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析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1引言
针对小流域当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要立足实际,针对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展开综合防治。秉承持续发展之原则,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水利工程以及水污染等治理工程,合理设置农业生产用地,对于小流域的生态加以改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价值。
2小流域综合治理价值分析
在持续发展原则之下,对于小流域的生态展开综合治理,不但能够保护水资源,而且还能高效展开环境治理,对于由于周围生态环境实施保护。顾名思义,综合治理属于持续发展观念之下全方位治理模式,通过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水污染的治理,打造良好生态系统。因此,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水资源属于生命的源泉,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当中,结合持续发展原则,需要持续加大力度研究水资源改善和水污染治理等问题。现如今,我国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工业生产污水排放,农业生产方式不科学等,都会导致小流域周围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加之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因此,需要高度关注水土流失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的治理。上述问题也是小流域生态问题治理核心内容。采取有效地治理措施,可改善小流域生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建立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以及水体保护等“防线”,统筹规划,从整体上完成生态治理,关注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用绿色治理手段,促使小流域生态与经济能够协调发展,满足持续发展要求[1]。
3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作用
3.1提高拦沙效果
小流域周围泥土经历雨水冲刷,变得疏松,容易被雨水冲走,导致地面形成沟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在晴朗天气,细沙随风飘在空中,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对此,需要通过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运用,对小流域采取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修整坡面,降低泥沙向河流当中流入量,提高拦沙效果。
3.2提高抗灾能力
小流域周围的水土流失严重,可能导致低洼地区出现雨水积蓄问题,引发洪灾,不利于人们生活安全性的保证。干旱季节,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农田,如果地表沟壑现象严重,就会影响灌溉效果,不利于农业生产,对于干旱、洪灾等问题抵御能力较弱。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水流采取综合治理,能够减少流域土壤外表泥沙流失,还可修建水库,将地表径流加以汇集,干旱时节开闸放水,以雨水浇灌农田,兴修水利工程,不断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3.3促使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导致作物减产。同时,为恢复水土环境,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对此,对于小流域采取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提高流域周围土地利用效率,促使生态良性循环,提高土地生产力,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过治理的小流域,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更高效地利用,提高粮食的产量,有助于农民增收。
4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遵循的原则
4.1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生态在综合治理过程需要结合流域水体、土壤等特点,按照地势以及气候环境对于环境要素关系加以协调,合理布局森林、草地以及农田,通过斜坡治理、开发农田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业产量,将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发挥水土保持以及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实现共同发展,还可联合其他行业共同治理,基于持续发展原则,利用主体产业,带动小流域周围其他产业,打造区域特色,将环境治理以及产业开发相互融合,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使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提升[2]。
4.2以人为本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过程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水土保持,还是水污染治理,都离不开人力支持。因此,需要以人为本,强化人员管理,对于流域治理工作加强宣传,强化对于群众的教育,防止其产生破坏环境的行为,保证综合治理工作效率更高。
5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下小流域综合治理策略
5.1强化水源治理
对于小流域的污水治理,需要分析污水来源。通常而言,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产生污水,因此,需要结合污水源头,确认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对于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利用,提高污水治理质量。如果流域主要的污染来自工业生产,可由环保部门联合环境监测机构,对于工业废水进行检测,若含有毒害物质,需要经过处理,合格之后才能排放。同时,还需对废水内部可再用物质,进行提取,经过处理变为可用资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修建蓄水池,对于自然雨水进行收集,用于灌溉农田,节约利用水资源。对于生活污水进行收集,运送到污水厂统一处理,还可设置水沟、池塘等,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通过上述措施,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
5.2做好水生态治理
