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发展最为迅猛的专业之一,需要大量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立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课程改革、第二课堂与产学结合等角度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期为新时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一、“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的特点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推进,各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结合,打造创新性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联系的桥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量。中国商务部2017年9月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年均增长34%;网络购物用户人数从2.4亿人增至近5亿人,电子商务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从1500万人增长至3700万人。[1]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国内外贸易的传统经营模式,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体,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的销售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衍生出巨大的产业链条,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均不断取得突破。在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形成了新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为“大众创业”创造了条件
总理曾多次强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大众创业的重要渠道。[2]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也为中小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双创”和“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是容易创业的专业之一。
(二)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的崛起对电子商务
提出新的要求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相结合发展出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交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与日俱增。跨境电商的崛起对电子商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就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知识,而且要求就业人员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知识和熟练的外语。农村电商将传统的农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方便农牧民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的人力物力耗费,使农牧民增收创收。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触电子商务,逐渐享受到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结合带来的红利。电子商务成为拉动农村消费、引导农业生产、保障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例如生鲜电商在商家对客户(B2C)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农场直供(F2C)、消费者定制(C2B)、订单农业(C2F)、线上线下融合(O2O)等新模式[3],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有多样化的思维、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及在新形势下的应对能力。
(三)移动端购物的不断增长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新思路
移动端购物和支付成为流行趋势。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6年Q3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8201.5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中移动端占比71.6%,同比增长15.0%,渗透率持续提升。[4]支付渠道的调查中,62.2%的消费者倾向使用移动支付。[5]可见,移动端购物和支付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也为不少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现状
(一)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分离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设置以电子商务知识教学为主、应用教学为辅。专业课程中的练习和课后作业会涉及实际电子商务操作,但由于各大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动手操作。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离
创新创业教育是单独设立的课程,很多高校只有就业教育,而且没有较多涉及创新和创业,更没有将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这就造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巧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造成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低的现象。
(三)“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缺乏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要求高、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应具备实践指导能力。高校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课本知识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电子商务专业本科、高职高专教学并不需要指导学生科研,更注重实践和发展,这就形成了教学盲点。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分支的兴起,也要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具有国际贸易知识、双语教学能力,以及和农村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工作经验和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并没有带动其他教师形成阵容强大的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缺乏团队建设。
三、“双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而且是学生“双创”活动的组织者,要发挥示范学习、启发引导、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寻找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双创”背景下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培养能力,能够在课堂上将专业和技能融合。高校可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提供入厂锻炼的机会。专业教师通过对口企业的入职锻炼,将更多的实践知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知识,通过知识衍生、案例分析、实操实训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国际贸易、外语、计算机科学、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仅依靠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过于单一,需要各个方向的老师结合,组建阵容合理的教师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专业课程的扩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做到“精”和“专”。
(二)设置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型人才本质上是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课堂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的原则。学校应通过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商业模拟游戏、模拟谈判等活动,为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展示创业才干提供平台,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地方高校在第二课堂的设置上,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区域影响力,邀请当地创新创业旗帜性人物来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另外,强化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电商实践基地使学生真正投入电商操作运营中,成为应用型人才。
(三)分组教学机制
随着市场多元化,电子商务领域也不断扩充,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可采用分组教学机制,在基础课程之外,让学生加入各自感兴趣的电商小组,由擅长该方向的教师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各种实训,突出“方向明确、专业性强”的特点。例如,跨境电商小组的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电商环境下的外语能力。从目前跨境电商岗位的要求来看,跨境电商更需要对产品的外语描述能力,以及处理外贸函电,进行询盘、报盘和还盘的外语沟通能力。对手机移动端感兴趣的同学可加入电子商务平台APP运营和推广小组,也可以成立电商链小组,重点研究电子商务的中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以及通过调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新需求来挖掘电商创新点。
作者:闫莉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