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信用风险论文 > 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管理探索

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管理探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5 03:15:00人气:362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慢慢的步上了正轨,正因如此,金融的衍生产品随之而起。我们可以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但同时金融衍生产品又会产生更大的风险[1]。本文将围绕着金融衍生产品主题,讲述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概述

金融衍生产品其实是一种金融协议,亦可称之为金融合约。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或者多种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包含着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这四种基本种类,这种合约有着非常强大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灵活性,市场流动性强。虽然能够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但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给我们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甚至引起连锁反应,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在使用标准化合约交易的时候,几乎不能确定是否出现这种状况,但是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达成的合约交易,致使无盈无亏,净损益为零时,即称之为零和博弈。

2.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以及股价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起伏不定。交易的双方需要根据以上条件来预测及判断未来的趋势,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未来约定时间的交易盈亏。称之为跨期性。

3.交易的盈亏并不能说是完全准确的,因为基础工具的价格的极不稳定,需要交易者具有准确地预测及判断,这就是金融衍生产品有着高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特点: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4.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都采用了保证金制度,缴纳的保证金需要满足基础资产的某个百分比即可形成交易,但是保证金越少,其风险就越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也同时具备了高风险及高收益的特点,称之为高杠杆性。

5.金融衍生产品其实就是一种金融协议,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就是合同。同时具有制约性以及执行性,是达成交易的交易者的一种权利以及义务。亦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契约性的特点。

6.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不止只有金融工具,其所谓的产品还包括了期权的买卖权、掉期的债务交换等等,具有虚拟性的特点。金融衍生产品除了以上特点之外还具有交易目的的多重性、表外性、未来性、联动性以及射幸性等多种多样的特点,在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交易时,如何正确规避风险获取最大收益取决于交易者对未来金融市场的走向及趋势。

三、产生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原因

1.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随机金融衍生产品之所以会产生信用风险,主要还是因为其大多数的交易契约还处于尚未履行的阶段,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履约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某些难以避免的信用风险。根据金融衍生产品的跨期性特性,履行的合约时间越长,那么将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2]。因为交易者的双方只要任意其中一方违约,那么都会给另一方直接带来资金上的损失。

2.交易者的履约能力及意愿产生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主要还是因为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随机以及其相关信息难以把握其对称性。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汇率等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无法找寻其波动的规律,从而造成随机性,那么即将产生的信用风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同时,如果掌控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加大信用风险的发生。在签订合约时,交易的双方都会调查清楚对方的各种状况,如生产经营状况、资信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等,但交易的双方只能从以上信息来判断对方是否有履行合约的能力,极难掌控对方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对称。如果某一方所披露的信息不对称,就极有可能造成道德风险与信用风险。而且,交易对方发生违约情况,那么另一个交易方就只能强迫性的发生违约,从而让违约风险发生连锁反应造成金融危机。如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越复杂,越难以掌控。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的概率也越高,那么违约风险的造成也就越大。而且交易者的履约意愿也属于不可控范围内,交易双方评估对方的履约意愿也只能根据对方的历史记录,再依靠经验进行评价,又再进一步发生不确定性。

3.交易机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场所往往决定着信用风险的高低,交易所场内通常都具备着一套完整的预防信用风险的制度,能触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场外交易,并没有这种预防制度。只能依靠交易双方根据对方的信用状况以及履约能力来进行评估信用风险,所以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大部分集中在场外交易市场。况且现在的金融衍生产品都极具技术性,其交易程序也相当繁琐,定价方面的难度也相当大。所以只有那些实力较为雄厚的,资信较为优良的大型金融机构才有足够的能力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发行销售。所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信用风险,就大部分集中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里。万一这些金融机构出现了难以避免的问题,那么整个衍生品市场将发生动荡,引发连锁反应,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4.监管环节金融衍生产品的技术性及复杂性大大增加了监管的工作难度,能否根据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殊性质来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定价以及交易的流程,取决于相关的负责人员的素质以及其电脑交易和分析系统的安全。这就对监管的要求非常高。举个例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拥有强有力的风险监管机制。所以,缺少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监管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也是整个金融界的持久隐患。

四、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做好以下几点用以防范及管理信用风险。

1.加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市场的准入门槛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都有各自的好处,当市场发育度低时,可将门槛设置低一点,以刺激市场的需求以及供给;当市场发育度高时,可将门槛设置高一点,能够起到规范以及专业的作用。所以,作为进入市场的首道屏障,如何设置的恰当则需要根据一个匹配和适应的关键。并且加强对准入的监管,严格把控市场的准入关。必须为金融衍生产品制定一套具体化以及可操作化的市场准入条件,如有必要,应暂缓实行注册制,实际施行核准制、审批制。加强市场准入监管,除日常审批材料外,还须到场检查。监管机构必须对违反市场规则的交易商进行妥善地处置,后果严重者应及时终止其交易资格,预防信用风险的产生[3]。

2.强化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某一方所披露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其就掌握着相对的优势。从而造成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所产生的逆向选择,无法自行将资源有效支配的市 场价格机制,将面临着信用风险的产生。所以,必须提高市场参与者对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的认识,以及强化参与者的风险意识。

3.强化参与者的自律性虽然外部的监管很重要,但如果缺少内部的自律性,那么也很难有效的防范衍生产品交易的信用风险。完善各机构的内控制度,健全内部制约,强化风险监测等等。而且对于信息披露不对称的市场参与者,更要加强其自律性。

4.建立并加强信用机制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越低的保证金将会造成越高的信用风险。所以,需要交易双方使用担保的方法来提高履约信用。提供等值资金的担保以及保证金来保证合约的进行,后续可根据市场价格的随机性来调整抵押品的内容,不但灵活而且也能保证合约的进行。另外,还需建立信用限额机制,根据交易双方的信用程度来评定信用额度。根据交易对方的净资产以及信用等级,以确定交易对方的基准比率和信用限额。最后再加上附条件合同,就是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附加上一条保障条例。比如: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提前终止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5.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净额支付结算协议因为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盈利及亏损。当市场的行情不能按照常规的方向走,极容易出现盈亏相反变化。因此,需市场参与者签订净额结算协议。将能以最大化降低信用风险的产生。

五、结论

现如今,金融衍生产品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聚集在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金融衍生产品也给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带来新的资金运转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已经比以往更加快了它的步伐,我国企业的管理活动必将在后续会更多的接触到国际金融市场,学习及掌握金融衍生产品能让我们快速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控,市场参与者必须正确、强化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知[4]。企业要合理及妥善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进行避险与获利,不要进行投机性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获取更高收益,必须将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善用金融衍生产品则受益,滥用金融衍生产品则受损。

参考文献:

[1]尹灼.信用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与最终用户关系研究[J].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

[3]谭春枝.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N].证券市场导报,2005.

[4]付巍.信息缺乏条件下的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05(9).

作者:孙经超 单位: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杭州上塘路证券营业部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