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信用风险论文 > 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1-27 09:04:00人气:446

摘要:随着全球银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渐复杂,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心一直是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作为一种古老的风险,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对于承担信用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成为其生存之根本。所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现状

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但银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仍然处于落后。存款一直是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近来存款增长趋缓,银行增加负债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几年来,虽然经济有所发展,银行存款绝对额逐年提高,但从增长率上看却不断下滑。

二、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根本因素,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所以,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银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能够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

提高银行资产周转速度,提高银行资产利用率。目前来看,银行贷款、融资将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不良贷款极易发生资金量断裂,后果便是银行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另外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存在的相应的差距,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度量模型和管理工具,信用风险的度量未能实现动态评级等。

(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要保证。

银行有效的处理信用风险,能够使货币资金向急需货币资金的部门流动,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营造宽松安全的交易环境,使投资者更放心地进行交易,进而保证了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更有助于社会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银行要联系存款者和贷款者,起着资金流通中转站的重要作用。银行若能有效地处理信用风险,便可以减小对社会各机构的波及效应,同时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一)信用风险阻碍了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

信用在当前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用风险对市场的危害更不能忽视,它会破坏和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会使拥有资金的银行不敢向外放款,而有些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却因为没有资金运作无法开发,造成市场经济的低效萎靡。另外有些企业在初期成功贷款,在后期却不能及时还款,导致银行直接受损,尽管会有相应的固定资产抵押,但这毕竟给银行带来不便,给其他需要资金的客户带来潜在不便。市场主体的信用缺失和不足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直接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展的基础性障碍。

(二)信用风险影响经济整体发展

信用体系的不足使信用风险有了存在的空间,信用风险给商业银行本身、贷款企业,甚至经济整体都带来不利的影响。总体上来讲,我国资金相当宽裕,国家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民间资本和外汇储备也比较充盈。但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这些资金都处于无处可投的尴尬境地。银行出于自身贷款安全的考虑,对于一些企业设置了较高的贷款门槛,例如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声望不高,当他们需要资金周转时,很难筹集到资金,这就出现了企业资金紧张,告贷无门的情况。企业无法获得需要的资金,也就不能及时地扩大规模和调整产品结构,进而无法获得利润,无法扩大企业规模带动行业经济。另外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积累,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其他商业银行对于向外贷款做的更加保守和谨慎。由于信用风险较大,信用交易无法做到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和扩大就业,这也就影响了经济整体的发展。

(三)信用风险妨碍商业银行自身发展

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风险不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减小,如果一个银行信用风险过大,会直接影响银行资金的正常周转,银行资金周转不灵,会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银行将直接面临破产的威胁。另外,信誉是银行生存的资本,一旦银行的信用风险变大,会直接影响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为规避风险,减少个人损失,一些客户会减少自己的在该银行的储蓄,这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从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原因便是信用风险,一个客户失信不会使银行倒闭,但多个客户就会对银行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挑战与竞争不断增强,这在警示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但只有认清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

市场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著名的有成本状态核查理论认为:内部投资人拥有的信息是私人信息,外部投资人只有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获得这种信息,这种成本就是实施状态核查的成本。当完全掌握信息需要的状态核查成本高于充分信息带来的收益时,充分信息就不符合经济人的理性。在银行信贷中,借款人比银行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前者就有给后者带来伤害和损失的可能。尤其在信贷市场中,银行相对处于信息劣势一方,无法获取足够多的信息,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决策都以占有的信息为基础,银行在对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决定的结果就是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这种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借贷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使信贷市场资金融通的效率低下,并且极易导致整个信贷市场的崩溃,甚至直接引发信用危机和金融危。例如,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表面原因是房产泡沫破灭,购房者不能偿还房贷引发资金链断裂,并产生危机。但根本原因可以说是信息不对称。

(二)银行内部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也越来越频繁,手段更加诡秘,出现了如虚假个人消费、恶意透支、关联企业骗贷、票据欺诈、大量非法洗钱等新的金融犯罪形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有着银行内部人员的参与,即银行企业内外勾结,工作人员工作懈怠。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银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问题,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让犯罪分子违法行为屡屡得逞,给银行造成更大损失。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最严重的后果可以使银行直接倒闭,例如众所周知的巴林银行。

(三)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机制不健全

信用风险评级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不够完善,致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中存在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首先,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通常划分了四到五级,这种级别太少,所参考的数据太单调,不能完全将客户的信贷情况展示给银行,银行在不是很了解客户的情况下贷款出去,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风险。其次,银行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不够及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两年评定一次,两次评级时间间隔太长,现在的金融市场并不是很稳定,对于一些长期贷款的企业客户,银行不及时了解他们的财务情况和信用等级,这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风险,一旦这些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只能作为坏账处理。最后,银行的信贷员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人为操纵客户信用等级,不做深入调查分析,硬性的把拉来的客户将次级调整为好级,犹如自己给自己装了炸弹,一旦这些客户实际信用评级很差,那么最后受损的只能是银行自己。

五、应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新资本协议”框架和相关原则的指导,辅之以各种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的转变,为有效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银行加强自身的监管

商业银行自身应制定相应的监管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内部人员学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那些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给予严厉的惩罚,加大惩罚力度,不但采取经济处罚,而且采取行政措施,使违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设立监管部门,监督工作人员的情况,对于银行的信贷客户制定严格的审查步骤,从源泉上杜绝可以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的一切可能。

(二)健全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对于贷款人的违约,应通过行政立法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应该完善有关的惩罚机制,各有关执法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到严格执法,使欺诈交易者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支付高昂的成本,从而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一旦发现交易中的失信行为,就要以非常严厉的手段从经济上予以惩罚,让其为失信付出相应代价,这样提高了失信行为的成本,也就相应减少失信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失信获利毫无意义。另外监督部门应该及时查处失信行为,只要发现就要立即制止失信行为,使之不能继续产生危害,从而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失信行为事先予以阻止。失信惩罚机制不能只停留在工作表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记录档案,对于那些有失信惩罚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当他们再次办理银行业务时,要有相应的限制方案,比如贷款利率提高,透支额度减少,存款利率降低等等。这样就要求银行本身完善好自己的管理机制,这加重了银行自身的负担,但减少了信用风险的发生率。

(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

信用风险评级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心环节,而目前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漏洞,因此银行必须完善目前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首先对于那些客户的评级,银行可以在内部评定,结果由银行自己掌握,并决定是否为其办理银行业务,不需要向外部媒体报道评定的结果,这样不仅减少向外披露的费用,而且可以降低评级中所含水分的程度。其次,建立科学评级标准,这里可以借鉴外国的评级观念,对于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不仅仅简单地度量客户的信用状况,而且包括授信审批、授信定价、呆帐准备、授信组合和管理监控等,即将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融入到整个信贷业务流程框架之中。再次,对于信贷营销政策制度,不能将其孤立地看待,应该与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结果联系起来看待,使整个信贷流程有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真正发挥评级制度的作用。最后,要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稽核制度和全面的评级级别,对于客户的信用情况调查要做到真实可信,客观公正,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并且要让每一个银行客户都有相应的级别,对此银行要做出详细的划分,针对每个信用级别的客户都有相应的贷款数量的限制,在贷款初期就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率。我国商业银行起步和发展都较晚,导致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但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本文提出一些应对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措施:银行加强自身的监管,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健全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绍良.银行与企业的争端.证券日报[N].2011-2.

[2]南旭光.银行信贷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其治理方式研究[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9).

[3]何青云.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2009.

[4]吕香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03.

作者:邢广谦 单位:正大预混料( 天津) 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