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科学发展论文 > 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储备粮工作

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储备粮工作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4 18:15:00人气:749

1职工素质的高低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光有高素质的管理者,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也会影响企业发展。单位员工思想觉悟、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经济效益及整体形象。所以,强化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1不断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定期组织所有员工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让职工认清粮食改革的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树立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管理好储备粮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2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理论联系实践 

科技日新月异,为了适应储粮新形势的要求,应采取:①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员工业务理论知识,特别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组织集体讨论、结合工作实际共同探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让职工紧跟业务技术发展的新潮流,逐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②走出去:各粮库应结合自身实际,派事业心强的同志外出学习专业知识,并有针对性地派员工到高等院校和其他先进单位实地学习,提高实际运用能力。③请进来: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傅,现场指导粮食业务方面技术、传授先进经验和革新技术。④传帮带:让懂技术的同志现场指导,做到一人掌握的技术,人人都掌握、人人能运用,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提高。

1.3引进高素质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实施项目带动人才发展战略,以粮食仓储、物流、信息等为平台,吸引相关科技和管理人才,不断提升粮食仓储产业智能化水平。

1.4引进激励机制,强化竞争机制 

激励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机制。笔者认为各级储备库应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人才作用发挥机制、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加大在工作岗位、工资分配、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向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力度,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让职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鼓励他们采取多种学习途径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引进各种评比机制,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对技术创新者给予重奖,千方百计激励业务人员学知识、钻业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科学保粮奠定人才基础。

2建章立制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2.1建章立制

为适应储备粮的管理,把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根据国家有关储备粮管理制度和文件,结合粮库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以此规范员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此使储备粮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干有方向、行有目标、考有标准、学有榜样。

2.2落实制度

2.2.1确保储粮安全 

①严把粮食入库关,在粮食入库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严格责任,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拒收,严禁人情粮、关系粮入库,确保粮食入库质量。入库粮食数量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及品种、数量、质量、地点四落实。②严把储粮日常管理关,严格执行《粮油仓储管理规范》,坚持“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记录详实”;作为粮食仓储工作基础的清洁卫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六防措施到位,并持久有效;每月召开粮情分析会,集思广益,排查储粮隐患,把虫、鼠、雀、霉、害处理在萌芽状态,杜绝坏粮事故的发生。③严把安全关,对库区管理严格实行“三区分开”,在储粮库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配齐、配足各种消防器材,并需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建立“无烟库区”,并成立义务消防队,与地方消防单位密切联系。在粮食出入库过程中要加强车辆及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库区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2.2加强财务管理,强化民主监督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加强对内部各项经费的管理,对各项开支实行公示、预警、跟踪监管,严格控制。聘请职工代表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保证单位的各项资金支出合理,使地储库的有限经费发挥出最佳使用效果。

3加大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一个企业的生存,必须得以持续的投入才能有所发展,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是基础、关键,必须以科技为导向、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前提,合理、有效又有序地实施,抓住机遇,寻找突破。各级储备库在资金运用上,首先,考虑其工作需要,本着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在刀刃上,从基础环节入手,本着以储粮安全为宗旨,以方便储粮人员操作、减轻劳动强度为着眼点,加大投入改善仓库设施和添置储粮设备的力度,改造和完善仓储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仓储设施步入合理化、便捷化、现代化轨道,为储粮安全打下物质基础。其次,根据粮食储备库的实际情况,本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量入为出、合理规划、分步实施,讲究经济、美观、实用原则,进一步致力于粮库环境的美化,使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统一。

4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粮食流通已趋于市场化、国际化,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日益营养化、绿色化。运用科技推进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是粮食保质、保鲜的必然手段,也是地储库的新课题,因而要高度重视科技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强化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各项科学保粮活动。

4.1运用四项储粮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随着国家储备局倡导的四项储粮技术在各粮库的运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应使四项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使储粮新技术在储备企业得到广泛的运用、科学保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①机械通风技术作为储粮过程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储粮技术,通过实践积累,找到符合各库实际的风道布置形式最佳方案;找到机械通风降温、降水、调质的最佳时间;找到不同仓房风机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通风的效率,降低能耗。②粮情检测利用先进的粮情检测系统,实行全面计算机监控,通过改变粮情检测分布点的形式,快速、全面、及时地检测温、湿度。③环流熏蒸技术解决了常规熏蒸中PH3气体穿透力差,分布不均匀,虫害不能彻底杀死等问题;通过不同环流熏蒸方式,虫害生理习性、抗药性等研究,总结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熏蒸方式、药品用量,减少粮食化学污染,提高工作效率。④谷物冷却具有保水冷却通风、降水冷却通风、调质通风这三个显著特征,还可以保持粮食品质,延缓品质劣变。谷物冷却机本身价格昂贵,使用费用较高,如何进一步合理使用,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有待进一步探讨。

4.2低温储粮技术是当前绿色储粮技术的首选方法  

低温储粮可以保持粮食的良好品质和新鲜度。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等都可使粮食处于低温状态,但如何使仓库粮食不受外界气温变化,而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当前我国储粮技术的研究课题之一。虽然众多科研机构、储备库对不同仓型和不同的压盖保温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性研究,也证实其优越性,但同一单位内大面积采用同种保温材料进行粮仓改造,营造低温储粮环境的探讨不多、投入不力,值得各储备库认真研究。

5创新轮换机制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源泉

各级储备粮的轮换工作是储备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储备粮常储常新最有效和唯一的途径。建立科学的轮换机制迫在眉睫。创新轮换机制要在“新、准、活、诚”上下功夫,即:①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程序严密、公正透明,制约有效的轮换运行机制,这是我们做好轮换工作的前提和必备的条件,也是避免粮食轮换风险的最好方法。②以“准”定决策,只有做到信息灵,才能保证决策准,对粮食市场信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筛选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找出粮食市场的变化规律,为我所用,掌握市场轮换经营的主动权。③在“活”字上下功夫,灵活快捷的经营方式是做好粮食轮换工作的关键,实现活中取利。具体做法要以粮食市场价格为导向,在市场粮价上涨时可先购后销;价格平稳时可边购边销;价格下跌时可先销后购的经营方式。同时也可寻找信誉好,有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为伙伴,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加工轮换购销关系求得双赢。④在“诚”字上求发展,诚信是对社会的一种无言承诺,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基础,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合作伙伴,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得到发展。总之只有彻底改变坐、等、靠的思想,积极主动深入了解市场,及时调整粮食轮换经营思路和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实行竞卖竞买、公正透明、灵活策略、科学决策、规避轮换风险,才能不断提高储粮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各级储备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储备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储粮措施,大力推广和运用储粮新技术,创新轮换机制,才能保证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调得动、用得上,不断提升储粮的管理水平,营造一方粮食安全。

作者:陆德山 周宏伟 惠立东 单位:江苏仪征国家粮食储备库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