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运用探索
1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作用
1.1促进农民收益
当前,我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把控力度不断强化,从农业扶持与生产技术等方面入手,使农业产量得到充分改善,然而并未使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未将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管理中,其电算化程度较低,信息共享以及经济来往速度在农业领域中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无法充分满足时展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中,并深化农户在信息化方面的理解以及应用,随着其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农业朝着产业化经营方向大步迈进[1]。并且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服务系统更加完善,建立信息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农产品企业以及农户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两者展开良好交流,减少中间流转环节,直接在固定市场中投入农产品,不仅能够拓展销售渠道,还可以促进农民收益,防止中间差价损害农户利益,使产品受益空间得到充分延伸。
1.2推动农业转型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促使传统农业朝着知识性农业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教育、知识以及科技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将世界前沿机械工具以及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农药建设效率以及质量,进而使手工农业朝着机械农业方向发展,保证其紧跟时展步伐。将前沿技术应用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改造,能够促进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并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以促进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管理实际收益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朝着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型,为农业建设引入不同的前沿技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使得从业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展,为农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2]。
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涵盖以下问题:(1)农民并未掌握信息技术,我国农村地区网络通讯发展较为缓慢,农民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基本上依靠自身对此方面的理解,缺少专业人才对其开展培训,基于此种环境,无法使其信息基础得到有效提升。(2)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并且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并未对农业经济信息进行充分可视化与整理,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加以重视,并制定合理措施加以解决[3]。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下,农村青年人与中年人都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而农村留守人员基本上都是老人与儿童,其缺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能力,并对信息技术缺少重视,在生产中的信息化意识十分薄弱。
3信息化应用策略
3.1构建农业信息数据库
要想促进经济管理质量,需要对数据库建设力度进行强化,分析农业生产产生的所有经济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全面的协调,促使数据库的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信息数据库时,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农业经济发展效果进行有效强化。需要积极运用卫星技术以及GPS技术等,为农业部门在开展生产种植工作过程中,提供生产信息保障,促使农业科学化管理效果得到提升。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全面、准确采集、整理各项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在完成数据库完善工作之后,需要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发挥最大价值[4]。农业部门应该按照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对数据库应用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利用数据库对农作物生产以及管理等环节进行科学指导,进而提升农户经济收益,保证数据库得到正确应用、另外,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原始资料、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并构建数字化检索系统,便于不同地区群体在农业网站中进行检索,使其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2将群众作为基础
对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强调,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与普及,需要政府与以正确引导以及大力支持,进而有效发展、落实农业网络化与信息化。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时,应该对农业信息化作用进行充分强调,同时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加大投资资金,使政府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确引导农户开展信息化生产活动促进农户收益。同时,需要在农户信息知识方面的培训进行强化,在建设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农户是此措施的主要使用者与受益者,因此,需要积极提高其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通过培训使其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夯实基础。可以借助农业信息化培训课程或是讲座进行系统性培训、教育农户,主要使其了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并掌握相关信息知识,提高其知识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水平。另外,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团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群众基础保障。
3.3建设示范基地
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时,应该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引导农业各项生产活动稳定进行。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更加高效、直观、现实地进行信息化教育活动,促使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户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水平,使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查询自身需要的生产信息,为促进农业增收效果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示范基地,可以使不同生产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为农户在开展生产活动时,提供参考与借鉴。要想使示范基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帮助农户更好地学习种植手段以及技术,进而强化农业生产效果以及质量。基于示范基地的作用,可以对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进行充分推广,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水平,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4结束语
农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因此,需要积极融合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改革。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强调、在农户信息知识方面的培训进行强化、建设示范基地等手段,促使农业发展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丽丽.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现状研究[J].国际公关,2019(04):181+183.
[2]秦美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2):31-32.
[3]鲁娜.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03):156-157.
[4]张瑞琴.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27-128.
作者:蔡绍益 单位:长江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