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装备类信用风险及形成机制探析
摘要:电工装备类企业作为电网企业重要的供应商,其信用风险对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电力背景下,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词:电工装备;信用风险;三维信用
一、范围与内涵界定
(一)电工装备类企业的范围界定
从产业链上看,本文中电工装备类企业是指电网企业的设备供应商,包括输变电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制造企业。其中一次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电抗器、电容器、隔离电力开关及电线电缆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监控和保护的设备,包括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线路保护、主设备保护和电能计费自动化产品等。从国民经济行业类型上看,本文所指的电工装备类企业包括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以及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
(二)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的含义
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是电工装备类企业的违约风险:一方面表现为由于电工装备类企业违约,而给电网企业或其他交易对手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供应商融资的情况下,由于电工装备类企业违约,导致电网公司不支付或不全部支付合同对价,从而给授信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信用风险特征分析
(一)高能耗电力设备制造商信用风险提高
宏观调控引导需求结构调整,倒逼行业向绿色化转型。“十三五”时期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实体经济行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相关电力设备的更换和改造升级需求凸显,更节能更环保的电力设备成为下游行业的必然选择。高耗能电力设备将逐渐被淘汰。
(二)小规模企业被兼并风险提高
供给侧改革将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国家将继续采取准入制度等措施,大力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电力设备制造业将进行深度的兼并重组,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电工装备类企业将陆续退出市场。
(三)技术研发水平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增大
智能化发展趋势使得高技术含量产品将替代中低端产品。随着“互联网+”智慧能源成为发展趋势,电工装备类企业面临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研发、提升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压力,无法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企业将面临盈利下降,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三、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一)外部因素
宏观经济状况是影响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的系统性因素。与其他企业一样,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表现为电工装备类企业的违约率会随着经济周期而变化。宏观经济上升阶段,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违约率下降;宏观经济下行阶段,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升高,违约率上升。社会信用环境是影响电工装备类企业的外部意识形态与制度因素。社会信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文化、社会信用制度等。信用文化越发展,社会信用制度越健全,企业违约率越低。电力产业政策是影响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分布的因素。电力产业政策引导着电工装备类企业重要的下游客户即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相应地引导了电工装备类产品的需求方向。能够顺应当前电力产业政策的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无法适应电力产业政策的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上下游行业状况是影响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的传导性因素。这种传导性源于产业链传导和信用链传导两方面。产业链传导是指由于现代企业、产业之间的分工更加细化,联系更紧密,使得产业链信用风险联动,通过下游需求减弱传递至上游,或通过上游供给端冲击传导至下游。信用链传导是指由于信用经济下经济交易往往伴随着信用交易,产业链随之形成信用链。一旦一个企业违约,信用风险将直接传导至信用链条上的其他企业。
(二)内部因素
三维信用理论认为一个信用主体的信用是由三维构成的,即诚信资本、合规资本和践约资本。企业诚信度是企业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因素,属于道德意识范畴,内嵌于企业文化之中,是企业对诚实守信即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思想意识,体现的是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用价值取向。企业诚信度表现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中,是否把诚实守信作为经营的原则和底线。企业诚信度高,在经济交易中的违约概率低;企业诚信度低,在经济交易中的违约概率高,信用风险较大。企业合规度是企业社会关系方面的影响因素,是指企业在一般社会活动中是否遵守社会秩序,体现的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价值取向和信用责任。企业合规度表现为企业是否能够遵守社会行政管理规定、行业规则、民间惯例、内部管理规定等企业行为的硬性约束。企业在这些方面出现违规行为,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管理层或员工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差,相应地其在经济交往中的履约意愿也较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跟随市场方向和行政监管变化的能力较弱。在一般社会活动中合规度高的企业,违约概率比较低,相对应地,合规度低的企业,违约概率高,信用风险较大。企业践约度是企业经济交易方面的影响因素,是指企业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是否遵守交易规则和约定,在执行交易时是否有能力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体现的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取向和信用责任。企业践约度表现在企业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约定的经济与非经济基础,具体来讲即财务实力与技术研发能力。企业践约度高,在履行经济合同时的违约概率较低;企业践约度低,在履行经济合同时的违约概率较高,信用风险较大。
