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增长论文 > 经济增长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

经济增长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04 23:11:00人气:439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风险,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蚌埠市为例,分析蚌埠市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能对蚌埠市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常态;蚌埠市;经济增长;对策建议

一、引言

新常态是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在科学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发展战略。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区域角度,新常态战略都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正在经历由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如今我国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蚌埠市承担着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和障碍,传统发展方式展现出诸多弊端,以至于明显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水平。现如今,随着蚌埠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其本身不再只满足于数量,而是更加看重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及时转变来适应和满足。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

二、蚌埠市经济增长潜力开发

1.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

第一,作为淮河流域历史文明中心,蚌埠集中了双墩文化、夏禹文化等世界级、国家级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例如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双墩文化、4000多年历史的夏禹文化、2200年前的楚汉文化以及300年前明文化等;蚌埠市拥有龙子湖、锥子山、蚌埠闸、荆涂山等多个著名的旅游文化风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蚌埠文化旅游拓展了相应的空间。第二,蚌埠市持续深化蚌埠标志性品牌建设,连续多年举办花鼓灯歌舞节、玉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围绕“镇镇皆景区、村村皆景点”的要求,培育了贾庵村、宗洼村、南屯村等一批美丽乡村。蚌埠市积极推进文化水乡建设,先后完成胡洼村、淮河村、安淮村等文化水乡宜居村居创建,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建成了朱顶镇、古城镇、兰桥乡等第一批特色小镇,按照“一镇一品牌、月月有节庆、节节有特色”的思路,全力培育乡镇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举办了“荷花节”、赛龙舟、采摘节、农家乐等系列特色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提高蚌埠市文化旅游影响力,促进了蚌埠市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竞争能力的提升。第三,“十二五”以来,蚌埠市加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做着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文化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增加值年均增幅在30%以上。2015年,蚌埠市列入省重点项目投资和储备计划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数为12个,总投资约为178亿元,计划投资约为2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6.29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高达233.79%。蚌埠市始终坚持把文化项目招商引资纳入重要工作计划,相继构建了七大文化旅游区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大禹文化、大明文化产业园、中华玉博园等项目建设。

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新常态背景下,随着传统红利的衰竭,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区域优势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蚌埠市作为皖北科教中心,科技实力雄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多,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国家级、省级研究中心、实验室。近年来,蚌埠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通过财政支持、政策红利、技术支持等方式,扶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为高新企业运营发展降低税收成本,以电子信息、交通设备等产业为核心,强化关键技术支持,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扶持力度,为蚌埠市科技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促进了蚌埠市经济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业经济增长活力充足,势头强劲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历史发展悠久。蚌埠通过多方向多角度同时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一方面引导产业聚集,大力发展电信行业,提升重工业、精细化工业、食品制造业等重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拓宽产业链,加强传统产业创新改善,鼓励企业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业务工作。启动大型企业、集团培养工程,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助其尽快做大做强;加大对部分中小企业的激励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多角度、特色化发展。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成功引进大连后青春设计有限公司入驻工业设计中心;启动多个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小企业创业孵化、创新发展。蚌埠市工业经济长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维持稳定幅度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上升,重点产品生产和销售较旺,企业总体利润状况较好,安徽柳工、方兴科技、四十一所等大批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迅猛。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丰原生化、八一化工、国电蚌埠电厂等大型企业依然稳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前十位,安徽柳工、昊方机电等企业产值增幅较快。

三、新常态下蚌埠市经济增长路径

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府的扶持与引导

其一、政府要加快政府领导和推进力度,尽快出台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对新兴产业企业研发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和减免,设置多个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同时要对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大银行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行部分优惠政策,创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其二、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保证创新资金的持续性不间断投入,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投入、引进高技术、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成立企业研发中心)等,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道路,提高创新效率,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三、要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业的作用。建立技术服务交流平台,充实服务功能,扩宽服务领域,为新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国际标准化研究提供公共技术的支持帮助。缩短企业研发周期,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以此持续支持技术服务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2.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扶持实体经济

其一,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续贷支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调整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担保贷款,针对符合创业要求、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群体和个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支持工业企业发挥生产能力、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促进销售、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对企业用工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全面落实降税清费政策。

3.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蚌埠市具有特色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优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多家具有新兴产业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诸如蚌埠佳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二苯甲酰甲烷和硬脂酰苯甲酰甲烷(新型无毒PVC辅助热稳定剂)、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柠檬酸为主原料的柠檬酸酯增塑剂、合众硅氟新材料公司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生产工艺合成的苯基氯硅烷等。将蚌埠市具备优势的产业迅速培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这对形成蚌埠地区新兴产业的增长极具有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若干市场前景好、有望生成新增长点的先导型产业。同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入规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发挥生产能力的通知》,在完善入规企业工作补助、入规工作机制、贷款贴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增强扶持力度,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转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建设众创空间,在全市打造多个低成本、多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扬.我市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N].蚌埠日报,2015-06-05(A01).

[2]李茂峰.入规,小微企业的“成人礼”[N].蚌埠日报,2015-07-03(A05).

[3]刘新星.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商,2015,(10):264.

[4]何淼,张鸿雁.蚌埠城市文化资本再构建--“皖北中心城市”定位下的文化战略发展分析[J].中国名城,2011,(08):21-25.

[5]张相蓉.蚌埠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6]“1+3”政策为经济发展续航[N].蚌埠日报,2015-06-05(A04).

[7]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经济学家,2015,(05):13-19.

盛宇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