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茄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策

茄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0 02:35:00人气:566

摘要:为促进茄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系统阐述了浙江省茄子产业现状与特点,分析研究了茄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突出区域优势,加强技术研用、政策扶持、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茄子产业;栽培模式;效益;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茄子(SolanummelongenaL.),系茄科茄属以浆果为食用部分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各地消费习惯及生态气候的不同,茄子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多样化的生态类型,特别是果形、果色、果肉软硬度等特征。浙江省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沿海和内陆、浙南与浙北、高山与平地之间气候条件差异明显,造成了茄子栽培模式的多样性。浙江栽培茄子以紫红色、长条形为主,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47万hm2左右,产量约82万t,产值25亿元,在保障“菜篮子”有效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主体小而散、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土壤连作障碍突出、机械化技术应用率低、市场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如何实现茄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现状

1.1区域特色优势明显

浙江省茄子栽培范围较广,产业发展态势稳定向好,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区域优势特色凸显,逐渐呈现以嘉善、长兴、椒江等地为代表的设施栽培主产区,主要发展越冬、春提早、秋延后茄子设施栽培;以临安、磐安、龙泉等地为代表的山地栽培主产区,充分利用山区气候条件,在海拔200~800m区域积极开展高山夏秋茄子栽培,一部分山区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蔬菜产品,如“龙泉茄”卖相好、口感佳,深受杭州、温州等大中城市市民喜爱。

1.2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广泛

茄子新品种选育攻关不断加强,浙江省自主育成的品种有浙茄1号、杭茄2010等,自主育成的茄子品种占省内种植面积的80%以上[1],其中杭茄1号等优质丰产品种在省内各茄子主产区已广泛应用。《茄果类蔬菜穴盘苗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加快应用,茄子集约化育苗,尤其是嫁接苗覆盖面逐年扩大。制定并推行了《山地茄子生产技术规程》《茄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以规模化生产主体为载体,通过示范推广,整枝打叶、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茄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1.3栽培模式多样、高效

浙江省茄子主要栽培模式有4种(表1):一是越冬设施栽培,在浙江北部的嘉善、长兴以及台州等地应用较多,11月中旬至翌年6月中旬采收,采收期200~225d,平均每667m2产量4500~5000kg;二是春提早设施栽培,一般5月初开始采收,可持续采收至10月中下旬,平均每667m2产量3500~4000kg;三是秋季设施栽培,具有生产周期短、投产早的特点,但需肥量大,田间管理要求高;四是山地栽培模式,茄子因上市期长、品质优而畅销杭、沪等省内外蔬菜市场,种植效益高,已成为临安等区、县山地蔬菜种植的首选作物之一。4种主要栽培模式的应用,基本实现了茄子的周年供应。

1.4种植效益基本稳定

对近3a浙江省茄子产地批发价格统计分析发现,茄子销售价格在一定范围内规律波动(图1),其中越冬设施栽培茄子价格优势明显,后随着春提早蔬菜的不断上市,价格逐步回落。7月以后,山地茄子上市,且采收、供应期长,价格回暖,总体效益较好,但市场价格易受北方冷凉地区蔬菜调入的影响。调查嘉善、黄岩、临安、磐安、龙泉等主产区的种植大户发现,越冬设施栽培效益最高,667m2效益在2万元左右,春提早栽培667m2效益在1.6万元左右;山地栽培效益总体较好,667m2效益1.5万元左右,与秋季设施栽培相当。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洪涝等灾害天气多发,设施栽培以简易大棚为主,排水设施设备不完善。山地栽培因是露天种植,要看天吃饭,抗灾能力相对较弱。随着茄子专业化生产的加快,生产对优质苗尤其是嫁接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多数育苗基地设施简陋,供应能力不足、种苗质量不稳等问题日益显现,一些主产区从山东等地采购种苗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茄子的保鲜、分级、包装等设备应用率低,影响茄子商品化率和附加值的提高。 2.2效益不断下降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农村务农劳动力不断减少,用工荒、用工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茄子栽培相对费工,摘叶、整枝等环节技术要求高,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用工需求量较大,人工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加之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利润下降,影响茄子规模化、可持续生产。据调查,一些蔬菜规模生产基地用工工资已从2010年的50~60元/d上升至2019年的120~150元/d,年均增长超8%,部分地区农忙季节临时工工资在200元/d以上。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由2010年的30%~40%上升至2019年的60%以上,导致收益增幅不明显甚至呈下降趋势。

