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摘要:党的报告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任务。新时代,作为一个发展了七年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充分利用了“一带一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创造了属于大西北的奇迹。兰州新区的规划不仅是西部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节点,还是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承担着国家任务和历史使命。本文依据熊彼特创新理论,通过分析兰州新区的发展问题,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能为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帮助,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关键词:创新兰州新区新熊彼特主义
1熊彼特创新理论与新熊彼特主义
被誉为“创新理论”鼻祖的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是贯穿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始终的主线。他把创新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的,是非连续的,跳跃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质的变化,是产业的更新,产业的突变,因此通常又被称作破坏性创新。“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五种情况:(1)引进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产生某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有关制造部门中还没有通过经验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建立绝不需要以科学上的新发现为基础,而且它还可以在商业上处理某种产品的新方式之中存在。(3)打开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所研究的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没有进入过的市场,而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4)征服或者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某种新的供给来源,而不关心这种来源是己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任何一种工业执行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者打破一种垄断地位[1]。”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日趋明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国家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正如总书记说过:“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因此,作为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的理论又重新火热起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仅靠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理论界重新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进行新的发展,并由此形成了所谓的”新熊彼特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技术变革和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代表人物是门施等;以制度变革和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代表人物是弗里曼、纳尔逊等。前者注重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后者更注重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分析研究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新熊彼特主义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其指导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对兰州新区实施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企业发展导向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兰州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济基础薄弱,招商引资受阻
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兰州新区在建设之初,开发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由于其自身发展规划需要,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占非常大的比例,商业用地不足。因此,导致新区引资面临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兰州市地理环境特殊,城市发展沿河发育,导致城区狭长,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发展受限,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不高,给偿还贷款又加重了负担。“兰州新区通过推行‘一企一策’政策,试图通过低地价来招商引资,然而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东中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难度较大,加大了兰州新区招商引资难度[4]。”
2.2企业数量少,规模效应弱
兰州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下的力度依旧不够,资金链薄弱导致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受到阻碍,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新区发展陷入“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低水平发展陷阱”[4]。无法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链,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新区还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数量较少,尚未形成集聚的产业链,因此,基础设施使用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规模效应弱,企业发展影响力较小。另外,兰州自身企业本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居多,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发展优势不明显,人才吸引力不足
兰州新区地处西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差,无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和市民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兰州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较少且大批科研人才流失严重。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脱节,兰州新区在发展之初出现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卧城”现象。居民还是要往返于“母城”与“新城”之间,基础设施不完善,让居民更加不便。一些新开发的楼盘无人居住,只是成为完成指标或房地产资本市场投机的手段,种种原因,导致兰州新区发展人才不足。
2.4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基础薄弱
兰州市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其经济综合实力较弱,对兰州新区的支持能力有限。虽然鼓励企业向新区搬迁,但是由于投资不足,企业运转资金不足;企业数量少,规模效应弱,企业层次不高,科技产业基础薄弱。就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兰州明显缺乏高层次产业的吸引力,而且也极度缺乏支持此类产业的人才和基础环境。相较于重庆、西安这些城市,即使在相似条件下,也没有较大的优势吸引东部的优质企业。
3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兰州新区发展的启示
无论是熊彼特主义还是新熊彼特主义的分支理论,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讲都是以创新为核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提供制度保障,技术创新为制度创新提供基础和工具。借鉴其经济发展理论,需要结合兰州新区的实际发展。
3.1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资本利用形式
按照熊彼特的解释,资本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从而控制各种商品的一种“杠杆”和“手段”。此外还有两点也是熊彼特所着重强调的:第一,资本是创新与商品之间的桥梁,是生产的前提。资本不是商品,而是投入于商品的购买和生产的一种要素。企业家要购置具体商品,就必须先拥有资本,而且只要这项购买没有完成,资本就与任何明确存在的商品无关。资本的特性在于不能把它视为某种具体商品,而只能作为技术意义上的用于生产的一种手段。在购买完成之后,资本的职能也就履行完了,而所购买的具体商品和土地就构成了企业家资本。第二,资本是个发展概念,在循环流转中没有明确的对应物。正如熊彼特所言,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想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就要做好引资、融资工作。兰州新区在引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和政府衔接好,争取利用多方资金。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二)》的著作中,对资本利息的详细分析,向我们展现了资本和创新的紧密联系。“就像商业形势决定利息率的变动一样,商业形势通常仅指当前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忽略非经济力量的影响。因此,创新所需要的货币就构成了货币市场产业需求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创新这个根本因素,才能使对货币需求的其他来源起作用”。资金的运转是经济循环发展的保障,创新是经济运转的动力源泉。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创新资本利用形式才是其主要目的。
