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财务分析探讨
摘要:中国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始终备受瞩目。吉利收购沃尔沃,不仅获得了沃尔沃的多项技术,也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2009~2013年的财报,分析吉利汽车收购前后相关财务数据的变化,认为收购案促进了吉利的发展,打破了“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必败”的魔咒。
关键词:吉利;收购;技术;财务指标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生产线、供应商体系等)[1]。从当事双方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集团不仅收购了沃尔沃公司的全部股权,同时将拥有沃尔沃公司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主要为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如防滑刹车系统、紧急刹车灯、智能驾驶信息系统、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吉利汽车2009~2013年的财报,评判这次收购的成败得失。
一、吉利公司收购前后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曾被喻为中国史上最难收购案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早已是板上钉钉,从吉利汽车近年的财报来看,吉利汽车的这次收购是成功的。因案例发生在2010年,因此本研究主要结合并购前的2009年,并购后2011、2012、2013年以及2010年的财报数据进行分析。,2009~2013年,吉利的营业额不断增长。收购完成后,随着沃尔沃的先进技术被运用到吉利的汽车产品中,市场份额的扩大与收购先进品牌带来的品牌效应,使其营业额在2011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5年,吉利汽车的营业额已经突破30000百万元。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帮助企业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2]。通过分析2009年至2013年吉利汽车与偿债能力相关的指标和数据,可以判断收购后吉利财务数据的变化,分析收购对吉利偿债能力的影响.2009~2011年吉利的流动比率有所下降,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2009~2011年的流动负债从10116.57596百万元增至14984.76300百万元,增幅为48.12%,流动资产从2009年的13877.58509百万元增至17006.03600百万元,增幅为22.54%,因收购带来的流动负债增加而降低了流动比率,表明由收购带来的流动负债偿债能力下降。2011年之后,流动资产的增幅大于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有所回升,表明随着收购的完成,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回升。从速动比率的角度考虑,2011年的速动比率低于2010年和2009年,从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原因是2011年的存货为1357.50600百万元,而2010年、2009年分别为966.59500百万元、727.42039百万元,表明由于并购使吉利的存货有所增加,降低了短期偿债能力。而2011年之后,速动比率有所回升,偿债能力有所上升,从较远的时间角度考虑,并购对吉利的短期偿债能力影响不大。在并购前后,吉利的偿债能力指标变动最大的是利息保障倍数,从2009年的11.86降至2010年的6.18,降低了47.00%。利息费用从2009年的121.77660百万元升至2010年的244.78500百万元,增幅达101.01%,而利息税前利润增幅较小,使吉利的偿债能力明显降低。2011年的利息保障倍数虽升至8.00,但仍低于2009年,说明并购带来的利息费用影响持续。2011年之后,利息保障倍数稳步上升,说明其长期偿债能力在收购后的较长时间后逐步回升,公司偿债情况好转。
二、2009~2013年吉利汽车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指标用于衡量资产的周转率,旨在说明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集中、有效地运用资产来获得收入。通过分析吉利汽车在收购前后存货周转率和资产周转率,可以判断收购沃尔沃对吉利的运营能力的影响,2009年、2010年吉利公司存货周转率相差不大,其原因在财报中体现的是存货与销售成本的变化幅度相差无几,表明吉利公司在收购前保持着良好的存货周转能力。2011年,存货周转率下降为12.63,较2010年和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其财报中表现为销售成本较上年上升4.70%,存货上升幅度则高达37.60%。2012年,存货上升幅度仍大于销售成本的上升幅度,存货周转率继续下降,2010年、2011年存货周转率的下降,表明吉利公司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存货严重或销售渠道不顺。到了2013年,存货周转率开始回升,表明吉利开始采用积极的销售策略改善销售。进一步研究2014、2015年的财报,可发现其存货周转率在持续回升,表明收购沃尔沃这一事项在短期内影响了吉利的营运能力,但从其长期的财务指标中不难发现,收购对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等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样,2011年、2012年的资产周转率较2010年都有所下降,这两年的销售额(营业额)增长幅度远低于2010年的增长幅度,这说明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利用资产进行营利的效率有所下降,影响到了盈利能力。2013年,其营业额的开始回升,说明其利用资产进行营利的能力得以恢复。
三、2009~2013年吉利汽车的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能否盈利,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盈利指标是公司盈利能力最直观的体现.,2010年、2011年吉利的ROA较2009年有所下降,在2012年后开始回升,且增幅开始扩大。从财报数据可以发现,2010年、2011年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是由于净利润增速放缓。从盈利能力来看,收购发生后吉利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随着收购的尘埃落定,吉利的盈利能力开始回升。从其长远来看,吉利收购沃尔沃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效应。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渡期间即2010年、2011年,收购对吉利的相关财务指标有负面影响,表现为净利润、销售额增速放缓等。2011年之后,吉利的财务数据逐步改善,随着收购的顺利进展与公司策略的转变,收购沃尔沃促进了吉利自有的品牌效应的提升、相关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成.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风险与并购后整合战略分析[J].企业经济,2010(01).
[2]刘红霞,韩.企业偿债能力的预警管理[J].财经科学,2004(05).
刘林 江西财经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