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防控
摘要: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中小银行在信用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团队建设、寻求外部合作、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等建议,以提升中小银行自身信用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中小银行; 债券投资; 信用风险
债券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产质量的重要工具,具备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等特点。因此,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留足必要的流动资金后,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加大对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19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截至2019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86.4万亿元,其中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债券余额为49.6万亿元,持债占比为57.4%。债券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除发放贷款之外的第二大资产配置对象。信用债的投资价值与投资难点从债券品种分析,在负债成本压力加大、贷款整体收益率难以有较大提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配置信用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一是收益相对较高,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风险小、收益低的利率品种相比较,信用债总体收益率要高出几十个基点。在资产配置中增加部分信用债,通过承受一定的信用下沉可以提升总体收益水平。二是信用债与贷款相比风险较低,且在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截至2019年末,我国信用债市场整体违约率低于1%(含城投债券),低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86%)。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不同商业银行在债券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方面差距明显。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国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出现低收益率与高信用风险并存的局面,债券违约事件增多。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在资产规模、系统支持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劣势。中小银行应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增强分析研判能力,完善信用风险防控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经济周期走低和行业景气度下行,企业的债务压力普遍偏重,债券发行主体违约频率增加。国内债券违约呈现规模持续上升、行业分散、企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截至2019年底,共有132个发行主体发生信用违约事件,发行主体共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行业。违约情况的复杂性给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风险防控带来了很大压力。
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控面临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投研分析能力较弱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资金业务的从业人员较少,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对产业、行业发展动向及微观企业情况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而及时获取并分析行业及企业信息是债券投资决策和信用风险防控的基础,不仅直接影响机构的投资收益,更会影响机构资产配置的安全及资金业务的稳健运行。
(二)区位优势较弱,人才吸引难度较大受地区发展水平、信息资源、薪酬待遇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债券投资市场上专业的信用分析人才普遍集中于一线城市的大型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各地区中小银行对专业信用分析人才的吸引力较小。根据2018年印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的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异地事业部、业务部、管理部、代表处、办事处、业务中心、客户中心、经营团队等都要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此后在一线城市驻点的中小银行陆续将其金融市场业务团队迁回本地,但其在当地招聘的专业分析人员大多并未选择回到总行。
(三)信用风险防控依赖外部评级,缺少技术手段支撑目前,部分中小银行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对债券信用风险的识别仍然依托于发行主体的外部评级和债券本身的债项评级等信息。然而,如果从评级分布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发债企业的主体评级都集中于AA、AA+和AAA三个信用等级,若参考国际公认的BBB-为投资级的标准,国内发债企业几乎全部为投资级。这种现状无疑给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甄别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单纯依赖外部评级难以真正防范信用风险。
(四)债券投资依赖委外业务,信用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委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富余资金委托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在合同约定范围内进行投资的行为。2016年以来,伴随着资产荒的蔓延及市场流动性整体偏松,部分中小银行的投资团队及投资范围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于是开始着重发展委外业务。委外业务固然可以弥补中小银行自身的短板,提高投资效率和运营收益,但其将资金委托外部机构管理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比如,无法深入了解资产管理机构的投研策略、交易水平和风控能力等。若资产管理机构迫于收益压力而在底层配置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债券,一旦发生信用事件,委外资产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
加强中小银行信用风险防控的举措
(一)加强内部团队培养,提高信用风险研究分析能力中小银行应加强信用研究团队的培养,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思考、善分析的信用风险防控人才。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引进专业人才等手段,提升从业人员对信用债的敏感性和研究分析水平,从而提高制定合理的债券投资策略和防控信用风险的能力。
(二)寻求外部合作,实现债券投资稳健运行在内部人员尚未成长到位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可以通过投资顾问模式,在债券投前分析和投后监测方面得到市场专业团队相关建议,同时可以在合作期间逐步提高内部团队的投研水平,提升自身债券投资能力及信用风险监测水平。
(三)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打造信用风险管理“利剑”中小银行可以借助市场先进经验,加强债券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科学有效的内部评级能够校正目前债券市场外部评级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对发债企业信用状况的高效识别。此外,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过程同样是信用研究人才的培养过程,在学习内部评级体系方法论的同时,还可提高自身团队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做到人员与体系的充分融合,发挥内部评级体系的最大作用。
(四)认清形势,稳妥消化委外业务存量信用风险2016年以来,在低利率的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各机构委外业务的错配和杠杆问题较为明显,在相关业务的底层普遍配置了较大规模的长久期信用债券。在发行主体违约频次增加的情况下,各机构需要认清形势,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关于压降委外业务、严控信用风险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消化存量委外业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小结
债券投资业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专业性较强的一类业务,其制度建设和流程设计需要多年操作经验来磨合和优化,从业人员同样需要通过多年的市场洗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反思资金业务经营模式,重视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逐步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投资运作理念。但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信用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中小银行的决策层居安思危,风控岗位注重分析预判,操作人员执行果断。在内部加强制度保障约束,重视人才培养;在外部深入企业调研,开拓交流渠道,用心、用情、用功为债券投资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周金霞 岳伯兵 单位: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