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业与东盟贸易合作探析
东盟是我国皮革业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沟通,协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影响。皮革业贸易额在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增长。
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12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20年初开始,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东盟理事会统计,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84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7%,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达到14.7%,较上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在对东盟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出口额较上年增长了15.1%。
二、中国与东盟皮革业贸易额不断增长
我国皮革业与东盟互补性强,贸易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合作前景广阔。据统计,2021年1-6月,我国与东盟皮革及其制品进出口额达到79.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9%,占中国皮革及制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6.3%。东盟成为我国皮革业第三大贸易伙伴(见表1)。1、出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皮革及制品出口金额为38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其中,对东盟出口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9.8%,高于出口总额增幅1.5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12.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对东盟地区出口额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三位(见表2)。2、进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皮革及制品进口金额为9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7%。其中,从东盟进口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占进口总额的31.8%,仅次于欧盟,东盟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见表3)。3、出口构成我国皮革业对东盟出口高度集中在鞋靴、旅行用品及箱包和鞋靴零件三类产品中,在对东盟出口总额中合计占比达83.6%。其中,鞋靴出口2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0.1%,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鞋靴零件出口8.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上述三大类产品在对东盟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2.4%、24.0%和17.2%(见表4)。4、进口构成我国从东盟进口以鞋和箱包等制成品为主,其中包括一些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东盟地区的国际品牌,在当地加工后再出口到中国的鞋类产品。此外,随着国内制革业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持续增大,我国有大量半成品革从东盟国家进口。因此,半成品革在进口构成中也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2021年1-6月,鞋、箱包和半成品革进口金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5%、95.6%和24.6%。其中,皮面皮鞋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4.7%(见表5)。
三、越南在我国与东盟
皮革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南是我国皮革业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6月,我国皮革业与越南贸易额达到34.9亿美元,占与东盟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2%。1、出口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越南的皮革及制品总额为1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0%,占出口总金额的比重为4.2%,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5个百分点,位列单一出口国家第五位。前4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占比20.8%)、日本(5.9%)、俄罗斯(4.6%)和韩国(4.3%)。对越南出口以皮革为主,其次为鞋类产品。其中,2021年1-6月累计出口皮革5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占该类产品全部出口金额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3个百分点(见表6)。2、进口越南也是我国皮革业在东盟地区的最大进口国。2021年1-6月,我国从越南进口的皮革及制品金额达到1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进口金额大于出口,占进口总金额的比重达19.1%,位列单一进口国别第二位。前四个其他国家分别是意大利(占比27.2%)、法国(10.3%)、印度尼西亚(6.9%)和美国(4.1%)。其中,鞋是我国从越南进口的最主要产品,2021年上半年进口金额为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占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6.3%(见表7)。
四、中国与东盟皮革业贸易展望
尽管2021年上半年我国皮革业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以越南为例,受疫情影响,目前越南许多企业只能允许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岗。为防止疫情扩散,这些员工通常需吃住在公司,给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产能明显下降。疫情也严重冲击了越南物流业。由于港口运费波动、集装箱短缺,给越南整体经济和物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障碍。据越南物流协会统计,越南全国有30条海运专线,承担着全国95%货物进出口业务。但疫情造成18条海运线关闭,使得其余仍在运行的12条海运线货运价格持续猛涨,严重冲击出口业务。该协会发布的报告称,与6月底相比,7月份从越南运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费上涨了50%,以一个40英尺集装箱为例,7月份价格是9,600美元,比疫情前上涨了近5倍。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皮革贸易受到牵累,不确定性增加,预计下半年进出口额将有所收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皮革业与东盟的合作有着坚实基础和诸多积极因素。主要表现在:1、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据中国-东盟理事会发布的信息,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到3.5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8%,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4.5%,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抗疫合作,有力维护了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基本稳定,保障了双边贸易的正常开展。2、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增长超预期2020年,我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超过预期;东盟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为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东盟成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对外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贸易往来与投资,对促进区域内经济恢复增长、带动就业、增强双方产业的优势互补,发挥了积极作用。3、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签署RCEP协议,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11月,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RCEP的签署,是地区内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些积极因素,无疑为我国皮革业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东盟国家抗疫成果逐渐显现,双方皮革业间的贸易往来也将逐步恢复,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苏超英 中国皮革协会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