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思想下的国民经济论文
一、分组思想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分组思想不仅统摄指导着整个核算的基础结构和主要方向,还渗透在每一种具体的核算内容上。譬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核算对产品使用去向的划分及最终产品价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对中间消耗环节的划分及具体计算,资金流量核算对社会资金按运动流程进行的交易项目划分,国际收支核算对各种收支按账户组织形式进行的分类,资产负债核算对经济资产按性质特征进行的类别划分等等,都直接表现或是充分蕴含了分组思想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统计分组的思想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将无从开展。
二、平衡思想平衡思想,即指统计利用对应相等的数量关系
来达到对现象总体内外部联系的一种理性认识。关联性、数量性和平衡性是平衡思想具有的主要特点。国民经济现象及其活动间存在着众多的联系关系,表现在具体的统计核算上,就可以用数量对等方式来反映,从而发挥平衡思想的作用。事实上,平衡思想是整个国民经济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核算原则。因为,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保障核算体系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就必须维持一定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对应关系。这种平衡思想在核算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平衡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数量平衡等式和核算平衡表两种方式。数量平衡等式,就是反映经济现象有关数量方面平衡相等的关系式。数量平衡等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典型表现主要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量间的平衡相等关系,投入产出分析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和“初始投入+中间投入=总投入”的平衡相等关系,资金流量核算中各机构部门及全社会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平衡相等关系,国际收支核算中遵循复式记账规则形成的贷方收入性经济行为与借方支出性经济行为的对应相等关系,资产负债核算中资产与负债的对应相等及期初(末)存量与期内流量间的平衡相等关系,等等。这些数量平衡等式准确揭示了有关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过程的各种结构变化和其内在联系关系。核算平衡表,就是一种反映经济现象有关数量平衡关系的专门统计表。一切平衡表,都是以所研究对象内在的数量平衡为核心而设计的,它实质上是数量平衡等式的一种表格化形式的反映。国民经济核算中,核算平衡表突出表现在各类核算大量应用的收付式、并列式、矩阵式结构的核算平衡表和复式记账形成的国民经济账户及其体系设计上。生产分配核算中形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总表”,以单一式平衡表形式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三个环节之间的基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关系;实施产品流量核算的“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式平衡表形式全面反映各部门“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都以并列式平衡表形式分别反映社会资金运动过程、各种对外经济关系变动、国民经济各部门拥有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而国民经济账户则是复式记账与平衡表相结合的一种“平衡账户”,它既有反映经济现象内在联系的表内平衡,又有以复式记账规则为基础的体现经济现象之间的表外平衡。所有这些核算平衡表,都有着多种确定的数量平衡关系式。由此可见,平衡思想既是国民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内在关系的体现,又是顺利组织和实施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保障。
三、替代思想
替代思想,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同类替换或类比估算的间接形式对经济现象数量施行统计核算的一种理性认识。在统计核算中,有许多经济现象及其关系都难以直接进行相关的定量核算。事实上,统计核算中的不少经济现象本身就具有相似性或是关联性,在具备一定条件时,这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就为定量核算中的互相替换或类比估计提供了现实可能,从而使得替代思想被广泛应用在统计核算中,既解决了直接核算的困难,又节省了核算成本,提高了核算效益。替代思想表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有“产品替代”、“成本替代”、“收益替代”、“价格替代”和“变量替代”等五种具体形式。前三种替代方式主要发生在产出核算中,因为产出核算的一般方法是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对那些不具备产量或价格资料的产品,就需要使用相应替代进行产出的价值核算。出于化繁为简和构建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需要,“变量替代”主要发生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因核算内容多会涉及到交易价格的确定,导致“价格替代”更多地出现在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中。所谓产品替代,就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用同类或近似产品做代替而实施的核算,如工业总产出核算中用折算的产成品核算“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等。所谓成本替代,就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有关经济活动的费用成本做代替而实施的核算,如在非营利性服务部门产出核算中,以提供服务活动的成本费用估算政府部门总产出;在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价值增加的核算中,用支出的成本费用核算土地改良的价值等。所谓收益替代,就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有关经济活动的经营收入或预期收入做代替而实施的核算,如旅游服务业以营业收入来核算其产出价值,地下资产存量和无形固定资产、无形非生产资产以预期收益折现方式进行核算等。所谓价格替代,就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用相关产品或资产的价格做代替而实施的核算,如居民住房消费用“虚拟房租”核算,未上市证券价值用已上市证券价格核算等。所谓变量替代,就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有关变量做替代而实施的核算,如投入产出核算中用含有直接消耗系数的变量代替总产品变量建立的行模型、在“生产工艺相同”和“制造影响不变”假定下实施的相关推导计算等。显然,替代思想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由其形成的替代方法是施行国民经济核算的有效工具。
四、对比思想
对比思想,就是统计利用既定标准对现象所做的数量比较上的认识。统计对比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即要求比较对象与既定比较标准在核算内涵口径、时间界限、空间范围等方面要互相匹配一致。统计核算中,客观现象受“同体”和“共生”等条件影响,在静态上会表现出相应的数量关联性,受“惯性”和“时滞”等作用影响,在动态上也会表现出数量关联性。前述平衡思想及其方法侧重认识和解决现象联系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对比思想及其方法则更加接近于回答揭示现象联系关系“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客观现象静态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结构优劣和动态的速度快慢、变化强弱、趋势好坏等,只有在既定标准(条件)下予以比较观察和分析判断才能获得清晰准确的认知结果。如果把依据国民经济核算进行的定量分析也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之一,则对比思想体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就主要有“对应核算”、“比率(例)分析”和“差额分析”三种形式。其中,对应核算主要应用在对具体经济现象的数量核算中,而比率(例)分析和差额分析则主要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定量分析中。事实上,国民经济核算应当包括数量核算及其定量分析,否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发展必将受到限制,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活动必将遭到削弱。所谓对应核算,就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具有对应关系的经济现象按照已有规则实施的一致性核算。譬如,产出核算中,受生产范围的共同影响,对中间消耗进行核算时,必须要按照与总产出相同的口径来计算,以避免发生重复或遗漏;在金融交易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中,同一笔经济交易活动应当在交易双方按照相同价格分别进行核算,以确保核算平衡关系的成立;等等。所谓比率(例)分析,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有关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进行的定量分析活动。这种思想方法主要用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部门比例分析、区域比较分析和动态比较分析等方面。如利用各种国民经济核算资料进行的三次产业结构分析、用资本产出率所做的经济效益评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产业关联系数测度、部门间依存关系分析、资金流量的内部结构分析、国际收支的各种构成及其变动分析、资产负债的部门分布分析,等等。所谓差额分析,就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有关经济现象的数量差进行的定量分析活动。这种思想方法主要应用在国民经济的数量平衡关系分析中,用以说明相关经济现象数量规模及其活动结果引发的平衡关系的变化。如利用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核算资料进行的部门间资金流向与资金余缺分析,利用国际收支核算资料进行的国际收支差分析,等等。无疑,对比思想彰显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分析作用,是国民经济核算十分重要的统计思想。科学概括国民经济核算蕴含的统计思想,既有理论必要又有实践需要。上述的概括阐释,仅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思想的一种简单梳理和初步认识。博大精深的国民经济核算还蕴含着许多有待总结的统计思想。我们应当在深化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制度认识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国民经济核算实践工作,努力提炼概括和发展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思想,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认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郭海明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