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与方法
摘要:该文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结合行业企业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开展调研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岗位的职业素养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职业素养培养
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4.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福建省实现网络零售额4589亿元,排名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24.8%。《福建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2.5万亿元。当前,厦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规〔2020〕2号)出台,明确了要促进电子商务提质增量、深入拓展电子商务应用、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优化电子商务服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在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才供需矛盾逐渐突出,专家认为人才需求缺口将超过5000万。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在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品德素养方面能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是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只有从岗位需求着手分析,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才能与市场接轨,帮助学生尽快就业[1]。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职业信念包括职业道德、价值观、从业心态等。职业行为习惯是在职场上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改变,最终形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这两方面的形成和内化都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职业知识技能是中职学校能快速培养并短期见效的内容。中职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从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就业或是升学。
1企业调研情况
2019年,我们对厦门的一些电商企业和几所同类型中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企业反馈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针对中职毕业生,市场需求较多的是电子商务客服、电子商务专员、社群运营推广人员、电商运营助理、摄影师、网店美工等。中职生性格好动,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企业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时间和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为主,结合本专业最新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在校期间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2)近50%的中职毕业生会因为“工作太辛苦”而选择跳槽或放弃,在吃苦耐劳、责任心等方面有所不足。建议学校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态度,明确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使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我喜欢干什么”“我愿意干什么”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社会及行业需要我干什么”。这样的意识培养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3)有耐心、责任心,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共性要求。
2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情况和我校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也在逐年更新,主要是以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网络编辑、网店美工、店铺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明确的要求。
3在专业教学中探索
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主要从三大方面着手:基本素质培养、电商专业技能培养、职业信念培养。
3.1基本素质培养
学生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我校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和主题班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学校还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安排专门的劳动值周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2]。
3.2电商专业技能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映大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没有明确究竟要培养电商哪个方面的人才,导致在课程开设、实训安排方面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一点,我校在人培方案修订过程中对中职生的岗位能力需求与技能需求进行了研究,将专业(技能)方向主要定位为网店运营推广、网店美工、客户服务三个方向,以这三个方向为主线开设专业课程。网店运营推广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各常见电商平台,掌握基本的营销技巧,懂得沟通。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校园孵化中心为基地,以校园C2C平台为支撑,组织学生按岗位分工开展情境体验,鼓励学生多写、多说、多练,要求学生能准确表达工作诉求,能协调各部门协同完成一项工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锻炼他们的店铺操作能力、美工能力、营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网店美工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店铺的视觉营销,要求学生要掌握Photoshop、AI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使学生对色彩、构图等元素有一定的理解,能独立完成广告图、商品图片、详情页等内容的设计。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以“网店美工”“UI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网店视觉营销学习、实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整理教学素材、授课资源,搭建“学习通”授课平台,借助校内模拟电商平台开展实训,同时借助“猪八戒网”等网络平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店铺装修的每个环节,也能把自己的所学转化成实际应用,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与顾客沟通的能力。在学习实践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锻炼基础能力,提升竞争实力,检验学习效果。将客户服务方面的训练穿插在网店运营课程实训、创新创业基地实训、顶岗实习的环节中,以实操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检验客户礼仪的基础知识,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相应的客服手册进行班级交流、模拟场景实训等,最后组织学生1+X考证,完成模块训练。
3.3职业信念培养
职业信念是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良好的职业信念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关键词组成。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定的规划,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并熟知专业各个岗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在第一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老师会在课程内容中对专业、专业岗位、专业工作过程做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同时还会带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认知实习。二年级开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训,通过真实的项目开展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专业要做的事情,学会如何沟通、协作、认真完成作业。三年级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会在整个环节中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不断锻炼自己的心性,从心理建设上鼓励支持学生,帮助他们从害怕工作、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工作到坚定信念、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遇事不慌乱,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层递进,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职业信念打下基础[3]。
4在专业教学中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摆脱传统单一生硬的教学方法。比如一年级是专业认知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应实现新生的多种认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满足社会认知和学校认知,达成专业认知和就业认知。主要以报告、讲座、讨论和参观为主。二年级是上升巩固阶段,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结合电商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理,认清就业形势;以讲座和报告形式为辅,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专业课程中借助情境模拟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面试技巧和就业能力。三年级是毕业阶段,教学形式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习为主,通过听取成功创业经历和体验式的创业学习、真实平台操作、店铺运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专业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培养应注重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体现全程化教育的衔接。注重对每个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的综合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现阶段就业形势、现阶段企业人才需求等,确立一个正确、科学的就业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择业意识的引导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借鉴往届学生成功创业、择业的案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协调专业、就业、创业这三者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5结语
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尤其是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经历、不断学习,才能够形成并固化。在校期间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受到实训条件、平台的限制,无法做到最新、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调整授课内容,同时增加实训环节、优化实训内容,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争取给学生一个更贴近市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行业,熟悉岗位技能,更好地开启他们的职业之路[4]。
参考文献
[1]王守涛,吕江花,崔焕勇.校企共建中职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业,2017(3).
[2]葛锦林.基于专业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5(2).
[3]卢敏,冯胜清.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6(8).
[4]纪学青.关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作者:胡敏 单位:厦门信息学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