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中国经济增长
【摘要】新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把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如何让我国的经济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好,势必要借鉴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精华。
【关键词】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国经济增长;内生技术进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罗默、卢卡斯等人在对原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探索思考中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由此将经济理论推上了新的研究高度和研究热潮,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尤其对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贡献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源泉
新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在致力于寻找解决经济学科中困惑问题:增长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不断的从古典经济学中汲取养分,因此,它与早在200年前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的收益递增的经济思想更是密不可分的。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以破解“索洛余数”为主线的。而索洛又是在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的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说主要是以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共同作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体的。罗默的最大的贡献是其强调经济外部性的作用,认为技术(知识)的外部性完全可以保证产出相对资本与技术的弹性大于1,因而资本的边际收益由递减转变为递增。技术上,罗默建立的罗默模型主要是对阿罗模型的一个边界特例同时也是对阿罗模型的重要补充。卢卡斯则是在吸取了乌扎华的建模思想之后,又将其提出的两部门增长模型摒弃,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两资本模型。随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将人们对研究经济增长的兴趣带到了一个顶峰。从该理论整体来看,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经济与信息脱轨的现象。从其带来的效应来看,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应该转变国际贸易的原则,将比较成本优势原理转变为技术或人力资本优势。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一)量的层面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断地为经济建设作努力,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取得了傲人瞩目的好成绩。1983―1994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0.203351%,1994~2007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1.909221%。就业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每增加1%,可以使外资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约增加1.54%。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的自然对数每变动一个百分点,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方向变动0.47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外商投资的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包括对GDP、固定资本形成、工业产值、出口、税收等各方面)具有重大贡献,但于此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二)质的层面
其一,我国的经济总体上有着飞速的发展,GDP总量上有着明显的提升,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资源的消耗率很高。从能源的使用状况来看我们就看以看到,以1995年,我国能源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仅有07美元,相当于印度、日本、韩国和美国的41、12、9、27。到2000年,还远远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其二,根据保罗•克鲁格曼所认为我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基于索罗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所说的途径进行实践的,因而,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对技术的投入方面有很大缺陷,技术进步更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不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仅是28.9%。低于韩国的38.4%,日本的55.2%,美国的47.8%,德国的55%。其三,我国在最初时,不断大量的吸引外资,为的就是希望从外国公司的基础之上发展借鉴新的技术,压缩自己本民族为基础创新的时间,来赶超发达国家。但与此带来的却是一定潜在的风险隐患,以至于很多外资企业成为“三高”企业,对我国的创新技术方面起不到根本的带动作用。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突飞猛进,并一直保持着一个平稳的增速。为什么会一直保持如此平稳的增长呢?这有赖于我国作出的经济转变,而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来解释这一现象就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增长,一个经济系统内如果能够通过资本或劳动投入内生出更多的技术,那么这一经济就可以保持长期的增长,其增长率依赖于技术进步率。新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说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的是先进技术的研发、传播和引进。而这一思想最重要的来源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其中的卢卡斯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主要是源于科技扩散的结果,因此,科技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能够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达到,一方面,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及其节约成本的作用。另一方面,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加快了科技创新,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速度。其次,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利于增加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市场应变能力,更对一国的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可见,人力资本具有一国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增强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使得一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一个平稳上升的状态,因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仍然靠的还是拥有高技术综合素质的人,也只有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才能外化为生产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最后,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就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促进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化改革的过程中,也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较之传统产业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将就业的范围急剧扩大,而不是仅仅限制在一个局限的就业范畴内。这就能较好的降低我国的失业率,促使我国的人才结构和就业结果区域稳定化、合理化、知识化,是促进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国泰民安的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剂。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新形势下,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间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让我国可以在此过程中分得一杯羹,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在新经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机会。
(一)强化科教兴国战略,完善人才制度
当今的世界是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我国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而又可行的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对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并积极吸引“海龟”,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外,也要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精英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创新机制建设,促进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创新和健全合理可行的创新机制,深化创业和创新的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规格,扩大影响,营造氛围。最终切实有效的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技术开发和研究,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进步是减少稀缺资源消耗的根本途径,也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为此,政府应加强对技术的开发、研究和规划,着重解决技术进步中的制度障碍,加大对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强解决了技术上的种种难题,也就最终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增加了力量,为新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彬,赵大立.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1(2)
[2]庞君,张明举.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经理人,2005(18)
[3]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EB/OL].
[4]夏兴园,杨长友.知识短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问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
李帷玮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