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经济主张对当代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2020年年初,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多种社会因素造成的冲击,使得虚拟经济和金融市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呈现整体下滑。2021年年初,中国公布了本年度GDP发展情况,全球只有中国实现了GDP正增长。这不禁引发了一些思考,是什么支撑中国经济逐渐走出阴霾?虽然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但在2020年,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坚韧的实体经济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发展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一路线与张謇在清末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不谋而合。南通作为张謇先生的故乡,是他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之地,在2021年年初成功迈入全国万亿GDP俱乐部的大门。南通的经济发展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张謇先生的经济思想在当代,同样可以对我们的经济路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张謇先生的经济主张可以对现代社会起到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张謇;经济主张;经济发展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并不能脱离全球大环境独立存在。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并不是由单一的一个和两个经济体主导。真正主导经济发展的更多的是市场。那么作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经济就不能只是单一的买方或者卖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中国的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十几亿人民努力奋斗得来的。作为发达国家的英美等国,都在过去进行了国家的产业转型,大量的实体经济和工业由英美本土流向了发展中国家。今天的英国和美国,实体经济已经逐渐被虚拟经济替代。基于英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很多人认为金融业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成熟的标志,实体经济并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经济在近年来更是成为热门话题。关于是继续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像发达国家一样逐步开始转型也成为热议话题。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明显看到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一个国家机器来说尤为重要。在今天,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中探讨出新的内容。中国近代知名实业家张謇先生的经济主张值得我们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背景研究
(一)张謇思想的提出背景
清光绪年间,变法之声不断,涌现了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作为通过传统士大夫之路走上政坛的一名传统文人,张謇最初可以说是标准的“保皇派”。张謇起初对于变法并不赞同,他并不认为通过学习日本的变法经验可以改变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他不认为激进的变法适合当时的中国。事实上,张謇的主张一直比较温和,比起变革,他更希望改良,他的很多主张应该属于“改良主义”。戊戌变法使整个清廷都受到了剧烈的思想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改变”可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路径。张謇虽然不赞同变革的做法,但是他对于变法派是抱有同情的,作为同样的爱国者,他能够理解为了使中国走出困境所尝试的一切努力。张謇在新思潮的冲击中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经济思想,“实业救国”的主张被提出。张謇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工业发展之上的,因此轻工业中的代表棉花和重工业中的代表钢铁才是铸就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被拖入了世界发展的洪流之中。当时的中国是几乎没有工业的,如同一个扛着农具的人走入了琳琅满目的世界市场。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工业化系统,让人看到另一种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结合中国的实际,张謇认为必须发展工业。由于张謇的各种主张抱负并没有得到采纳,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希望通过实践证明“实业救国”的主张是行得通的。
(二)当代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就处于疲软态势,各国为了经济增长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效果各异。2020年,全球经济又开始急速下行。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统计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具体数值大概为-4.3%,整体经济倒退。迄今为止,这是经济大萧条之后,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严重下降。2020年全球经济的损失总量超过了12万亿美元。根据分析,2019年全球制造业持续衰退,工业产业发展缓慢。由于多种因素,如航运压力剧增等,全球进出口额也受到了巨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中国的出口额开始稳步上涨,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以及制造业上的优势。张謇的“棉铁主义”和“实业救国”在21世纪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张謇的经济主张在后疫情时代又有了新的研究意义。
二、张謇经济主张的具体实施措施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滨江临海,是一个运输方便的港口城市。作为中国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2位的城市,南通的经济发展成绩非常亮眼。南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它的工业奠基人―――张謇。张謇为这座城市投入了毕生的热情,他将自己所有的抱负都在这座城市施展,将自己所有的经济主张都运用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
(一)大生纱厂的建立
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使用武力压迫等手段打开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门。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工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英国初见雏形。1840年前后,英国的纺织业已经进入由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加工的时期,这就使得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竞争力快速增强。中国国门遭到强行打开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对外销售大量的丝织品、陶瓷与茶叶,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但在鸦片战争以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在中国境内倾销产品提供了便利。大量机器制造的纺织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贸易逆差被逐渐逆转。此时的中国还处于农耕文化盛行的时代,面对新世界的技术冲击,农耕文化无所适从,中国的棉纺织业遭受重创,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出中国,成为外国资本家积累的原始资本,为外国资本家压榨中国提供了更多支持,形成了恶性循环。张謇从中看到了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其中工业发展才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积贫积弱不单单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实业的发展落后也是导致中国失去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张謇的首次实践就开始于大生纱厂的建立。1894年因家中长辈去世,张謇丁忧回乡,回到了通州也即今南通市守制。1895年,张謇受命于张之洞,开始着手在南通设立大生纱厂。张謇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在运输方便的唐家闸建立大生纱厂,在此处设厂有利于之后产品的生产与运输。最开始纱厂的建立依赖于政府拨款,但是,由于款项较大,拨款的速度很慢,款项迟迟不能下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謇不断奔走,大生纱厂才得以最终建立。建立之初的不易,也让张謇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单纯依赖已经孱弱的清政府拨款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大生纱厂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早期的股份制形式,纱厂的运营开始向社会集资,依靠民间力量。这也是张謇被毛泽东评价为“产业资本企业代表人物”之一的重要原因。
