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贸合作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俄双方不断强化战略协作,战略立场高度一致,iw层保持密切沟通联系,两国经贸关系高水平运行。2021年中俄建交72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5周年,中俄关系达到新的历史高度。2020-2021年被确定为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继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媒体年”和“地方交流年”之后的再一次国家级主题年活动,这明确了中俄关系和务实合作发展在下一阶段的中心点。2021年,以《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20周年为新的起点,切实推进对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有效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挖掘中俄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筑牢中俄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视角,提出中俄经贸合作稳中有进、重点突破的对策措施,并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izi
一、中俄经贸合作具备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政治高度互信
第三,中俄双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在中俄建交72年来,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建立起来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造福两国人民的同时,也维护了全球安全与世界和平。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当前中俄政治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稳定的政治关系,为两国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立足中俄经贸合作新阶段,双方将向着“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经贸相互依存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高度互补,除农业合作以外,还涵盖林业、建材、轻工、能源、矿产、商贸等诸多领域。中国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2020年中俄经贸合作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显示出较强韧性。双方合作互补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1077.65亿美元,同比微降2.9%,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其中,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为50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自俄罗斯进口为571.81亿美元,同比下降6.6%。2020年下半年以来,双边贸易逐步回暖,中国对俄出口连续6个月正增长,中国在俄外贸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连续11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在俄外贸占比提升至18.3%。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6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8.2%,达到630.7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89.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中国自俄进口34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统计显示,仅6月份中俄贸易额就为122.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60.28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62.35亿美元[3]。1.“宅经济”持续发力。2020年,“宅经济”拉动了我国电子产品对俄出口快速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出口同比增长分别实现39%和29%,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俄罗斯的市场跃居销量榜首。据俄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占俄罗斯市场份额达到55%。其中,荣耀、小米和华为的销量额占据45%。2020年,俄罗斯市场全年共售出3150万部智能手机。其中售出1730万部中国智能手机,同比增长15%,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俄罗斯最大电子产品和家电销售公司M.Video-Eldorado 每个季度都会公布俄罗斯智能手机销售数据,中国智能手机份额占比一直保持在50%~60%之间[4]。2.农业合作成为中俄合作新亮点。近年来,中俄两国积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相互市场准入,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农业合作潜力巨大。2020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创历史新高,实现55.5亿美元,中国跃升为俄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据俄农业部数据统计,2020年俄农产品出口总额28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是俄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额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鲜冷冻鱼、植物油、食用油脂和螃蟹等[5]。3.能源合作展现强大韧性,更加可期。2020年,中俄能源合作空前紧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世界经济下滑的严峻挑战,中俄能源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生命力,能源贸易大幅增长,重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新合作成果不断涌现。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长期以来与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保持着互补关系,“后疫情时代”的中俄能源合作更加可期。2020年中方自俄进口额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能源进口价格下降明显,但能源进口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2020年年底,中俄领导人同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双方合作,其中就包括能源项目。而天然气一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之一。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对煤炭需求量较大。中俄两国总理第25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明确指出,“支持双方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煤炭贸易合作”,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煤炭贸易将释放更多发展潜能[6]。4.服务贸易。中俄双方在金融合作方面快速发展,在合作机制、本币结算、现钞调运、跨境融资、银联卡支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人民币已进入俄罗斯储备货币篮子。两国主管部门正在商签《至2024年中俄货物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全力提升贸易效能,拓展双向投资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双方还将密集开展“云对接”活动,全方位支持两国地方、行业和企业深化交流合作。2021年一季度服务贸易总额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8]。除贸易外,双方其他领域合作也呈现不少亮点。投资和工程承包逆势增长,2020年,中俄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占对欧洲新签合同额的近30%。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深化,总额10亿美元的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启动运营,双方在5G、云服务、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9]。4
