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15 14:23:00人气:378
【摘要】农村相比于城市来说,存在着信息比较闭塞、交通不便等缺点,因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但是电子商务用线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开辟一条道路。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建设电子平台,但是电子平台虽然便捷,但是对于农村人口来说,由于知识积累较少、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在使用的过程总存在困难;其次,农村人口长时间的处于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你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会产生诸多不适的状况。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电子平台建设的同时不仅仅要搭建平台,同时还有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让电子平台真正的活起来。【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内蒙古巴林左旗1内蒙古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66个嘎查村,总人口36.9万人,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平均每40平方公里有一个嘎查村。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开展之初,全旗有线宽带覆盖率不足60%,农牧民对电商认识程度较低,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在2016年7月,该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旗,在这两年中,巴林左旗电商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脱贫增收方面成效显著。当前,巴林左旗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已经完备,具备了网销网购、便民服务、在线支付、数据统计、电商咨询、电商孵化、电商培训、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引进、召回各类电商人才300余人,辐射带动就业近万人。截至2017年12月,全旗电商交易额突破1.98亿元,通过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860万元,其中,本地农畜产品上行销售额5256万元。 1.1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已建成3300平方米的旗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400平方米的农特产品线下展示体验中心、2600平方米的电商全产业链应用服务样板企业孵化基地和7358平方米的仓储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各1处,建成嘎查村级电商服务站141个。巴林左旗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开设特色巴林、便民服务、上京旅游、电商扶贫、电商培训、土地流转、在线零售等多个服务板块,支撑基层电商服务站开展实体体验、网络代购、网订店取、农畜产品收集、缴费取款等电商公共服务。 1.2构建农村牧区物流配送体系 旗级电商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已配置生鲜冷链、快递分拣、标准化物流储运等设备设施,建成了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仓储托管、分拨转运、快递分拣、冷链储运、产品包装等多个功能。投入物流配送车4辆、整合第三方配送车辆6辆,面向全旗开展农村牧区物流综合配送工作,自运营以来累计配送车次1424次、配送快递包裹41.6万件、总计里程21万公里。 1.3建立电商创业孵化体系 公共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商创业人员提供办公场地和品牌包装、营销策划、网页制作、仓储托管、金融担保、财务等服务。截至目前,孵化基地已入驻特色产品及旅游纪念品销售、旅游推介、本地电商服务企业22家,帮助170多家本地企业制作网站,开设网店,销售本地产品,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电商创业担保贷款400余万元,助力电商转型。 1.4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培育体系 公共服务中心培训基地拥有专兼职教师19人,配备了教学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及合作社成员、城乡待业及灵活就业人员、贫困家庭、残疾人、退伍军人、学生、农牧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分类、分阶段电商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活动188期,培训人员6333。 1.5推进特色电商品牌培育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三品一标”资源及服务中心注册的“塞北诺、阿格腾塔拉”等公共商标,对开展特色产品上行运营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创业个人进行无偿授权,培育壮大标准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二是在旗域内遴选优质农特产品,通过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和网络推广,培育电商原创品牌。先后选择十三敖包笤帚、富河“土笨”、天龙肉驴、吴世杰“一亩田”、阿格腾塔拉工艺品等多类农畜产品进行打造,通过平台展示、网络直播、众筹预售等多种形式,推动产品上行销售。目前,我旗已有7类产品实现了“源头可溯、去向可查、问题可控、责任可究”的质量追溯体系应用。 1.6营造浓厚电商创业氛围 全旗共组织旗委理论中心组电商专题学习、各类座谈及对接会12次,网购进村体验活动200多场次,出租车LED顶灯宣传300余辆次,设立服务站广告牌141个,公路广告宣传牌12处,散发传单7万余份,电商标语刷墙128面。成功举办了巴林左旗电商创业大赛和“春耕节”农资电商展会,在国内主流媒体推介我旗网销特色产品和电商示范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内蒙古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登载和播出专题报道20余篇。2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由于没有完整的产品供应链体系,造成产品销售零散,不统一,很难在销售上有保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范围小,急需扩大品牌效应。营销体系单一,没有形成联动的网络多元化结构。 2.2在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服务缺少样板,缺少突出带头作用 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建设中企业突出效果不明显,在全旗的发展中样本工程缺乏,学习的案例少。其次扎根农村牧区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少。