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下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浅议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是国与国合作的重要一环。中俄关系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和顺应国际形势大潮流的大国双边关系,双方经贸合作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通过分析中俄经贸关系现状,总结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创新两国合作模式,以期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国际贸易
一、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
(一)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各国的经贸合作更加密切,我国采取了更加开放的对外经济战略,提出并实施了“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这一倡议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上与我国友好往来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该倡议强调,推动中国和俄罗斯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取得大量成果,两国的贸易额得到回升,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成为远东最大外资来源国。该倡议为加深中俄两国合作,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国家性的战略支持,促使两国经贸合作实现规模、速度、质量同步提升,使两国人民共享这一倡议下两国合作的红利[1]。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战略。现代社会,世界多极化、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国家与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渐密切。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领导人时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号召各国相互依存、互帮互助、通力合作,促使世界各国人民不断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国要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有利于为中俄两国的合作提供基本的理念支持,为两国的合作发展提供广泛的共识基础,从而能够有效地缓冲两国在合作中所面临的障碍,为两国的合作有着黏合剂的作用,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健康、密切、良性的方向发展[2],辐射到与世界各国的发展关系中去。
3.国家高层的积极推动。当前,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这在高层领导人的各项互动中有所体现。两国领导人的交往、互访日益频繁,通过多次会晤,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合作意向,规划了各领域合作目标,鼓励双方合作更加深化。双方还签署了大量公报、声明、协定,促进了合作,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深化和全面发展,两国的交往合作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之中国家领导人的推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度合作有利于形成继续深化两国关系的坚定态度和格局,使两国的经贸合作继续加深[3]。
4.广泛的民意基础。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日益密切以及合作领域的逐步扩大,中俄两国关系的继续发展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如,俄中友协会促进了两国民众的心意相融、相通;中俄媒体的交流、中俄首所联合大学的创办、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等一系列中俄合作活动,加强了两国民众的交流、交往,使两国的民意基础更加广泛和坚实。近年来的“俄罗斯中国年”等双方交流的文化活动十分受欢迎,好评如潮,使中俄两国从精神上、内心里都更加靠近彼此、信任彼此,从而使双方更加亲密。广泛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两国睦邻友好、相互理解,把握两国合作的正确方向,能够促进中俄两国的合作发展并取得更多的新成果[4]。
(二)经贸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贸合作结构不合理。当今世界各国的合作,最为重要的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合作就是经济贸易的合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的合作上,虽然相比以往取得了极大的、长足的进步,有了较大的飞跃,但其结构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从中俄两国的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以及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需求量都较大,特别是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5]。俄罗斯石油、煤炭、天然气、森林等资源数量丰富且质量较好。因此,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大量的能源、资源,如天然气、木材等,俄罗斯方面主要是原材料的出口;而我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轻工业的产品,两国之间缺乏高端技术、核心技术的合作,经济贸易的产品合作的附加值都比较低,两国的合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能源密集型为主。
2.经济发展思路存在明显差异。早在苏联时期,领导人便十分重视该国重工业的发展,这为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俄罗斯土地面积广袤,排名世界第一,其地区内拥有丰富多样的能源资源。相比俄罗斯,我国轻纺工业发达,重工业的发展有所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资源需求量大。因此,两国的在经济贸易上的发展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异,发展建设使得我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俄罗斯能源、资源,而俄罗斯却希望我国能够大量进口其重工业产品,不想成为中国的“原材料基地”[6]。
3.中俄经济投资存在局限性。当前,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两国在经济投资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的领域具有单一性,其涉及范围的全面性还是不充分的;其次,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的投资力度不大,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所需的不是投资而是吸引外资,同时俄罗斯也处于国家发展的转型时期,这样的国内发展环境,致使两国都很难为对方进行大量的投资。同时,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市场开发度还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的大量提升,一些企业在与我国进行合作时,认为我国的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会损害其利益,这是不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的。
二、中俄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体系的差异
我国和俄罗斯在经济体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观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其确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我国的经济形式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俄罗斯在与我国进行经济合作时,对我国的经济模式、体制相对而言比较陌生,存在一些疑问或疑虑,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竞争机制、贸易形制的认识、理解与我国的实际状况有所出入。经济体制和体系上的差异,使得两国的经贸合作存在体制、体系上的障碍,成为双方合作的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二)“中国威胁论”阻碍了中俄的经济贸易合作
