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绿色经济论文 > 推动绿色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推动绿色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8 22:53:00人气:425

摘要:潍坊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发展基础好、循环经济发展亮点频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制造业绿色步伐较快等优势,也存在近海海洋生态恶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劣势。要推动潍坊市绿色经济良性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将绿色经济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

关键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乡村振兴

1潍坊市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

1.1绿色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潍坊市绿色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2013年,由国家统计局、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相关单位联合《2013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测评城市中,潍坊市位居前十名,绿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潍坊市重视水系绿化,完成潍河、弥河、虞河等17条河道的生态修复工作,新增水系绿化20多万亩,建成水系绿色廊道和生态保护体系。潍坊市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推进绿色智能公交体系建设,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和纯天然气公交车累计占车辆总数的76.69%。潍坊市以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为重要契机,加快发展绿色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生物基新材料等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1.2循环经济发展亮点频出

循环经济是按照资源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废物排放资源化原则,以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其目标是以最小的发展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13年,潍坊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立项创建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潍坊市印发了《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对垃圾和下脚料进行深度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减少和转化污染物排放,打造潍坊发展升级版。昌邑市实现城乡垃圾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管理,走在全国前列;滨海区探索出了“一水六用、动脉扩张、静脉串联、动态循环”的特色循环经济新模式,被确定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海化集团被确定为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潍柴动力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发动机再制造试点企业。2018年1月,潍坊市成为全国首个正式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验收的城市。

1.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的产业。潍坊市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主导产品为高效节能电动机、低排放燃气发动机及再制造柴油机、LED照明产品和污染治理设备等,城乡生活垃圾生态化利用技术全国领先。潍坊市按照“一主多副”的园区布局,建成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诸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高密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三个园区,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已形成以国建高创、雷诺特动力、绿特空调等企业为龙头的节能设备产业,以泰北环保、爱普环保等企业为龙头的环保设备制造产业,以大洋泊车、银河泊车等企业为龙头的智能泊车产业链,园区内组建了节能环保产业服务联盟。诸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以开元公司的高效节能电动机和金昊三扬和贝特尔的固液分离污水处理环保装备以及宏基工贸新型保温建材为引领,发展节能环保企业39家。高密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以豪迈科技高效换热器、恒涛节能环保锅炉设备和蓝天环保污水换热设备为引领,发展节能环保企业23家。

1.4制造业绿色步伐较快

绿色制造,又称面向环境的制造,是兼顾资源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现代化制造模式。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呈现出深度融合趋势,绿色制造已成为生产方式变革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潍坊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绿色制造优势明显,全力打造国际动力城、光电城、健康城和VR科技城,涌现了潍柴集团、歌尔集团、盛瑞传动等一大批绿色制造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群和“隐形冠军”企业群,为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注入“绿色、智能”的全新动力。2017年8月,工信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潍柴动力入选全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018年2月,工信部公布全国第二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潍坊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2潍坊市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近海海洋生态恶化

近些年来,潍坊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经由潍坊入海的弥河、蒲河、围滩河、潍河等河流入海口水质常年为劣V类,污染严重。由于污水管网不完善,沿河的大量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达到标准的水质要求。潍坊北部海域每年通过海水养殖、船舶运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行为产生的污染物达10万多吨,每年接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陆源废水多达2亿多吨,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滨海经济开发区不作为、假作为,2018年耗资4700余万元使用药剂治理污染的围滩河道治污工程,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回头看”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2.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方式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潍坊的现代农业和畜牧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通过雨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和河流,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二是多数农村养殖户养殖设施简陋,产生的畜禽粪便处理随意,还有一些养殖户把养殖场所直接建在河床附近,废液直接排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三是农村缺乏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多数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倾倒垃圾现象普遍。

2.3产业结构对绿色经济发展造成制约

2017年,潍坊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为8.4:45.6:4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持平。2018年,青岛市的三次产业比重为3.2:40.4:56.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因此,就产业结构来看,潍坊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依然是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属于传统型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集约化水平较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方式相对粗放。

2.4绿色经济发展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18年5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了全省17市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结果,该结果由山东省统计局依据《山东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测算标准计算得出。结果显示,潍坊市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9位,其中资源利用指数第4位,环境治理指数第9位,环境质量指数第12位,生态保护指数第15位,增长质量指数第5位,绿色生活指数第7位。潍坊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与烟台、青岛、威海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与淄博、济南、东营、济宁和泰安相比也存在一定劣势。

3推动潍坊市绿色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

3.1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习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就潍坊市而言,政府制定政策时,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之前,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深入市民心中,成为公众的优先选择和自觉行动;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坚持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市民在进行生产生活时,要将绿色根治在心中,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3.2重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要多渠道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要在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序推广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生物农药等绿色控害技术;二是实施规范化养殖,加强对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进技术创新,实行养殖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和再利用;三是完善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解决好资金和垃圾处理两个关键问题。

3.3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契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五化”协同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全市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产业与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循环式布局、循环式组合、循环式流通。二是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及节能环保服务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三是大力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3.4绿色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

农业农村改革一直是潍坊最亮丽的名片,“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等新经验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形势下,把绿色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努力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能够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潍坊力量。首先,要做大生态农业,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以农业生产环境净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为抓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二是要补齐生态短板,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主攻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卜华.绿色发展的地方实践研究――潍坊探索全覆盖式绿色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7(19).

[2]刘曙光.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城市[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5).

[3]周庆翔.潍坊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1).

[4]刘东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潍坊日报,2018-01-26.

作者:贾亚丽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科技处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