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产业结构合理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逐渐实现合理化。本文运用Eviews软件对1978-2017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GDP增长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DP增加绝大部分得益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仍然依托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将第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贵州
1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它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阵容与空间载体的有机结合,影响着产业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是构成产业竞争力的宏观基础,因此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提高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正如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库兹涅茨认为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衡量就无法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钱纳里更是认为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变化是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而罗斯托认为现代经济的增长本质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近几年,贵州省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对贵州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贵州省未来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经济学家帕西内蒂在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就指出,只要产业结构变化能够适应需求变化,能够使得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高的部门,产业结构就会加速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周振华对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指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刘伟采用理论比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对产业结构进行考察,并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经济增长的实质归结为工业化,从而也可以解释为结构演进。汪浩等以安徽省为例实证检验了该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但产业结构的演变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劳动力的同步转移。
3理论研究
3.1贵州省三产产值比重由“一二三”变为“三二一”新中国建立初期,贵州省经济发展缓慢,国内总产值为46.62亿元,且第一产业占据很大比重,直到199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二三“的特点。1992年,贵州省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到1993年贵州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7.69亿元,将近改革开放时期的9倍,此时的三次产业产值比为31.94∶37.72∶30.94,说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一二“转变。1998年,贵州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58.39亿元,三产产业比值为30.88∶37.21∶31.91,实现了产业结构”二三一“的转变,直到2006年贵州省三产产值比变为16.33∶41.37∶42.30,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的转变。3.2贵州省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发生变动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呈现出“一二三”的特点,直到1997年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超过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一直很高且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
4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贵州省统计局1978-2017年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模型,从而得出三大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4.1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根据ADF检验结果,GDP总量、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原序列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在95%的条件下均通过检验,为平稳序列。由此说明,这四个经济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过程,在显著水平为5%下满足协整条件,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4.2协整检验根据E-G两步协整模型,首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协整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然后观察残差序列是否平稳。
5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回归分析能够得出,贵州省第二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最后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较快说明其投资率较高、回报较大,因此贵州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在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即以第二产业为基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贵州省应注重长期规划,逐步实现GDP、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协调发展。协整检验表明,这四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在制订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四者之间的关联性,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经济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保障规划的长远性和前瞻性,以此作为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根据赤松要的雁型发展学说,贵州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从别省进口需求相对较多的产品(尤其是所属劳动密集型且贵州省原材料丰富产业),从而学习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加工过程,当完全掌握该产品的生产流程时就可以实现进口替代,从而在本省通过研发新产品、产品升级最终实现出口与出口增长。
作者:鲁绍杰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