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
投资学课程开设至今使用过车卉淳主编的《投资学基础》和郎荣鲋鞅嗟摹锻蹲恃А妨奖窘滩模壳笆褂煤笳摺A奖窘滩亩即邮狄岛徒鹑诹酱笃陆彩鐾蹲史治龊腿谧史治龅幕≈叮缦钅咳谧誓J健⑼蹲氏钅科兰奂胺缦展芾怼⒅と⑿杏氤邢⑼蹲首楹嫌胫と墼淼取=滩哪谌菀岳砺壑段鳎狈κ导什僮髂谌莺拖喙匕咐治觥;奚讯睦砺壑都又亓搜暗母旱#彩茄毡榉从潮久趴纬探夏训闹饕颉>湍壳把白纯龆裕龆猿杀痉治觥⒓壑捣治龅鹊ゴ康牟莆窦扑阈巳そ洗蟆R虼耍绾胃菅钟谢。滩哪谌萆杓频纳钊肭吵觯沟靡滴癯【案恿⑻寤孕杞徊教剿鳌
(二)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需求
目前课堂上老师们主是通过PPT+板书的形式进行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简单的问答式互动已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大班约100人,小班约40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授课进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某些学生一旦因为某个知识点无法理解就会影响整节课的学习动力,甚至对以后课程的兴趣。因此,应该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同时拓宽学生的信息反馈途径,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据以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
(三)教学环节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
根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也应分为实业投融资和金融投融资两部分,其中金融投融资中证券投资分析涉及股票、基金及债券等投资工具,与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相似,可采用该课程配套实验室软件模拟交易平台和实盘交易进行实际操作。但投资学课程属于理论课程,未单独开设实践课时,且证券投资学课程属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各院系间未能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借用实验室及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实业投融资部分目前以简单的案例教学、习题课代替实践内容,主要因为课程内容较多但课时量有限,开展模拟项目的投资分析、决策、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也相对困难。
(四)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启动了“1+X”证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与认定,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知行学院提倡“知行合一”,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全院强调课赛结合、以赛促学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新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层次的学科竞赛,使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积累实际经验,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本校课程考核一般由50%的平时成绩+5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构成,强调以过程体现能力,包括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1]。此体系并未将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竞赛及获得相关职业证书的情况纳入考核,未能实现同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引导同步而行,进而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分数而学,违背了课程开设的初衷和意义。
(五)教师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不足
投资学课程涉及学科较多,属于跨界教学,对教师理论和实务操作要求高,不仅要求有广泛的知识面涉猎面,还要及时捕获外界发生的各类时事财经新闻,更新前沿知识,这对新、老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资历深的老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鲜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接受程度较慢,例如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软件等对其难度较大。年轻老师存在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对课程教学把控力度不够的问题,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容易把简单知识复杂化,把复杂知识边缘化,无法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学生学懂弄通。此外,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实务经验,这造成他们难以将鲜活的决策技巧与投资心理传授给学生。
二、投资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根据社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教学不同于学术型本科要求掌握完整理论,也区别于高职高专完全专注于职业实操,其课程内容在选择上既要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也要配合实际操作,体现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可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因此可针对地方经济发展各行业的人才需要以及财务管理历届毕业生的质量反馈的情况来调整课程内容。比如投资体制、投资结构等纯理论性章节可通过实时新闻让学生简单理解,如投资组合与证券定价原理章节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可通过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大致了解基础知识。
(二)丰富教学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投资学课程中应由灌输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转化,采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雨课堂课前推送相关MOOC视频、新闻、案例等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课中将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针对重要知识点推送习题,实时解答加深理解;课后上传课件至课件库,让学生把存在疑惑的地方通过评论或点不懂反馈情况,据以调整课堂进度;另外通过弹幕互动以及随机点名,可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外活动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或实践活动,可依托学院和社团组织各主题的研讨会,形成的创新型成果进行学术论文的发表,参加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大赛或模拟炒股大赛,将课内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聘请校外专家或企业家为学生做专场财务或金融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环节,实验、实训和实习相结合
投资学课程整个学期64学时,可设置为32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模式,理论课时在传统教室完成,实践学时在实验室完成。实践课程又分为单个实验和综合实训,每个章节中重要知识点后设置单个实验,比如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融资模式及流程、各类证券操作流程、证券投资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热情,梳理和发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查漏补缺。课程即将结束时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对真实商业环境中典型的单位、部门和岗位进行模拟,使业务场景立体化、系统化,训练学生从事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所需要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除了校内课程实践,还可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企业、金融机构等进行专业调研或实习,将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接轨,了解、学习、总结和改进,真正向应用型专门人才转变。
(四)新增课程考核内容
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新增创造创新部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各类相关学科竞赛,目前与投资学相关的竞赛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泰君安“寻找未来投资家”模拟炒股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EVC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等。二是获得相关职业证书,主要有会计初级职称、证券、银行、期货等从业资格证书,以及高水准的CPA(注册会计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国际认证证书。
(五)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评价体系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具有高校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又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与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从事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与素养,同时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的管理及研讨,邀请或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业或企业专家来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实训,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于主动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或自主进修的教师,学校在评优优先、评定职称时应该优先考虑并作为重要依据。此外,对于教师在提升自身科研和业务能力并转化成具有成果时,学校也应该出台具体量化考核标准,如可抵扣一定科研量或课时量等,并实施一定奖励措施,以提高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林.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方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
[2]崔彩周.应用型本科投资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9(7).
[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务处.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Z].2019-07-05.
作者:王梅斯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