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
1农业经济管理概念与作用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其就是与经济、自然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结合,规范化管理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农民增收热情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基于新农村背景,经济管理重点内容就是监理农民创收、增收以及进行农业生产的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农村生活条件。开展农业管理,就是借助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对其加以合理规划以及配置,促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合理应用经济管理中的理论指导与制度控制,能够是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并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规范与制度保障[1]。
2基于新农村背景经济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断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在促进农业经济生产与经济管理中,基本上停留在相关政策上。在经济管理发展中,在遵循相关制度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充分完善。因此,基于新农村背景的管理机制仍然困扰着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2]。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制并不能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要求进行充分满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全,致使农业生产管理活动缺少有效的执行力,对新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2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农业经济在管理模式方面较为落后,基于农乡经济建设高度影响,其管理形式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法,借助传统笔纸开展数据记录工作,虽然在其他领域中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应用,无法对农业经济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充分满足。另外,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引进财务数字化设备,然而并未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仍然将传统管理模式作为管理活动的主要方式,在财务信息处理以及整合等方面均处于低效状态,对经济管理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3策略分析
3.1优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经济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需要保证管理制度得到充分完善,可以从一些方面入手:(1)土地流转。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中,需要积极利用当地政府力量,促使土地流转相关制度与规范更加完善,使得农村主要劳动力能够向城镇地区合理转移,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充分明确,以此为基础,并根据当地实际民情,对新农村的土地流转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促使其征地改革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对档案管理活动进行强化[3]。(2)信息管理。强化信息土地承包信息的管理工作,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并集约化处理农村土地,保证农民合法权益。(3)生产经营。在开展生产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时,应该建立集约化管理机制,在自愿与合法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农户积极在土地流转市场中开展土地承包活动,保证生产资源实现集约化,借助土地流转形式,大力扶持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而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产业结构。对于经济管理,其对粮食农作物的生产管理较为重视,对农户收益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农业经济建设效果,应该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品,促进农业经济建设效果。
3.2强化重视程度,加大人员培养力度
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为了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应该对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对当前农业经济建设方向与趋势进行充分了解,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进而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提升管理效率。另外,高层领导应该强化重视程度,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强化管理人员在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同时招聘高级技术人员为基础人员提供指导,保证人才流动的合理性,解决农户在生产中出现的销售薄弱与技术等问题。对于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专业合作社,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促使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提高管理活动质量。
3.3强化基础管理
对于政府部门,应该对农村经济情况以及民情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财政预算中积极加入兴水工程,创建水利工程专项资金,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借助建设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提高蓄水量,使浇灌面积得到充分提升,保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充分保证。在经济管理中,交通建设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将通村公路作为核心内容,建设农村路网,使农村居民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经济管理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4]。另外,需要拓展管理项目,其能够充分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对于农村地区产业特征以及资源,强化特色产品生产,大力扶持小规模或是个体养殖户,促进管理项目推动农业经济机制改革。
3.4积极创新管理方法
应该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大力发展科技,建立农技机构,设立农技咨询电话,以当前资源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农技信息网站,聘请或邀请相关专家,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咨询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农业信息收集力度,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向社会,解答农户在信息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农技水平。另外,应该对技术培训、现场咨询以及科技示范等活动进行充分强化,为农户生产全过程提供服务。需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度,并制定合理的运行机制为其提供有力保障,提高资本和知识的对接效果,培育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企业,进而达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新技术的目的,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引入,重视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技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4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对我国农业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强化重视程度、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强化基础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进行充分优化,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效果,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
[2]王金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技服务,2017(13):33-34.
[3]孙希贵.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5):158-159.
[4]张沙沙.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384.
作者:罗劲秋 单位:长江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