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信用问题与提升对策探讨
摘要:为有效防止企业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税收征缴管理,特别是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实施,利用大数据功能将税收征缴工作与企业的纳税信用有效衔接,并逐步建立了纳税信用体系,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保障财政收入足额及时入库的必要手段,但是对企业来说却增加了其纳税信用评级较低而受到局限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A级纳税信用对企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对策,希望能够为改善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降低涉税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纳税信用;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一、概述
进行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纳税信用缺失的企业和个人寸步难行,而守信者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纳税信用级别主要是指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纳税人在一定周期内的纳税信用情况所做的级别评定。目前我国纳税信用评级体系将纳税信用级别划分为A、B、M、C、D五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纳税信用的信息指标主要有涉税申报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调查信息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所制定的详细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有:
(一)在税务部门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的同时,A级纳税信用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信用数据办理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推出云税贷、“税e融”等产品,基于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并在信用额度有效期内可根据需求随时支用贷款金额,从而有效降低了纳税信用良好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对于发票领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的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享受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并且在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则可按需领用,对于3连A的企业还可以享受由税务机关提供的绿色通道或者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三)A级纳税信用能够给企业在一些业务拓展中提供一定的便捷。笔者结合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以一个工程企业加以举例说明。当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同等竞争条件下,A级纳税信用评价的工程企业能够获取招标单位的加分,有利于企业顺利中标,同时在进行材料采购以及其他经营业务洽谈时,A级纳税信用同样可以增加企业的诚信度,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如上文所述,A级纳税信用企业能够在融资贷款、发票领购等方面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对于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是应当保持积极态度的,但是从实践来看,多数企业目前仍然在纳税信用评级方面不够积极主动,或者虽然有主动性,但是满足不了评级要求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受税务改革影响而使得企业难以满足A级信用评级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的上线实施,税务部门的业务发生了较大变化,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的内容增多:社会保险金征缴由税务部门实施,并且把征缴情况与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关联;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把挂证兼职收入、专家领取的劳务费等项目也纳入汇算清缴范围,并且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也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范围。这些变化将会增加企业因客观条件影响而难以满足评级要求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保险金由税务部门征缴,大幅缩小了企业之前延迟缴纳的时间弹性,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继的现象,缴纳不及时将会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另一方面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涉及的兼职收入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费容易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在汇算清缴环节出现疏漏,从而造成企业未按税收规定及时足额缴纳个税的问题。
(二)信用缺失的成本较低使得部分企业进行“逆向选择”行为,更愿意损失纳税信用而获取企业的额外利益。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能够做到诚信纳税的前提必然是诚信纳税获取的收益大于成本,也就是信用缺失的成本是大于其收益的,如果不给予企业诚信纳税足够的激励或者违法失信严厉的惩罚,那么采用一定的不易被发现的税收逃避行为可能带给企业的收益将会远远大于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逆向选择”信用缺失所获取的收益。
(三)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存疑,参与A级信用评价的意愿不强。健全有效的纳税信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评级机制中来,但是在实务中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存在两方面的不健全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方面是纳税信用评定级别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够细化,即对于A级信用企业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被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但是对于被评定为B级的企业则只是笼统的规定为正常管理,对于评定为C级信用的企业则较为笼统的规定为从严管理,而对于正常和从严的具体规定却并未明确,赋予了税务部门较大的裁量权,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企业对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疑问;另一方面则是在纳税信用管理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受纳税信用管理办法适用对象的范围局限、纳税信用信息的采集上缺少具体的规定、纳税信用评价周期局限于一个纳税年度和对纳税信用结果运用不佳等影响,使得纳税信用评级的管理缺乏较为严格的标准和监督,整个管理流程仍然存在过于笼统,审核随意,违规更改信用级别等诸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意愿。
三、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
如上文所述,受税务改革、信用缺失成本较低以及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多数企业争创A级纳税信用的主动性和意愿不强,更有企业甚至不惜采用违法的偷税漏税行为。纳税信用的缺失,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严重增加政府征税成本,弱化政府能力,同时还会降低整体社会福利,削弱税收公平,严重的话还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有效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十分必要。那么在实务中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呢?笔者结合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的具体因素,考虑纳税信用的评定需要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分别从企业角度和税务部门的角度加以论述。
(一)企业角度提升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对于企业来说,要采取措施提升纳税信用评级,需从三方面做起。1.要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税务系统,并且还实施了联合惩戒措施,这大幅改变了企业的纳税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防止涉税风险的出现,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纳税信用评级。2.在实务中企业要主动通过税务机关的公开渠道尽快查询当下的信用级别,然后根据自身目前所处的纳税信用级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A级、B级和M级的企业可以在未来继续保持现在涉税事项合规的前提下,对涉税事项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流程进一步优化,确保未来可以保持优良的评级,享受政策红利;对于被评为C级和D级的企业,则需要立即着手了解被评为此级别的原因,然后梳理某些扣分项并明确是否具有复评的可能,与税务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同时对自身的税收遵从度和合规度进行全面自查,找出主要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计划,从而为后续纳税信用评级的提高奠定制度保障。3.针对税务改革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建议企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社保金缴纳时间弹性缩小的问题,建议企业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入手,在编制每个月的资金预算时,优先考虑税金和社会保险金,这样在流动性不足时企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流动资金筹资,降低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要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利用培训等手段促使其充分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变化,降低代扣代缴以及汇算清缴过程中出现疏漏的几率,从而降低涉税风险,为企业纳税信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税务部门角度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对于税务部门来说,要提升企业的纳税信用,关键在于其采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提高企业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主动性和意愿。因此建议税务部门可以采取的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有:1.针对企业“逆向选择”的现象,建议税务部门从完善纳税信用奖惩制度入手,即结合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不仅要实施上文已经实施的一些政策红利,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奖惩,将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的实际利益挂钩,例如对于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可以采取抵扣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纳税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可以在正常税率上执行一定比例的惩罚税率,并且要求其不得使用自由裁量的最低标准,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纳税信用缺失成本,缩小其实施税收逃避的收益与纳税信用提高享受的税收优惠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其税收遵从的意愿,降低“逆向选择”率,改善纳税信用评级。2.从完善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入手,提高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税务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信用评级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防止相同事项因裁量权标准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造成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则要从强化纳税信用评级的监督机制入手,结合纳税信用管理流程存在的一些缺陷强化审核,防止各种违规问题的出现而降低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
四、结语
本文结合企业A级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的积极意义,从多个角度总结了企业在纳税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角度和税务部门角度提出了强化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企业提高其纳税信用评级,降低涉税风险,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耿艳丽.纳税信用: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D].中央财经大学,2018.
[2]刘海飞,魏浩.纳税信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通行证”[J].中国税务,2019(11).
[3]高跃,冀云阳,吴莉昀.企业纳税信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征纳双方特征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19(08).
[4]尹立红.我国纳税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5]杨巨光.纳税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作者:董燕平 单位: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