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信息化养老产业经济分析
摘要: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人们热点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养老与科技的新兴结合也随着诞生。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形成打下基础。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虽发展势头迅猛,可起步较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本文就如今国内智慧养老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经济的角度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合适建议,以求产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经济;信息化;“互联网+”
1智慧养老的概述
1.1智慧养老的由来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当时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又称“智能居家养老”,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居家老人开展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早在2008年11月,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就在纽约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在“智能养老”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
1.2共享经济与养老产业的融合
如今共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逐渐影响了各行各业,养老产业也在其中。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成为经济热点话题。共享经济下的养老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来整合各个方面的老人信息和资源,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并以此为数据基础,提供与之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来改善资源配置错位的问题,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协调有序管理。二者结合,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的逐步发展而得到实现,是养老产业顺应时代的结果,也为养老产业的“智能改革”打下基础。如今国内共享产业的火热,智慧养老产业也迎来了春天,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
1.3“互联网+”与智能养老的新思维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对公共服务尤其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适应智慧养老的需求,智慧养老需要依托“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化技术和较为完善的工具,使其与智慧养老有效结合,成为一种新颖的养老生态模式。国家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使得养老产业能够利用与之相关的技术,实现互利共赢。智慧养老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不仅仅能够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缓解子女的抚养压力,还能够使得老人能够拥有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并以此带动一大批的关联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作为较早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国,可以为其他国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时提供借鉴。
2国内智慧养老的现状
2.1国内智慧养老的发展状况
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共有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老年抚养比达16.8%。老龄化人口和老年抚养比已持续数年的增长。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可也由此带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且各地对智慧养老都有一定的发展模式。例如,山东烟台市的莱山区政府主动牵头,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让企业提供养老服务。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智慧”养老体系;洛阳市政府积极主动建立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加大投入建设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并形成老年人信息数据库,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形成智能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适合个人的生活、医疗服务。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全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步增多,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受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如今“421”和“422”模式的家庭即一个家庭中有四位老人,一对双方都为独生子女的夫妻,一个或两个需要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养老难也逐渐成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已经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庭扶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增大以致最终会出现“没人养老”“没钱养老”的地步。随着情况的不断加剧,“智慧养老”也渐渐走进在人们的视野中。
2.2国内智慧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智能程度和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的智能和信息化程度有着较为显著的提高。可智慧养老这一热点直到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人民群体以及整个社会对此投入的力度也比较小,所以整体的技术水平发展程度不像其他行业那么迅速。以至于智慧养老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利用和整合等方面无法得到满足,也就无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利用,最终无法有效的服务于受众群体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各个行业之间无法合理有效的衔接,会造成了用户信息和服务的混乱,无法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2.2.2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近几年国内智慧养老产业的较快速发展,吸引了较多企业进入到该行业中,逐渐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可依然无法摆脱行业发展较为“稚嫩”的事实。行业发展仍然在摸索当中,也在积极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智慧养老模式,努力形成适合我国的独特模式。各个企业的产品服务没有形成较为集约化的商业模式,提供服务所要承担的各项费用仍然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对于这方面也缺乏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光是企业方面,受众的老年人群体,也因为对新鲜事物的较少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智慧养老产业较难在老年人群体中得到认同。
2.2.3产业专业人才稀缺行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使得不少人呈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专业人才投入到该行业中,从而从事相关方面知识理论研究和产品服务设计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也造成了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发展滞后。智慧养老产业的产品服务研发、宏观方向把控,行业标准规则的完善也没法高效高质量的进行。不光如此,对从事该行业的基层人员把关较为松懈,造成一部分不具备基本知识技能的人员参与到与老人的直接服务中,较为严重的影响了服务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社会压力。使得老年群体对此有了些许偏见,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从实际服务中吸取经验来改善产品服务水平。
2.2.4用户信息管理松懈智能养老服务需要收集老年人信息,形成庞大数据库,以此来分析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兴趣取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适合个人的服务。可这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人员对数据管理的疏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来对老年人进行诈骗。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会侵犯受害人的个人隐私,还可能会威胁到个人的财产安全。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某个企业的形象,也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影响。
2.2.5精神服务缺乏一直以来,我国的养老传统都以吃喝住行等物质条件为主,较少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老年人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虽然智慧养老是新时代的产物,可是为了“扎根”于本国市场,也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智慧养老对于老年人健康医疗等物质方面的服务比传统养老模式有了较大提升,可仍然忽略精神需求,老年人之间缺乏人际沟通交流、感情交流、文化交流,精神层面得不到充分的关怀与帮助。不仅如此,也无法为那些仍想进行老年再教育的老年群众提供服务,实现价值再创造。
3对智能养老发展问题的建议
3.1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而制度的建全是关键。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制度较为零散化,各个体系条文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制约了行业发展。政府首先应该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可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规划,建全相关法律制度。同时,要确立行业标准,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也能促使行业更加专业化。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扶持相关企业,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加入行业中来。当然,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不法商贩有可乘之机。
3.2完善人才体系,培育专业化人才
作为一个新兴的智能行业,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要严格把控基层养老工作者的入职考核,完善入职前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其次,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年审制度,保证行业能够积极发展;同时,也要完善从业者的福利制度,提高从业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最后,还可以依托如今庞大的市场前景,利用各个高校的平台,设立相关专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并且可以对一些仍想发挥“余热”的健康老人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参与到养老事业当中,从而更好与老人沟通交流,提高服务质量。
3.3积极推广优秀养老项目
随着各地政府对养老行业的重视,各地养老行业都有着较快发展,已经有不少地区有了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优秀养老项目。可由于地方适应性,并没有较好的传播,受众人群较少。这就需要从这些优秀项目中找出共同的优势,形成能够适用于各地区的优秀典型进行推广。同时,政府可以支持或购买优质的养老产品,参与到项目的推广过程中,不经可以提高企业参与度,还可以增强老年人对产品的信服度。
3.4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安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在收集数据和搜集资料时,要严格把控信息来源,以免引入病毒,对信息数据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要坚持定期检查网络安全,对平台进行维护,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团队对网络数据库和平台进行保护,从而增强人们对平台的信服程度。不仅如此,还可以向大众传播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从源头助力信息安全。
4结语
智慧养老产业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将会越发壮大,可该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仍需“稳扎稳打”。养老产业属于民生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统筹规划好发展前景,结合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满足社会需求,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8-50.
[2]朱勇.智能养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韩鑫.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将超4万亿[J].品牌研究,2020,(02):4.
作者:梁震 单位:铜陵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