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财务风险论文 > 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思考探析

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思考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07 06:11:00人气:330

[提要]在国内高等教育不断扩张的形势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财务风险,如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和风险管控中突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内部控制制度、人员风险意识、预算管理及内部审计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清醒地看到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因此,高校应重视财务风险,探寻风险防控对策,完善财务预警机制,从而促进高校走向健康发展道路。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容

公办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中重要的一类,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与一般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财务风险产生的起因上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因国家新法规、新政策和新发展导向对公办高校产生的财务风险,如生源的不稳定性产生的风险、每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各类资金的支持力度差异以及财务管理监督缺失风险等;而内部因素是指高校内部自身原因所产生的各类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运行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三个方面。而本文主要集中探讨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一)资金运行风险。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如果高校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财务状况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则这种财务状况就会产生总体财务失衡风险。虽然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但资金的来源与支付方式没有发生改变。高校的收入来源还是以国家财政性教育事业拨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教育事业收入为主,而支出仍然是以教育支出、科研支出以及后勤保障支出为主,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运行支出的占比非常高,许多高校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行。此外,高校长期习惯于“等、要、靠”的资金运作模式,对资金的风险管控意识不强,一旦日常运行资金出现较大缺口,高校将很难及时做出有效应对措施。

(二)筹资风险。国内高校的发展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不仅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自身所需的软件和硬件也都在不断升级和改造,但校区的重新规划建设和搬迁、教学设备的购置、高端师资人才的引进等项目都需要以巨额资金作为基础。当高校在无法获得国家财政支助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就成为其获得资金的唯一方式,而贷款必然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债务风险和信用风险。高校在贷款前必须要考虑到自身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偿还能力,控制合适的负债规模,预防因资金链断裂而发生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甚至无法支付利息的严重财务危机,即预防债务风险的发生;而一旦出现因债务逾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违约情况,高校的信用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通过金融机构再获得新的贷款,财务状况将深陷恶性循环当中,即产生了信用风险。

(三)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对象来划分,高校的投资可以分为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两大类。内部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建设,如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学生宿舍、活动场所和各类设备仪器等。这类投资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为,项目投资要注重实际效益,要避免因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外部投资主要指高校通过独资、参股或控股方式投资成立的校办产业。目前,国内高校这类投资都是以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方式进行操作,投资校办产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便捷的孵化场所,同时能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校办产业的利润上缴也能弥补高校的一部分办学经费缺口。但因为长期以来政策上的漏洞,在实际运行中,校办产业与高校之间的产权关系一直模糊不清,加上高校疏于监管和考核,校办产业出现亏损的情况非常严重。近年来,国家已经要求校办产业进行体制改革,要求高校理顺与校办产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明确股权份额,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缺少监督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并充分保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国内的起步较晚,国内高校更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就是从校领导到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责任落实不到位。或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或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只是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而已。一些高校虽已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由于缺乏专门性人才和实践管理经验,依然在沿用已经过时的财务管理方法,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协同配合,以至于内部控制的范围只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进行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是环环相扣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应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各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之前也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以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就不能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与监督,也就难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二)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这里所提到的人员既包括领导层,也包括财务部门、各级学院和其他各职能部门。与企业相比,高校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非营利性和固定的财政拨款收入来源,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高校领导层、各级学院和部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其工作重心往往更偏向于教学、科研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这就导致了风险将会逐层传递,最终在财务部门以财务风险的方式反映出来,财务部门不得不面对巨大的风险压力。财务部门不能仅仅是简单记账的机构,还应该为领导进行决策和判断提供重要的数据和分析,而高校财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年龄老化、学历水平低、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培训等问题,在面临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时,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甚至在风险发生时都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导致学校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三)预算管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有效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但高校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编制预算时随意性较大。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只是单纯依靠往年的数据进行大致估算,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需求脱节。第二,预算执行不严格。正是因为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的随意性,导致下一年在执行预算时出现诸如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慢、预算额度不足和随意调整预算额度等情况的发生,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作用。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失控的高校在机制的设定方面也存在漏洞,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绩效考核指标不完善、不全面,没有将预算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

(四)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各类经济业务执行流程的合规性、部门主要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提供了重要保证。但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的权威性低,领导层对其重视度不高,专业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审计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相应措施

(一)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每个高校的发展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财务风险出现的形式也就各不相同,但不论风险以何种形式出现,通过内部控制能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制度设计时,高校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经常向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兄弟院校借鉴经验。同时,高校领导层也必须针对自身发展的特色,并结合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完整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所约束的是全校学院和各个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是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执行的,不能让制度因执行力度的不足而流于形式。此外,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有约束的作用,还要起到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监督整改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高校各项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意识决定了行为,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要重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是领导层要将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贯穿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要以谨慎的态度研判各类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自觉地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调风险责任制度。二是全面提升财务部门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财务风险管理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财务管理活动已经贯穿于学校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财务人员要具有对财务风险做出精确判断,为校领导出谋划策的能力,要将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校的正常运行把好关。三是高校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强化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只有风险管控机制完善、领导层重视、财务人员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将财务风险防控从一种个人意识转变为集体的共同意识。

(三)重视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预算管理既是财务部门进行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各类业务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预算管理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执行。要实现预算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作用,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性,将增量预算过度为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需求,控制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强调预算的执行与部门和负责人的绩效相挂钩,重视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预算的执行必须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管理。财务部门要做好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督和决算结果的分析工作,这也是为校领导进行决策和判断奖惩提供准确数据的来源。最后,针对预算的执行,高校还可以建立预算执行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预算执行异常的一些项目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想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高校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各类审计业务流程,以此逐步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在机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便于校领导直接管理;在人员配备方面也要注重专业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法律、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每年的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估,并及时反馈审计结果,针对发现的风险点提出整改建议。

四、总结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财务风险,而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还是要重视风险防控,依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点,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出现财务风险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李炻君.基于财务风险管控的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20(02).

[2]张茜.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2).

[3]郭海阁.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探究[J].知识经济,2019(34).

[4]艾桂芳.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

姚宇琦 常州工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