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衔接问题及对策
摘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现今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正不断推进,但是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衔接不畅、职业教育主体与区域经济主体合作不深、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匹配等问题。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策略是:健全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打造供需匹配的大数据平台、完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出台支持发展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衔接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类型,其培养人才的方式也不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基础功能,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衔接、更好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是当前我国职教领域里的重大课题。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的内在逻辑
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职业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有着内在逻辑。职业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是职业教育的属性使然。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却与普通教育有着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与经济特征。职业教育的地方特征表现在职业教育坚持地方办学主体,服务地方行业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经济特征体现在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职业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深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愈发巨大,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衔接不畅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衔接不畅。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失衡,即职业教育规模有限导致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二是结构上的失衡,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人才结构未能有效匹配产业需求结构;三是质量上的失衡,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导致人才素质能力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
(二)职业教育主体与区域经济主体合作不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校企双方在本质属性、管理模式、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面合心不合”。所谓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而已,后续的深度合作却没有了。这样的校企合作效果甚微。此外,对于校企合作工作的评价,多是教育部门的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没有客观的第三方进行评价,这导致学校意识不到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进行调节,培养出的人才最终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匹配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现实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社会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仍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区域内存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仍会遭遇一些不公平待遇。例如,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大都以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为主,工作内容多为替代性很强的机械性工作,薪资待遇、身份地位比较低下,严重挫伤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很显然,这与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不相符的。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坏,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必须建立健全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机制。职业院校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区域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政策,淘汰过时的、落后的旧专业,适时设置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专业。职业院校要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加强宏观调控和内涵建设,针对同质化、低质化的专业及时予以撤销或整合,培育优质资源,打造核心指标,强化专业特色、学校特色及区域特色。
(二)打造供需匹配的大数据平台为缓解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局面,政、校、行、企等主体应借助先进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合作打造一个供需匹配的“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数据分析及整合等技术,对区域内的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跟踪,建立起区域内技能型人才数据库,定期各个产业及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实现人才的精准供给;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将学校各阶段人才培养数量变化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定期准确,便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建立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市场信息共享,畅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渠道。
(三)完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衔接中,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只有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需要在了解本区域经济特征,以及企业、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合作,使各方资源能够得到互补。〔2〕此外,职业院校还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为区域发展培养出优质人才。
(四)出台支持发展的配套政策要办好职业教育,需要出台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首先,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职业教育大力支持。政府财政扶持是导向,财政扶持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其次,政府应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中的企业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资金、设备、场地、人员等形式投入到实实在在的校企合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盈利”的内在需求。再次,政府应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出台与普通院校学生同享的升学、就业等政策,从客观上改变政策对职业院校学生带来的不公。结束语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紧密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方面,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工作,与时俱进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重视产教融合。另一方面,政府、行业、企业各方要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如打造人才供求匹配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激励政策,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各种资源。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区域经济的发展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徐玉蓉,祝良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6(02):55-59
〔2〕刘士洋.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8):29-30
作者:张正德 王雨蒙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