(三)社会稳定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个奇迹举世公认。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相统一,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了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安全保障[10]。俄罗斯社会稳定,普京支持率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一是普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硬的执政能力符合当代俄罗斯社会的要求。二是俄罗斯人的自尊和自信,以及丰富的资源,对经济压力承受力较强。三是西方经济封锁激发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凝聚力。四是大国意识凸显,增强了国人的荣誉感和优越感。俄罗斯现将银行、交通、能源、技术等战略行业部门由国企控制,增加了社会稳定性。
(四)文化包容
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中俄文化交流频繁,沟通顺畅。据俄媒体报道,在俄高校接受教育的中国公民,从2016年的13500人增加到2019年的45000人。目前,共有542所俄罗斯高校的文凭被中国承认。2019年4月1日,俄罗斯首次举办俄国家统一考试汉语科目考试,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提前举办了外语科目考试。2018―2019学年11年级学生将首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汉语科目考试。汉语成为俄罗斯继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五种全国统考外语科目[11]。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与俄罗斯建立稳固友好关系的国家中,中国排名首位。民调中,45%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最友好的国家。这份民调结果显示出,中俄民间关系越来越近,正逐渐形成“官方热,民间也热”的状态。文化的包容无疑将助力于两国未来经贸发展。
二、中俄经贸合作展望
在中俄双方发展目标利益契合、大项目顺利开展背景下,双边经贸合作仍将健康发展。未来,中国将与俄罗斯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积极扩大双边贸易,拓展双向投资和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从目前情况看,预计2021年中俄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全年贸易规模有望再创新高。下一步,中方将继续与俄方密切协作,全力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深化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扩大双向投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打造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的增长点,推动中俄经贸关系加速提质升级,向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目标迈进。总体来看,预测2021全年货物贸易增幅有望超过6%,贸易额将达到115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预计80亿~100亿美元;全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有望达到1230亿~1250亿美元,将为实现2024年中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12]。
(一)深化“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
目前,“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已从最初的相互了解、彼此研判的阶段进入到务实对接、密切合作阶段,必将有力地推动中俄双边全面合作,同时对繁荣欧亚区域经济乃至促进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将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双方应该继续加强货运通道建设,水陆空基础交通建设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如在蒙东、黑龙江、吉林边境地区铺设宽轨专用线,在滨海一号、滨海二号线铺设国内标轨专用线,可便利货物运输,降低成本。此外,中俄双方应联合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同江铁路大桥到俄罗斯北极圈及北美的陆海通道建设。
(二)加快中俄能源多元化科技化合作
在原油、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可进一步深化开展能源多元化和科技合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巨大。这在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国防工业,因此保证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相当必要的。与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可有助于我国加快形成能源供应多样化格局,也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中俄两国企业不仅在能源运输和建设天然气管道方面,而且在整个油气产业上中下游,在电力、煤炭、新能源等领域,双方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方应加强同俄方积极推进重大战略性项目合作,开展中小项目合作,务实推进能源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领域合作,同时更多地使用本币开展能源贸易结算和项目投融资。另外,在能源资源领域,中俄合作空间会继续扩大,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中俄双方应在提升原料经济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并在发挥中方在能源加工领域的技术与工艺优势以及推动发展现代绿色能源经济等方面来探讨能源合作的新形式[13]。
(三)提升中俄产业内贸易合作
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和轻工业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弱,占出口比重较低。为进一步拓展中俄产业内贸易市场,为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应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中俄两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实现生产差异化与专业化,获取规模经济,提升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14]。
(四)推进中俄农业合作
中俄两国农业合作起步早,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境外投资开发、农业劳务合作和农业技术交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步伐持续增速,中俄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在联合成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应把寒地农作物、林下经济作物、寒地畜牧、水产品列为中俄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通过大力提升中俄农业科技合作水平,联合研发高产、安全、健康的农业新品种,促进中俄两国粮食安全。据俄农业部表示,预计俄罗斯大豆对华出口量在2025年将达到每年370万吨。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农业合作会进一步加深,中国进口俄粮会持续增加。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应保持常态化,制度化,向俄罗斯加大农业投资,从而激发俄罗斯农业发展的潜力[15]。
(五)扩大中俄次区域经贸合作
随着中俄间高水平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全方位、多领域的地方合作正不断深化。双方应考虑加强区域合作,使经贸关系战略升级,从而促使中俄经贸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我国国内自贸区可与俄自由港和超前发展区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促进资本、土地、人才、劳动力、技术、服务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自贸区在转口贸易、保税增值、融资租赁、货物担保、现货期货交易市场、商品展览展示、外籍就业、服务外包、国外分部分公司设立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应充分加以利用,进而推动中俄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16]。
(六)增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一直是中俄务实合作中的重点领域。俄罗斯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独具优势,中国在信息通信、卫星导航、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方面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两国可以取长补短,彼此借力,共同提高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双方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未来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合作也潜力巨大。中俄双方应以举办科技创新年为契机,推动两国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董博雯 黑龙江省商务经济研究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