各类资本服务主体单一,外流人口多,知识分子返乡服务人员较少。 2.3农牧区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的生产进入线上销售较少,销售流通网络不发达。各单位主体的联系较少,渠道单一。旗舰品牌经营类平台不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程度不高,运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有待提高。农村牧区的生活中大数据的普及有待完善,基础设施普及率有待完善。 2.4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体系不完善 电子商务在扶贫中没有处于主要产业地位,占有量仍然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处于初期阶段。 2.5金融扶持力度不足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资金运转压力较大,没有特别的金融扶持政策。个人在电子商务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在整体农村电商建设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运转。3针对内蒙古农牧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提高市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水平 1)打造产品供应链体系,推进本地产品品牌化建设。依托巴林左旗笤帚苗、“毛毛谷”小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白音乌拉“天际牧场”放牧肉羊认领、吴世杰“一亩田”众筹,“富河土笨”“塞北诺”羊肉“阿格腾塔拉”工艺品品牌创建,建立并推广质量追溯体系和生产加工标准体系,促进本地特色产品全面升级。2)落实内培外引举措,壮大电商人才队伍。落实奖励激励政策,引进各类电商经营主体,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培育懂电商、会经营、能带头致富的本土电商创业人才。3)构建多元化营销体系,扩大产品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多方捆绑、“卖城乡、卖全国”体系构建、“第三方平台特色馆+自有平台”建设,打通本地农畜产品上行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品牌溢价能力。 3.2建设电商全产业链服务应用样板,突出示范效应 通过选取十三敖包笤帚产业扶贫创业就业基地、鑫洋手编、文慧杂粮种植合作社、大辽王府粮贸等涉农企业,开展电商全产业链服务应用样板体系建设,引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标准化对接农特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全产业链服务应用样板体系包含质量追溯、品牌策划、原材料收运、生产流程再造、企业官方网站及线上旗舰店、增值培训、扶贫订单等11个标准化模块,通过各模块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样板企业全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销售业务电子商务转型。学习模板:2017年初,依托产业基地及以往自发网销基础,我旗在十三敖包笤帚产业扶贫创业就业基地应用全产业链服务,启动了“淘宝村”建设项目,经过近一年孵化推动,已孵化当地龙头企业、农牧民、贫困户活跃网店62个,达成销售额1500余万元。这些网店的选品上架、包装发运、店铺装修均由服务团队一站式协助解决,降低了创业门槛,有效带动了我旗主导产业电商转型。 3.3强化电商发展与金融扶持相结合 通过制定和实施巴林左旗《电商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及《鼓励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我旗将电商产业发展与金融扶持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金融担保贷款扶持电商创业就业、基层服务网点助农金融服务、引入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除面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创业个人等电商从业主体提供授信贷款支持外,2017年1月,我旗在全自治区率先推出仓单质押担保贷款产品,通过对政府存入的贷款担保资金进行10倍放大后,面向入驻电商仓储托管中心的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综合授信,入驻仓储托管中心的12家全委托及132家半委托商贸流通及加工企业共获得总额2000万元的授信支持。当前,发放金融担保贷款4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经营运转中的资金压力。 3.4完善电商扶贫工作体系,打造电商扶贫示范村 1)落实电商扶贫“243”模式。“2”是指着力打造两个电商扶贫平台,即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扶贫数据共享平台。“4”是指在带动农牧民脱贫工作中的“电商帮买”“电商帮卖”“电商帮学”和“电商帮带”四种实践做法。“3”是指电商助力产业扶贫三项举措,一是培育电商扶贫产业典型,助力贫困村“一村一品”体系建设;二是打造电商全产业链服务应用样板,建立“电商+龙头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落实电商扶贫奖励激励政策,激发电商扶贫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基层电商服务站已为525户贫困户提供零利润商品网购服务1500多次,帮助贫困户售出农畜产品264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743,样板企业与959户贫困户落实帮扶机制。2)打造电商全产业链服务应用样板。选取十三敖包笤帚产业基地、鑫洋手编、文慧种植合作社、大辽王府等涉农企业,开展质量追溯、品牌策划、原材料收运、生产流程再造、企业官方网站及线上旗舰店、增值培训、扶贫订单等标准化模块应用,实现销售业务电子商务转型。4结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也不断引进电子商务作为自己的发展之路,电子商务的好处在于可以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农村地区一般来说所在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相对来说交通不是非常便利,但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就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一困难。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并不缺乏有很多有特色、有价值的产品,与此同时这些产品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却缺乏政府的扶持,单独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难度,政府等有关部门必须要强化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建立电商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扩展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农民走上电商致富的道路。 韩舒斌 中央财经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