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科技创新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探究

科技创新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2 04:12:00人气:357

摘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受历史因素、客观因素和人才因素等的影响,农村科技创新进展缓慢,为此,需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村产业经济;支持体系;人才培养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量。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农村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一、科技创新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析

(一)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同时科技创新也能够使生产工具变得更为先进,通过生产工具的完善,能够使劳动生产资料得到更为科学的利用。在科技创新作用下,能够使农业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变化,不仅有助于扩展农业资源利用范围,同时也能够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技创新在农村产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提升农村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农业科研机构从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能够培养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变化的农产品新品种,与传统农产品品种相比,这些新品种口感更好,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够适应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对于延伸产业链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此外,智能温室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三)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持续保障

当前我国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对自然资源消耗大,而且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农药、化肥和塑料的使用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影响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对耕地本身也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节水节地节能生产体系,依靠科技力量解决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科技普及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1]。

二、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与支持体系不完善

首先,农业科技部门与农业管理部门相互独立,导致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特别是创新项目的重叠,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科技成果向生产环节转化。其次,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内,中央与地方联系不够紧密。农业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信息资源的共享,分散了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再次,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不合理。当前,农业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省市和国家层面,县级农业科研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缺少有实力的科研人才,导致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在基层推广。

(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还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一般都属于公益性质,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很多科研工作者为在最短的时间内结项,而缺乏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更不要说对理论及技术的创新发展了。其次,农业科技企业缺乏主观能动性。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数量还相对较少,很多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特别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较少,难以为企业发展带来足够的利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三)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足

首先,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分布不合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研究领域,特别是种植业研究,而这一领域能够拿到的经费十分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造成人才浪费。而在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农业成果推广方面却缺少专业人才[2]。其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当前我国有多所农业类大专院校,但这些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农业专业人才最终少有进入到农业领域,很多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与农业领域无关,造成了大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不利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用迟缓首先,农民对于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农业科技成果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农民对其了解学习,加大了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成本,延长了农业科技创新效益周期,导致很多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抱怀疑态度。其次,农民知识文化素质有限。很多农民文化不高,在农业科技成果运用过程中显然力不从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再次,推广渠道过于单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主要以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为主,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专家很少参与到科技成果推广之中,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难以为农民进行专业的讲解,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进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科技创新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

产学研融合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方式和动力源泉,因此有必要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加强各主体间的联系,实现各个关键环节的有序衔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应该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和完善协调机制,鼓励各主体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良性竞争。以政府为主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发各个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各方良性互动与发展,切实保障各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法权益。要构建和完善产学研各个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实现利益科学合理的分配,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各个主体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落实,确保农业龙头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高校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环境,农业科研机构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二)健全和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首先,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地方政府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拿出足够的财政资金向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投入,改变传统的漫天撒网投入方式,要有重点、有步骤、有措施地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基础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投入比例,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的财政资金资助比例,以专项资金形式支持农业基础性重大科技成果创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地用到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之中,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更适合的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3]。其次,拓展农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深化改革,通过政策落实和激励机制完善,充分发挥国有银行在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流入,更好地解决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对农村金融环境加以优化,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于农村地区非法吸储、高利贷等问题要加大打击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还要对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合理引导游离于已有制度边缘的金融行为,让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融资来源。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首先,优化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和作用。要从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既要注重农业科技人才的基础知识培养,也要引导农业科技人才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要积极开设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专业,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为农业科技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建立“学校+企业+农户”“大学+试验站+示范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其次,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待遇。之所以基层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很大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人才难以享受其应有的待遇,致使很多农业科技人才难以在基层扎根。因此有必要在条件允许之下向农业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倾斜和政治待遇倾斜,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岗位认同感和从业优越感。同时要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奖励措施和办法,对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也要鼓励农业科技人才以技术入股和项目入股形式与其他经济实体展开广泛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鹂.全面深化改革视角下振兴乡村经济的建议研究[J].农业经济,2019(07):24-26.

[2]李翔,邓峰.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科研管理,2019,40(03):87-96.

[3]尧珏,邵法焕,蒋和平.都市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模式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5):78-80.

朱长明 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上一篇:张謇经济主张对当代经济发展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