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林业经济论文 >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08 08:34:00人气:38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不顾生态效益的乱砍滥伐,使我国的林业资源愈发匮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甚至社会的稳定都遭受威胁。政府部门力图通过扩大林业规模的方式来改善如今的生态状况,但由于实施力度不够强,人们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林业发展道路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必须要不断深化对林业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改革。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资源匮乏

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林业资源的盲目开采。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低,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仅仅只有世界人均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且至今仍在下滑。不仅如此,由于近些年的过度开采,林木质量不断下滑,病虫害也不断发生。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主要对象,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是阻碍林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林业资源受到不合理的利用,人工培植的新资源生长周期又相对较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砍伐森林的时候,并没有及时种植,导致现有森林不足以支撑人们的需求,所以更多的森林被砍伐,形成恶性循环。森林资源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不断被消耗掉的。

2.改革进程缓慢

缓慢的林业制度改革进程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林业市场运作的不规范、不明确、不具体、不透明使得市场出现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的情况。林业资源的使用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资源的贡献者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薄等现象层出不穷。传统观念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在林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资源重复循环利用型的企业占据市场主体。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单一,经营管理模式的简单粗放,企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创新,使用落后甚至被淘汰的生产技术,因此产品竞争力低下,难以抢占市场份额,更难以在各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创新技术水平低下

林业企业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低下也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政府未能给予林业企业在政策上的充分支持,导致林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优秀的林业人才流失,多数林业人才不愿停留在一个极不稳定,发展极不好,前景比较暗淡的行业,这也使得林业技术含量偏低。林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低下将使我国的林业发展寸步难行,同时也在拉大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距离,使我国的林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树立环境保护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性,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有所改善。过去人们通过大量开采林业资源来获得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真正内涵。产业经济和能源经济共同组成了林业经济,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发展成了能源型经济,然而,过量开采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直接导致林业发展经济受到限制。因此,为了能够在快速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带动生态环境的平衡,要实现只关注林业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这一传统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必须先从思想上走出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误区。甚至我们可以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改变林业发展的立法思路,树立“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对非法乱砍滥伐等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对林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可采取刑事措施。

2.深化林业经济结构、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

只有不断改进林业经济结构和管理模式,才能激发林业企业的运作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林业经济结构上的改革,首先,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面向市场,全面发展。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进行目标市场定位,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由于林木生长的周期较长,因此我们可以加强对生长周期相对短的原料支持,大力支持发展林业生产的第一产业;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新技术人才,向林业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发展,创造出高价值的第二产业。加大对原材料的循环利用,采取循环加工甚至废品再利用等方式,节约生产成本;最后,深挖林业资源的附加值,是林业发展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赋予林业经济新的意义和内涵,使林业产品产生更高的价值和新的用途。比如大兴安岭现如今在作为我国森林资源密集地区的同时,每年又吸引了很多游客进行旅游观光,并因此带动了该地旅游、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林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吸引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搭建完善的人才平台,制订人才引进战略,提供政策支持,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促进林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加快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应该为林业人才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其次,得强化管理人才的体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对于林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还是要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拟定合理的林业发展方案,使之规范化;建立健全市场预警系统,规避或减轻风险;掌握宏观市场信息,加强对整个林业行业的宏观调控;优先发展壮大一批林业企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加快这一系列有关林业经济改革发展的进程,政府应当建立一套既适应我国林业资源状况,又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决策制度。科学安排林业企业,使其既不落后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又能够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关系,改善森林资源产权体制。

3.加大科技投入

国家应该加大对林业的科技投入,在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上出钱出力,吸纳各地甚至各国林业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学习林业生态系统,甚至可以通过技术入股、联合林业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激发林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而,优化传统木材制造和加工方式、处理和应用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做好林业分析测定和探索,提高树苗的优良率,以此提升我国林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我国落后的生产机制,走中国特色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一些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的项目。

4.完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公民越来越了解并依赖法律,因此,要想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法治林”变得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能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能使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林业资源,也对非法地乱砍滥伐进行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这能确保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更加顺利。完善的法律制度还为执法人员提供了法律支持,有法可依,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5.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虽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我国人口总量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加之我国在地势上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少,难以进行农耕活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农耕人民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那么稳定。这迫使我们要建立一个能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通过政府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来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林业资源正面临很严峻的形势,资源量持续下降,技术更新水平却止步不前,要想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所以一定要把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不断深化林业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强化科技的投入和发展,谨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豪伟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