秉承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建立人工湿地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对于小流域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全面治理。治理措施应用之前,需要结合小流域污染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治理措施。如:建设湿地需要按照污染物种类选择植物类型,打造湿地系统,并在周围种植绿植,利用绿化系统保护湿地,防止湿地内部水体流失,导致二次次污染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湿地建成以后,还可结合施工情况,完成治理方案的制定。可向湿地当中添加适量营养盐,防止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此外,还可打造人工湿地,对于污染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5.2.1无害化处理对于小流域水体污染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解决污染问题,使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保护能够协调发展。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制定完善的处理系统,强化处理流程监管,适当采取截留操作,保护流域下游的水体,以免其受到污染。无害化处理,使用环保的方式治理水体污染问题,能够使生态保护和水体治理同步进行,符合持续发展要求。
5.2.2自然修复使用自然修复的方式,利用生态系统清洁功能,对于小流域周围生态环境高效利用,通过自我修复,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小流域周围通常会存在特定面积的林木资源,不同植物存在生长周期各不相同。同时,如果林木、水体等受到破坏,需要特定时间才能修复,此时,需要加强管理,预防自然环境如气温、病虫害等问题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提前制定防护措施,保护水土。按照持续发展原则,从小流域生态角度出发,制定综合治理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向民众广泛宣传,建立生态管理组织。结合国家法规,对于流域内部生态环境加以改善。例如:可使用封山育林措施,未经过审批,禁止在小流域周围林地进行放牧、垂钓或者砍伐,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破坏。同时,还须定期对于林区环境进行清理,制定火灾、洪灾预警机制,管理农田水利,营造优良的环境,快速恢复生态,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5.2.3人工修复如果小流域周围草地、林木等面积较小时,可采取“水保林”以及“疏林补植”等措施,通过勘察,结合当地生态特点以及植物生长特点,秉承生物多样化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合适的苗木。针对坡度陡、土层贫瘠的区域,可采取人工修复的方式,将植被覆盖面积不断增加。还可使用小坡度地块种植果树,便于管理,保证林木成活率,经济效益良好,将小流域生态有效改善,治理水土流失。人工修复期间,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特点以及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选择植被,修复过程需要避开农田以及水利设施区域,严格按照作物种类,采取修复措施。修复之后及时除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管理等工作,提高小流域植被修复质量。
5.3落实水安全管理
水安全管理,主要应从防洪角度出发,预防山洪,结合小流域中山洪沟主要特点,因地制宜,将小流域作为重点治理单元,使用如下几种措施:第一,岩土工程,主要包括设置拦挡措施、排洪涵洞、防洪堤、排洪沟或者排洪渠等;第二,生工工程,在沟道和沟头等位置采取生物工程治理措施,削减洪峰;设置疏导工程或者拦挡工程,降低对堤坝的冲刷;第三,其他措施,如:建设山洪预警系统、通信系统,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和紧急预案等。
5.4水景观治理
为加强小流域的水景观治理,还可在流域周边的水景观沟道或者美化水库周边环境,种植具备观赏价值的榆树或者松柏,还可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或者种植花卉、草皮等,打造水清岸绿的河道景观,配合沟渠清淤和整治工作,强化景观治理效果。从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于原有破面的生态及时修复,既可植树种草,也可建设田间工程,具体可结合坡度大小,选择坡面治理措施。如果坡度小于5°,对于斜坡、顺坡垄等位置,可使用横坡垄的治理方式;对于坡度在5°~15°的坡面,如果土层性质以及土壤环境适合作物生长,可将其改成地耕植物区,可沿等高线展开整地,并挖设排水沟,打造梯田。如果坡度大于15°,可因地制宜,配置林木植被,保证植被在河边上能顺利成长,降低坡面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在雨季,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对于地面的冲积,导致地表被侵蚀或者地面裸露等问题[3]。
5.5落实产业运营管理
针对小流域的展开水经济管理,需要从产业的运营角度出发,明确污水管网以及处理厂等运营期间存在的不足,由相关部门对于污水管网展开全方位调查,掌握其运行情况,制定改造计划,将管道老化等问题有效解决,提升管网收水的功能。与此同时,还需强化污水管网相关工程建设质量控制,防止出现管道运行问题。除此之外,还需强化水污染产业的管理,秉承“谁污染,谁负责”的治理原则,设立污染物排放和治理等收费制度,优化产业运营,提高小流域的污水治理工作成效[4]。
6结束语
总之,小流域水体污染以及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需要从区域发展以及环境现状综合出发,结合不同治理目标,采取差异化措施,全方位治理水体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秉承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将小流域生态有效改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土地资源,加速小流域经济、生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超,刘窑军,汤崇军,杨洁,段剑,张杰.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研究――以宁都县还安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9(9):19~23.
[2]齐实,李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8):1~8.
[3]张颖.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下政府与公众协同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
[4]王立华.多目标优化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5]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4.
[6]邝高明,刘超群,范建友,王敬贵.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强度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3):19~22.
[7]方健梅.石漠化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作者:王丽贤 单位:中邦汇泽园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