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稳步提升,并进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其中有些因素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例如,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相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及居民投资渠道过少等。为了改善这些情况,本文积极挖掘其中缘由,并针对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内在联系;原因;对策
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消费、投资、进出口几大方面的共同支撑,其中消费对整体的经济增长情况具有较大影响,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以下将对此展开探讨,以期能够对经济增长现象起到一定的分析和促进作用。
1理论综述
1.1居民消费
消费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生产消费行为,也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生产过程当中的重要目的及价值的一种实现。反过来说,如果社会生产无法实现最终的消费,那么对社会发展本身也就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消费行为通常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消费者本身的经济能力,收入严重地影响了消费实力,且消费情况与居民的收入增减成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消费不仅与居民的相对收入有关,相对收入通常包括别人的收入和过去的收入两部分内容,还与消费者的其他资产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消费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居民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包含了居民和政府消费两大类型。居民消费是指个人对货物或服务的消费支出,而政府消费是指相关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或为居民提供较低价格的货物与服务产生的支出。其中,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及收入情况伴随着当下的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情况普遍获得提高,对消费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收入分配的程度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利率、价格水平变动、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诸多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分配越平均,居民的平均消费越会获得提高。
1.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通常是由于商品或劳务的产出带来的增加,当经济情况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时,能够体现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具体分析经济增长情况,通常有长期原因和短期原因两种。短期原因通常是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经济增长情况产生变化,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措施进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诸多,而消费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大因素,为了有效提高消费,增加总需求,就需要针对居民未来消费预期给予一定的信心,只有居民增加了消费信心,才能促使总需求不断获得增长。同时,投资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企业和行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也会使劳动生产力获得稳步提高,投资获得不断增加。从长期方面来看,要想使总产出量不断提高,就需要提高经济的增长能力,具体可通过提高资源数量和质量两大方面来促使资源总数获得增加。将其进行细分,数量方面其实就是劳动、资本、土地的增加,而质量方面则主要针对技术、创新培训教育、健康保健方面而言。
2两者之间的关系
2.1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
只有居民愿意进行消费,才能促使经济不断增长。反过来说,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因素,也能促使居民的消费意愿获得提高,从而获得经济增长的稳步提高。此外,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上高,可以通过带动其他因素的稳步提高来进行拉动。具体而言,表现主要为通过经济增长可以有效增加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使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能够相互推动,促使居民收入、居民生活幸福感及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不断朝向良性循环的方向进展。
2.2提高资源数量和质量
进一步来说,通过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质量也会获得稳步提高,反过来也会促使整体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总产出质量的提高[1]。只有当经济获得稳步发展,才能使社会上的资源变多,投入到市场中的资源数量及质量方面都能获得稳定提高。当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质量不断提高,会对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居民更愿意进行消费,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社会资源质量与数量不断增加。
2.3促使经济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对居民的生活及整体社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生产的本质是服务消费,而消费是所有生产的最终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对来说,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最大的力量,同时,消费方向决定了社会当中诸多企业的生产规模及长远的发展走向。居民在日常的消费当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通常有直接与间接两种。消费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刺激经济的增长,即直接作用。此外,通过增加消费拉动其他方面资源的变化,最终实现经济的增长,即间接作用。投资需求作为一种并非最直接需要的需求方式,如何将之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提高,就需要将之与居民消费建立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消费实现拉动内需的目的,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条件。居民消费情况能促使经济状况获得稳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能够在经济萧条时促使经济不至于发生大滑坡现象,还能在经济增长过快时进行一定的预防,促使经济发展整体趋于稳定。
2.4扩大内需
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同时符合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2]。在转变目标当中,主要是将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以提高居民消费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从被动发展变为主动发展,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及发展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资源不断得到优化,既能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又能提高资源的供给质量,使我国的民生质量获得提高。