(二)南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立
1901年,张謇又进一步筹划建立了海垦牧公司。海垦牧公司建于沿海位置,统一进行筑堤、开河、建闸等工程。垦区以种植棉花为主,张謇将海垦牧公司的土地租给棉农,由他们种植棉花,棉花成熟后再作为原材料卖给大生纱厂。海垦牧公司的建立使完整的产业链出现了雏形,海垦牧公司在产业链中属于中间环节。当代学者温铁军曾认为,张謇是一个社会企业家。大生纱厂以及海垦牧公司都是社会企业,这类型公司会调动整个社会进行运作,不是单一地由资本进行操作。清末民初的企业家在创办企业的时候更多地带着爱国情怀,创办企业是为了实现实业救国这一最终目的。
(三)产业链的形成
大生公司的经营模式在当时是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农户”的形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把农业领域里的原料生产与纺织业产业链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张謇的经济主张从不是单向发展实业,他为生产建立了双向通道,做到不同产业合作发展,最终达到1+1>2的效果。近代中国农业发达,工业落后,将两者结合,可以使整个产业链达到一种发展平衡。在大生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张謇一直致力于对南通进行综合建设,实现城市与人民一体化、整体化发展。这其实就是把整个社会当企业来经营。反之,我们也可以说是将企业社会化。张謇的理想一直是“余毕生抱定村落主义”,农业工业是相辅相成的。在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张謇的经济主张可以具体归纳出两条经济学理念:其一,通过建立全产业链节约成本,共同发展。其二,将外部风险放到内部来处置。首先是成本方面,张謇的实践做到了全产业链在地化,所有的交易在这个产业链中得到了循环,节约了各个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同时也将收益实打实地送到人民手中。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张謇将农业、商业、工业、金融等多种经济门类结合到了一起,外部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无形中被内部化处理了。所有的风险都只是发生在生产销售环节当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业链的建立保证了大生集团的长期发展。农、商、工独立存在,但又相互协作。在经济得到发展、产业获得利润之后,张謇利用这些成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他在南通兴建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博物院、医院、福利机构等等也一一在南通拔地而起。本土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在本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真正做到了取之于南通,用之于南通。
三、张謇经济主张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对当代经济发展的正面启发
在张謇的经济主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强调“实业”的重要性。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他始终认为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工业、农业都不可以成为为了发展一方而牺牲另一方的关系,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式,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原始资本大量积累,英国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发达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英国开始迅速转型,大量的工厂开始向海外转移。直至今日,英国本土的工业已经所剩无几。伦敦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一部分食物大量依赖进口。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中国是否要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放弃工业和实体经济而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成为新的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大量资本涌入金融市场,很多人开始思考是否金融市场的发展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2020年,海外许多国家出现生活物资匮乏等问题。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物资,小到口罩、防护服,大到呼吸机、消毒灭菌设备等,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医疗器械,中国再次利用自己的工业优势拉开了贸易逆差。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在特殊时期展现出了雄厚的实力,也成为中国面对危机的底气。结合古今,张謇的经济主张中的强调“实业”这一理论在经济发展遭遇危机时依旧具有启示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要发展一个产业而去选择放弃另一个产业,这是顾此失彼的举措。完整的工业体系犹如一个链条,是国家向前迈进的重要零部件。中国是当今世界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这是一种优势。在当代,经济要发展也需要随时进行一些变革,一刀切地去放弃某一个产业不是明智之举,这是没有思考的举措。虚拟经济的发展其实也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我们要做的是整合产业链,进行产业优化,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虚拟经济的发展要和实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全产业的升级和革新。
(二)张謇经济主张的局限性
尽管张謇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意义,也取得了很多经济成果,福荫后世,但是他的经济主张并不是全然没有局限的。首先,由于时代的限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张謇的经济主张有一部分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经济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中国的实业也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时代,经济要得到发展不能只单纯地奉行“棉铁主义”了,而是转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其中科技发展与实业发展息息相关,单是农业和纺织业这样的结合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了,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势在必行。其次,张謇所处的时代,政局不稳,民生凋敝,社会整体处于动荡之中。在张謇的时代,想要发展实业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没有办法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实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民间的力量。而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在当代中国,国家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强调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财富之源。因此政府是实体发展的坚强后盾,经济的发展可以安心依赖政府,政府和民间相互作用,才会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结论张謇的经济主张对当代经济发展是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其理论在虚拟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犹如响亮的钟声,随时提醒我们实体经济仍然会发挥巨大作用。在当代,张謇的经济主张更像是一种居安思危,实体经济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此之上有更多的创新与改革。我们要学习张謇经济理论中的融合思想,做到各产业结合发展,整合优化全产业链才是适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摸索出经济发展方向研究大量的发展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平顺,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但经济发展往往需要累积一定经验,然后再对发展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更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的新型发展之路。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我们更加需要从张謇这样的实业家提出的经济主张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化研究,找到最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在不断涌现的如张謇这样的实业家的努力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郭冰沁 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