四、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基于上述主要影响要素筛选确认,形成了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形成机制的分析思路与逻辑,路径呈现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工装备类企业对电网企业发生的违约行为,具体表现为电工装备类企业交货期违约、交货数量违约、交货质量违约。这些单独发生或合并发生的违约行为是电工装备类企业信用风险的触发点。第二个层次是电工装备类企业履约意愿与企业履约能力,是企业违约行为的两大驱动引擎。企业履约意愿和企业履约能力单独驱动或共同驱动电工装备类企业发生违约行为,进而导致信用风险。第三个层次是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即企业诚信度、企业合规度、企业践约度。这三个内部因素直接作用于企业履约意愿和企业履约能力两大驱动引擎,使得企业履约意愿降低、履约能力减弱,从而驱动电工装备类企业发生违约行为,导致信用风险。企业诚信度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履约意愿,诚信度高的企业更愿意守信履约,即使发生经营困难,也倾向于履行合同。诚信度低的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也会表现出较好的履约水平,但一旦发生可能影响其经营状况的特殊事件,这类企业往往倾向于放弃履约。企业合规度同时作用于企业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企业合规度体现的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价值取向和信用责任,这种信用价值取向会同时作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影响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履约意愿。同时合规度差,违规程度和频率高的企业往往会被监管部门施以更严格的监管措施。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商业主体也会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这些监管和惩戒措施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非常大的负担,降低企业的履约能力。企业践约度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履约能力。大量实证表明财务状况与企业违约率呈强正相关关系,盈利水平是企业履约能力的基本来源;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是企业履约能力的现实保障;财务杠杆水平决定了企业消化来自上下游及同行业其他企业所传导的信用风险的阈值。企业经济交易的历史记录与交易对手的评价,是企业交易的行为轨迹,是企业履约能力的重要佐证。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就无法满足需求趋势,其业务收入也难以为继,最终使得履约能力逐渐减弱。第四个层次是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即宏观经济状况、社会信用环境、电力产业政策、上下游行业状况。这些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使得企业诚信度下降、合规度下降、践约度下降,进而作用于企业履约意愿与履约能力两大驱动引擎,驱动企业不按时交货、不足额交货或交货质量不合格,进而触发信用风险。宏观经济状况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经济周期,其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企业的践约度,进而作用于企业履约能力,驱动企业的违约行为,导致信用风险发生。宏观经济出现下滑时,社会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放缓或倒退,人们收入减少,对电力消费需求不足;投资者对前景持悲观态度,社会投资减少,也会影响到电力消费。电力行业的投资下降,电工装备需求减少,使得电工装备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难以实现,践约度下降;同时,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践约度下降,企业履约能力变差,违约增加。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内部因素企业诚信度,作用于企业的履约意愿,进而驱动企业的违约行为。企业诚信度具有大众化、潮流化特征,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当社会普遍存在失信、违约等现象时,企业会不自觉地随波逐流;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时,由于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双重机制的缺失,守信者得不到经济利益激励,声誉、信誉、债权等得不到保护;相应地失信者得不到道德谴责、经济惩罚和法律制裁,失信成本低。这样企业的诚信动力不足,履约意愿差,驱动企业违约,导致信用风险。电力产业政策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内部因素即企业合规度和企业践约度,作用于企业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驱动企业违约行为,触发信用风险。“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推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得到快速的推广,特高压线路也随之开始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电工装备类行业向大容量、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节能环保的大政策背景下,输配电设备也向着提高电力生产和输送使用效率,节能降耗、低污染的产品转型。这些政策背景一方面要求电工装备类企业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获取核心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行业监管,电工装备行业会顺应政策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如果企业不能够做出与监管相适应的行为,监管的打击会使其很难在市场中生存下去。上下游企业风险状况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是通过内部因素践约度,作用于企业的履约能力,驱动企业的违约行为,引发信用风险。电工装备类企业最主要的上游行业是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是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最主要的下游行业是电网行业,是电工装备类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我国钢铁行业和有色行业都是垄断竞争型的行业,电网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电工装备类企业与这些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能力比较差。当上下游企业发生信用风险时,电工装备类企业被信用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和机会都比较大。从产业链上看,当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等上游企业经营困难,发生信用风险时,电工装备类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就受到了影响。随着信用风险在钢铁、有色金属等同行业的蔓延,原材料的供应状况进一步恶化,成本稳定性的控制遭到破坏。由于电工装备类企业与下游电网企业之间的议价能力较弱,通过价格手段转移成本压力比较困难,因而,电工装备类企业很可能因此发生财务困难。当电网企业信用风险增加时,往往是宏观经济下滑,需求减弱,电工装备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无法实现,导致财务压力增加。从信用链上看,电工装备类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较弱的利益博弈能力,使得电工装备类企业在采购与销售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交易对手发生信用风险,无法按时供货,或无法按时支付销售款项,将直接导致电工装备类企业财务状况变差。
吴晶妹 石瑞杰 何建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