3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
居民消费在当下的经济增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居民消费情况增长却不够乐观。从整体情况上来说,居民的净储蓄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消费倾向却在下降,这也导致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递减,下文将展开详细分析。
3.1贫富差距加大
上文提到尽管居民的消费意愿在提高,但整体的消费情况在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的[3]。在这些年的发展当中,贫富差距还在逐步扩大,高收入家庭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但是其消费支出的占比在不断下降,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低收入家庭虽然拥有较高的消费意向,但由于收入较少,增长幅度较为缓慢,因此,即便拥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在实际消费过程当中也很难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
3.2保障体系不完善
在影响居民当期消费的重要因素中,有一项是社会相关的保障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的,只有当社会的相关福利保障足够完善,居民才能将自己手中的钱进行其他规划,增加消费意愿。例如,如果社会的养老制度和医疗制度体系足够完善,居民就不需要在这方面存钱,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获得有效提高,投入在消费上的金额也会增加,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但如果相关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进行收入支配时,会预留大量金额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就导致了资金流动困难,居民虽然拥有较高的消费意愿,但不敢将资金全部投入在消费上,导致社会经济增长缓慢。同时,社会方面无法利用资金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此外,由于政府和企业承担的长期消费支出在逐渐减少并退出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现象导致居民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的提高,这种不确定性也会使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居民认为只有考虑到未来的支出情况,才能有效应对风险,从而提高居民的净储蓄率。在农村这种情况更甚,主要是由于在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结构当中,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是结合在一起的,收入却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农业收入的周期性、阶段性会受到各类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收入更加不稳定,造成农村居民消费意愿低迷的现象。加之上述提到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在农村中更为常见,居民为养老与医疗支出进行储蓄的现象也极其普遍。
3.3物价水平上涨
导致当下居民消费意愿低下的一项重要原因是物价水平上涨过快,造成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衰退,加之很多居民受法律保护的投资渠道少之又少,收入不够多,也会造成消费意愿下降现象的发生[4]。物价上涨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居民所拥有的财富在经济不断增长当中会出现缩水的情况,更加促使居民不敢进行消费。
4增加居民消费的对策
4.1增强居民对未来消费预期的信心
当下,我国为了促使居民消费情况获得稳步提升,只有有效地增加其对未来消费预期的信心,才能让居民敢于消费[5]。而现实情况是,当下增加了诸多的惠民政策,使得居民预期花费增加,这种情况限制了他们的消费意愿。因此,从国家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就医也更加便捷实惠,使居民在心理上获得放松,才敢将更多地收入投放在消费上[6]。
4.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上述提到收入差距的逐步增大造成了经济增长的缓慢,那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当在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之间进行努力。具体来说,可以推行相关的改革制度以增加对我国农村的投入,利用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使农村居民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爱与支持,只有当他们感受到的经济压力变小,才能有效地增加其消费意愿。在政策的制定中,应当注意长效机制的建立,只有长期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农村居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获得提高,从而有效增加其抗风险能力与消费意识[7]。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农村最低工资标准水平等措施来保证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关注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证,促使其也能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利用这样的措施,既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又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此外,为了缩小城乡差距,还应当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全面了解收入滞后的原因并增加相应的就业渠道,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提高其收入的目标;还可以因地制宜,针对农村的第一特色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其增加收益。
4.3鼓励消费信贷发展
新消费是当下的重要消费形式,为了促使这种消费形式的发展,应当加大对相关风险的监管,同时,鼓励居民进行诚信消费,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所以,为了增加居民的消费,可以适当拓宽相应的投资渠道,为居民寻找健康可靠的提升收入方式,使居民的收入真正获得增加,才能促使其消费信心获得有效提高[8]。对此,国家应当进行相应的金融改革与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利用法律保护居民权益,增加其合法投资的渠道。只有居民的财富获得了不断积累,他们投入在消费上的金额才能获得提高,使得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5结语
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为了促使经济增长,应当通过利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相关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及为居民寻求健康可靠的投资方式等方式增加居民收入,促使其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获得有效提高,最终保障经济获得稳步发展,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资源。
代诗涵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