3.2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新的发展角逐在西北国家级新区展开,兰州新区的发展优势正逐渐凸显。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兰州新区是沿着国家西北的疆域,陇海线、包兰线、兰成线和兰渝线,兰新线、兰新二线、青藏线等铁路线的重要枢纽,同时连接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更是广西、贵州、重庆、甘肃等四省市场链接的汇集点,只要打通海铁联运,实现互通互联,就有望将市场发展到东南亚地区。从世界经济格局中来看,兰州新区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无法绕行的门户。完备的交通网降低了运输成本,大批货物从这里出口,兰州新区成为了大型的物流集散地,为向外走出去打通了贸易之路。同时兰州更是工业原料产区,具有生产新能源汽车需要的电池原料、工业用电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部分企业落户。同时,兰州新区在政府扶持与企业升级双重激励下,发展框架已经形成。像兰石集团等龙头企业已经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下一步就需要发展相应的配套企业,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在新熊彼特主义中,以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海纳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理论,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垄断、竞争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认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是决定技术创新的三个重要因素。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一种“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且影响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垄断程度越高,对市场的控制越强,越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技术创新”的利益就越能持久。因此,建设具有西北特色品牌效应的、有规模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是必要的。
3.3产学研相结合,完善人才激励制度
新时展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人才资本的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必要前提。兰州新区是新兴崛起的国家战略规划区,对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人才的引进是兰州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源泉。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是首当其冲的发展机制。兰州新区应在制定切实可靠的人才激励制度,提高工资水平及津贴待遇,完备落户新区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在吸引人才的同时,培养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兰州新区可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建立对接式人才就业通道。对于产学研发展模式的制定可以借鉴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例如,英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源泉,不仅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而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企业家是熊彼特在阐述创新理论时重点论述的对象,他认为在市场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并且将企业家与管理者、资本家进行了比较区分。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就是为创新而生的,“创新”就是企业家的存在意义。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大篇幅描述的“企业家”与新时代所说的人才具有相通性。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同样要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在兰州新区发展规划过程中要为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作用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新时代下,需要高质量的发展。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发展的结构模式。对于企业高质量、高技术的创新产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减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创新发展减轻压力。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给企业发展松绑,创造充足的创新空间,让市场的自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4创新发展方式,综合开发利用
以英国的弗里曼等为代表的另一些新熊彼特主义者,提出了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的理论体系,强调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提出打下了基础。兰州新区的发展建设有赖于政府战略的指导,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政策上,都需要为国家发展的整体利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6]。兰州是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连接东西方沟通交流。而且兰州新区在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具有战略地位,是国家未来的石油化工能源基地。综合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自身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打造西部特色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形成互补性、互惠性的产业链,集聚创新要素。
4结语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跨越经济转型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工作的全新实践,破解一系列难题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和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改革创新精神。”在针对地区发展问题时报告还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兰州是西部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节点,兰州新区的建立为实现商贸流通、提升兰州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地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承担着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但是城市新区建设是一个漫长、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完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据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把握其需求的规律性,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重大的转型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兰州新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及借鉴意义。兰州新区发展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从目前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一带一路”政策始终是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长久机遇和不竭动力。依据熊彼特创新原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各方努力之下,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明确的,步伐是坚定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一)[M].叶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总书记谈创新[EB/OL].
[3]徐承红.新熊彼特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思想史研究,2012(7).
作者:王宁宁 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