从两国的长远发展来说,俄国与中国都有合作开发的需要,但由于一些国家大肆的宣传“中国威胁论”,导致一些国家始终对中国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警惕。从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来说,这一言论会阻碍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虽然在俄罗斯境内,一些人对于这一言论持有客观的态度,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对于这一言论是犹豫的,俄罗斯的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崛起不愿正视,仍以一种旧思维模式来看待日见强盛的中国,因而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猜忌和防范心理,这些人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感到恐惧,担心中国的强大崛起后会对俄罗斯有不利影响,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中国与俄罗斯在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时,一些人担心俄罗斯会变成中国的资源集结地、资源的附庸。同时,随着中国的大量产品、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项目在俄罗斯投资的不断增加[7],他们便认为不利于俄罗斯本土企业的发展,对本土企业造成挤压,从而对双方贸易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某些国家所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成为阻碍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各项合作的阻力。
(三)第三方势力阻碍
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受到了第三方势力的挑拨,如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对中俄关系进行挑拨,其中美国因素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不希望中俄深入合作,并千方百计加以挑拨,企图阻止两国在经济贸易等各个方面的合作。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对中俄多次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企图重创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以此来减缓中俄两国的经济的发展。美国以及欧盟国家这些势力的挑拨、打压的手段,将会对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产生不利影响[8]。甚至有些国家肆意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妄图以此来限制和左右我们与一些国家的深度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国家形象和两国关系,从而阻碍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
(四)双方合作面临的困境
俄罗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长期奉行严格限制直接接触和触及经济战略的对外投资。同时,俄罗斯的对外经贸政策和投资政策也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关税壁垒和“灰色清关”给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两国国家层面出台一定的鼓励政策,促进双方在经贸以及各个领域的合作共赢,但所取得的成效仍旧不大。另外,由于双方合作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双方合作的基本设施还不够完善、双方企业的信息交流不充分、利益分配等面临的困境问题对于中俄两国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三、两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的对策
(一)坚持合作共赢新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国与国之间联系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利益的分配是否合理则已成为影响国与国之间交往、交流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单边主义、贸易战是极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只有坚持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持久发展,才是世界与历史所需要和容纳的。所以,两国在进行经济合作时,只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引导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同心,同舟共济,坚定国与国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9],才是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所宣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最为有力的回击,对于我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合作来说,有助于两国形成基本的合作理念,促进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使双方经济贸易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加强两国人文交流
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相对而言是比较缺乏的,这主要受两国民间企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理念的影响。因此,双方可以通过加强两国之间旅游业的发展、互派留学生交流合作、开展各种媒体方式的交流等各种机制化、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在交流的碰撞,增加两国彼此之间的好感和认同感[10]。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来大力加强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使两国民间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好感,才能够有效地缓解缺乏广泛民意基础这一尴尬的局面。
(三)创新两国合作模式
创新在当前国家之间开展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创新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企业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且是在国与国、地区进行合作时合作模式上的大力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在一切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先决条件,而在合作中要想取得优势地位,经贸合作的模式创新则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基础。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资源大国,其对外经济合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资源的大量出口。近年来,中国经济腾飞,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增强了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对于我国相关企业同国外企业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国能源企业、资源企业等的自主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此,要创新两国的合作模式,打造合作亮点并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两国企业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以达到整合优质资源,激发合作内生动力,化优势为收获的目的,从而使两国的经济贸易达到互利共赢,共享两国合作的红利。
王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