球成立了四大了研发中心。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拥有多个国际高标准先进试验室,覆盖造型、工程设计、CAE分析以及试制试验等整车开发相关的全领域,掌握着汽车研发众多核心技术,实现了企业高性能汽车的自主设计和制造。研究院作为重要的组织创新载体,将创新知识的积累、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纳入组织建设的正式轨道,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对企业内部各因素加以组合,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的涌现。
(五)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引留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已拥有2000余名中高级研发人员,规模大、规格高,行业资深专家超过50%,已形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大人才高地。为给众泰寻找“良才”,众泰公司除每年在全国重要汽车专业高校及汽车企业所在地举办众泰汽车人才招聘会外,还多次远赴海外,将高端汽车人才招聘会开到美国底特律。通过“两引三提升”的人才战略,引进了100多名海归博士、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等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企业内部实施企业“千人名匠计划”,加大技术型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创新型人才极为珍贵,也最难拥有,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缺乏等问题难以留住创新型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引留相辅相成,自主创新通过知识创造增加了知识的存量,也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保留。
六、结论与启示
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能否处于价值链竞争优势地位的核心因素和关键动力,是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众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企业在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创新战略、企业创新文化、创新型组织和创新型人才等内在驱动因素的努力。自主创新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来源于企业的创新型人才。而自主创新的涌现,是在企业家创新精神引领下,随着创新战略的投入,通过创新文化的推动,以创新型组织的平台,通过人的自主创新实现的。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发展和提升着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不断改进,不断形成积极的正反馈与循环往复,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众泰是众多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通过艰苦的努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虽然有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相较于国际先进企业仍有差距,也面临着各类新技术革新的挑战。只有永不停息的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贵.企业自主创新内生性驱动因素的影响机制与系统构建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8.
[2]宋耘,曾进泽.后发企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化路径研究[J].工业经济,2007(5):36―40.
[3]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4).
[4]吴晓波,马如飞,毛茜敏等.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2):152-164.
[5]杨德林,陈春宝.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J].中国软科学,1997(8):107-112.
[6]朱绍鹏,吴建中,朱琛琦.民营汽车企业如何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于众泰控股集团的实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09):79-81.
作者:邓婕 杨正宇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