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林业经济论文 > 东北林区发展生态林业经济论文

东北林区发展生态林业经济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02 13:18:00人气:423

1传统生态经济模式

发展民生,保护生态,是维持林业和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指导精神和有力保障,在国内外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共识和热烈的讨论。在国内,经过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发展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经济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型生态经济、农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经济、生态旅游、乡镇工业型生态经济、城市化生态经济、生态破坏修复型生态经济、流域生态经济。

2对生态经济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展森林生态经济,首先要明确森林的几项功能,从宏观上看,森林三大效益是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在天然林停采的大形式下,传统独木支撑的经济模式明显已经不再适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森林的作用不仅在于物质上,更应该重视它对人们精神层面和心理影响上的作用,重点发挥森林的生物效应、景观效应和人文效应等。对于基于资源的林下经济,应该不断拓展产业内涵,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机制和经营模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业价值。

2.1形式简单复制

人参、五味子、枸杞、刺五加等药材种植;蓝莓、葡萄、山梨等水果种植及加工;红松果林承包;林蛙养殖承包;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培育;特色农家院旅游;矿产、地下水开发等,各式林业经济可谓遍地开花。深入调查可以发现,各地林业经济模式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复制,缺乏整体规划。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林业经济具有明显的微观经济特质,地域特性明显,所以各地在发展林业经济,制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鲜明特色,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如以吉林省通化为中心,人参、五味子、葡萄、蓝莓等为主的特色医药、葡萄酒产业区;以敦化为中心,红松果林、林蛙养殖、木耳以及蘑菇养殖为主的食用菌交易中心等。都是基于当地自然条件特质规模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2.2资源利用粗暴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营养丰富、天然绿色的山珍产品,广受好评和重视,产业价值巨大。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生态鸡、山野黑猪、林下参、刺五加等食材、药材成了饮食行业的时尚宠儿。但是目前的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经过加工便直接走向了市场。面对停采的大形势,林下经济将成为林业职工、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山珍产品,林下药材等林业经济,应深挖掘产业内涵,延伸产业链条,在内外包装、产销以及售后服务上下大力气,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对山珍产品进行深加工和高度提纯,寻求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行业产值的同时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

2.3结合文化内涵

人文效应是森林的一个重要作用,蓝蓝的天空,幽幽的绿意可以使忙碌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释放和完全的放松。特色农家院、乡村旅游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天然的餐饮食材,得到都市人的广泛欢迎。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急于求成,往往只是简单地学到了这种形式,导致有形无神,缺乏特色,遍地开花的同时,行业发展缓慢。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特色农家院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是自然风光和食材的吸引力,在淳朴的环境中得到完全的放松,远离喧嚣的宁静,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带来的身心愉悦才是隐含在行业中最大的吸引力。另外,旅游产品更应该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产品的文化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出结合地方鲜明特点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休闲方式。

2.4创新机制

受区域以及传统经营思维的限制,林区经济发展与现代社会建设形成了严重的滞后,行业“欠账”较大。林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交通、通讯设施覆盖面非常有限,社会服务行业明显不足,导致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限制。缺乏资金、技术落后、运输不便、消息不通等是林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转变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是发展林区经济的必经之路。剥离林区“不良资产”,由政府买单,依托优惠政策,走产学研、产供销的道路,让林区资源与企业资金相结合,跟随市场需求寻找发展方向,以增产增收为目标,是发展林区经济的重要内容。企业资金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林农以自有林地等有价财产入股或承包方式承担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工作,企业回收后进行深加工,进行市场化销售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林农与企业双方各自面临的困难,实现互利共赢。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重点天然林林区停采,对林区造成了极大的劳动力剩余,如何转移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我国林业发展进程中,受传统观念以及林区自然情况等限制,造成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迫切需要发展建设,这笔账成了“老大难”问题。根据目前政府和林场都无力完全承担“欠账”的状况分析,可以采用BOO或者BTO等模式对林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对于建设中毁占林地的,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并给与相应补偿。这种建设方式,在发展林区建设的同时,也将转移林区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

3总结

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经开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才是林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新的发展大局,及时调整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和现实所需。林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加科研与资金投入,依托森林资源,采用生态经济模式,做好生态保护与发展民生两件大事。

作者:邢昊 余刚 王燕 单位: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