2.3经营方式相对传统

通过近几年的引导和培育,浙江省部分县(市、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茄子生产区域和专业化生产基地,但集中连片、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生产主体较少,还是以散户经营为主。茄子剪枝摘叶、保花保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标准推广应用较慢。另外,茄子销售仍以散货和统货为主,产品缺乏标识,质量无法跟踪,部分生产主体盲目施用农药、化肥,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2.4连作障碍问题突出

一些茄子专业化生产区域,为片面追求效益,重茬种植、重施肥,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土传病害多发,土壤连作障碍日益显现。如近年来嘉善等设施栽培地茄子褐纹病、灰霉病、早疫病等发生趋重,龙泉等山地栽培中黄萎病发生较为严重。因连作障碍引起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和种植积极性,制约着茄子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对策建议

3.1突出区域优势,加快产业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浙江各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要根据气候、地形等特点合理进行区域规划,形成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技术、不同栽培模式的特色产业。平原地区要巩固和发展设施栽培,积极开展设施茄子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大棚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浙西南地区以及中部丘陵地区,要依托山区自然生态优势,发挥山区反季节和生态绿色的双重作用,发展高山茄子越夏栽培,实现错季生产,如金华磐安依托山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山茄子480hm2以上,产品热销杭州、上海等地,已基本形成“一亩菜万元钱”的标准产业化局面。

3.2加强技术研用,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引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提高嫁接苗的育苗水平和应用面积,大力推广轻简清洁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约化育苗及蔬菜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基地生产效率;推广再生剪枝栽培,节省人工和育苗成本,缩短同一产地产品供应间隔期,错峰上市,除能避免集中大量上市可能出现的低价滞销风险外,还能供应淡季市场,提高效益;使用微肥、重施有机肥,推广应用轮作倒茬、水旱轮作、伴生栽培、土壤消毒等配套技术,减轻连作障碍的发生。

3.3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抗风险能力

进一步提升完善生产基地的沟渠、路、排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高标准育苗和生产设施,优化棚型结构,发展相关机械设施设备,建设贮藏保鲜冷链系统。加大力度发展山地微蓄微灌设施,提高山区水资源利用率和保障山地蔬菜灌溉,从根本上解决山地蔬菜遇旱易灾的突出问题[2]。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发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尽可能降低因自然灾害和低价滞销造成的损失,保证农民基本收益,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如疫情期间浙江省开发的叶菜价格保险政策,为农户生产叶菜保驾护航,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

3.4加强产销对接,拓宽营销渠道

加强品牌培育,引导茄子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规模生产主体打造区域特色优质茄子品牌,建设产地集散市场,积极与大型超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进行对口接洽,直配直送。充分利用微信、网上农博会、农村淘宝等网络平台开展订单式、套餐式、订制式网络销售。通过线上、线下2个平台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最大程度降低损耗、确保新鲜度,提高生产者在买卖市场中的主动权和定价权。如嘉善县浙江一里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推出“一里菜市微商城”,通过与嘉善邮政分公司实施微信线上接单、基地直采、门店配单、邮政送达的模式,共同开启了微菜篮无接触同城配送的线上交易模式,将新鲜、优质、平价的蔬菜直供到市民手中,日销售额超1万元。

参考文献

[1]杨新琴,丁检,胡美华,等.浙江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5):825-827.

[2]杨新琴.浙江山地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11):54-55.

作者:丁检 杜叶红 周佳燕 杨新琴 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