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摘要: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与此同时,教师亦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各个关键环节加以完善。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在探索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师所提要求的前提下,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以希望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充分的历史深度学习,带动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历史”,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界定,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客观历史,亦即在现在时间节点之前所出现的各类人物、事件等项内容,其依靠文献、建筑、考古文物等形式留存至今,是历史研究的客体;其二则为学习者主观印象中的历史,即依靠对客体进行研究所形成思维印象。对于高中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于两个历史界定方面的无限接近过程之中,将这两方面拉得越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成功,其导向功能的发挥作用也就越大。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高中生所有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特定表现与吸纳形式,此类素养同历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密切相关,是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相应思维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其中所包含的意蕴是非常深远的,如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问题解释、家国情怀感触等,皆属历史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属于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方法,它最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种观念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之为参考,对人类发展历程加以了解,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再者,历史是处在不断变化和流徙过程中的,出于把握人与事物衍生变化特征的考虑,便应当构建一个时间框架,且使时间框架归属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此造成了学习时所需要的时空概念,这亦应当认同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如果能够将时间同空间进行合理结合,才能继而做到融古今为一脉,达体用为一炉,产生科学的认知效果。另外,我们可以认为史料证实属于必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属于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过程中的环节保障,学生借助对史料的感知、分析、评价等,从中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内容,产生对于历史的基本客观认知,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情感、价值观念,特别是家国情怀等,均可谓之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教师达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效果的准备
(一)转变关注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关注点进行积极转变,使思维方向产生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习得与培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乃至教学之中及之后,把关注点真正落实到如何养成核心素养上面去,由原来的致力于探讨教什么,转变为致力于探讨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历史教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均能得到呈现,一方面为学生奠定坚实有效的知识储备、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培养,带动学生更接近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对课程观念进行调整,思考怎么样把知识培养变化为素养培养,亦即认识到,只有可以成为素养的知识,才真正值得向学生传输,并因而掌握这种素养类知识的传输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历史教师这样想,且这样去做了,才能清晰梳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彰显教师的个性化特点,保证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有真正的收获。
(二)认清目标点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取的过程,它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习得,也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的实效性,为了保证这两种效果的实现,教师应当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如前所述,按照“核心素养”概念的基本认知,再参考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认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情感及价值观念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理化渗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化渗透,也就是说,要让核心素养同具体教育过程统一起来,以起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真实化,而非仅停留于空洞的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保证核心素养的统摄功能,教师在此统摄功能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介入时可以从多个环节着手,比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对合作探究的有效组织、对情境问题的积极创设、对情感体验的促进增强、对多元评价的理性构建等。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为了满足上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且让教师准备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在讲授具体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一)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
人们在对某个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时,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以自身背景对事件的合理性、影响作用等加以理解,造成了主观历史与客观历史的疏离。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应当积极避免自身感情色彩的过多介入,从而保证不会因自身主观情绪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比如在讲解到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强化问题时,教师即需要以客观的立场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在图片中让学生看到汉朝、宋朝、明清等几个不同时期,皇帝与朝臣在议事时候的状态,让大家分析几张图片中存在的差异。学生很容易能够发现大臣从最初的坐而奏事,到接下来的站而奏事,最后是跪而奏事,可谓越来越谦卑低下了。接下来,教师以明清时期历史为大背景,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接下来教师则要求学生回到现实环境中来,重新审视我国古代君主制度强化的影响。这种利用图片进入真实情境,再还原到现实加以理性思考的做法,是以核心素养引导评析历史事件的合理途经,有助于帮助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方面能力的进步,且可以使之将历史思维应用到平时生活里面去。
(二)以核心素养引导开展史实教学
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历史事实时,一定要保证知识传播的真实无误,这是因为史料对于学生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教师一定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知识点都加以认真核对,用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接触这些内容。举例来说,当讲解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其中会涉及君主制度演变知识,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要按照时间轴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各个时期君主制度的史实,像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秦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明清的君主集权制度演变等,使学生在真实史料的带动下,自主总结历史演变规律,且进一步分析这种规律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亦需要以史料为基础,帮助学生分析其间的关键点,以保证学习效果即核心素养导向的完善化。
(三)以核心素养引导历史观念进步
唐代名臣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事实正是这样,人们借助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由此产生有益于自我发展的人生启示,这也是历史学习于现实有所裨益的重要方面,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性引导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具正能量的历史观念引导,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带动下产生尊重、自由、自信、平等等思维观念。比如在接触到中国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内容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各国列强的侵略同我国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事实,也要让学生同时意识到我国人民所处境遇及反抗的决心,即史实与情感两者兼顾,以带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巩固。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项知识内容时,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变化及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并在潜意识里产生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思想。总而言之,教师利用把历史知识和相关精神内涵结合起来的办法,会让学生主动挖掘历史史实所附着的思想内容,且使学生能够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有选择的吸收,成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总结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历史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时空距离的,因为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其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变得非常不容易。而同时,由于教育理念的不落后、教育实践经验的不完善,课堂与学生也同样有着相互阻隔的问题。这两种阻隔的破除要求,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用核心素养为导向,依靠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要求,从事件教学、史实教学、核心价值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改进,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学生一道投入到身临其境式的历史现场中去,将有可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思考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增强其批判与反思的能力,向着理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态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2):44-49.
[2]李熙.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间观念为例分析[J].新课程(下),2015(13).
[3]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20-21.
[4]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5]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人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3.
[6]栾永强.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7):190-191.
[7]邢秀丽.加强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浅析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6(02).
林爱娇 福安市第二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