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蚌埠市经济现状及分析
蚌埠市的经济发展大部分依赖于其工业经济的发展,如今其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当地也相应推动其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2014年底,蚌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全省第二。服务业的发展也是蚌埠如今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伴随着义乌国际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的发展,其市场集聚效应明显,大大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城区的功能逐步完善,廉租房等实物配租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1080套,廉租房实物配租4333户。与此同时,市内交通条件也不断在改善,新增续建朝阳南路、学瀚路等道路39条,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蚌埠市城市文明现状及分析
(一)城市文明现状
近些年来,蚌埠的城区功能逐渐完善,加强了对实施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的动态考评,居民社区的文化活动也有所增加,文化气氛较为活跃。但是据我们调查了解,现有的文化类活动仍然满足不了市民的精神需求。同时在环境方面政府虽采取了一定的相关措施,但生态问题还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管理完善,这与蚌埠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
(二)简要分析
虽说经济是主体,文化只是经济在某一个方面的反映,但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不仅仅与一个城市经济相关,它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等也有很大的联系,蚌埠这个坐落在淮河河畔的城市,历史文化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有大禹治水、垓下之战等著名历史故事。近现代的蚌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投资建成多个科技园。千百年来蚌埠人们凭借其勤劳的双手、博大的胸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创造这个更美好的生活,如今,蚌埠仍然继承传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宝贵经验。但是就生态环境方面而言,由于蚌埠一直偏向于工业经济型城市,所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市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政府近些年也加大了对环境方面的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三、城市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简要概括
城市文明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它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先进向上的文化能促使经济发展更快更协调,正确宣传发扬本地文化能使一个城市更具有凝聚力,同时,文化的宣传必然伴随着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刺激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城市的内在精神,甚至小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市民的品行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对这个城市的经济有着或轻或重的影响。
(二)具体分析
1.优势分析
(1)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备交通是工业的生命线,而工业则是城市的原动力。而蚌埠作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有210公里的过境铁路,673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国省道,694公里的通航河道,44公里的省际接壤地段。可见蚌埠市的交通运输网是很完备的,加之2011年蚌埠南站的开通,高铁的腾飞更是将蚌埠市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备,就意味着客流量和物流量的频繁程度高,不仅有利于吸引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带来地区繁荣,同时有利于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现存的资源丰富就蚌埠市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来看还是非常丰富的,从我们走访和调研的地方来看,不仅有尚未完全开发的荆涂河风景区,还有已经开发的张公山公园,而这些丰富的资源,有助于蚌埠市打造皖北文化城市。同时蚌埠市北部面临淮河,河道通畅,便于河港的建设。
(3)民风淳朴,人心和谐从我们调研和寻访市民的过程中,就拿城市公交让座现象对于蚌埠市来说是非常普遍的,而蚌埠市小区的文化活动亦是丰富多彩,同时市民对于政府开展的互动交流活动也是乐于积极参加的,同时很多的市民也是乐意去锻炼身体,而且小区的关系也是非常和谐的。这样淳朴的民风是利于蚌埠市整个人心的建设发展的,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劣势分析
(1)生态文明纵观整个蚌埠市而言,很多环境中出现的脏乱差问题主要出现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道沿线以及城乡结合部、省与省、城与城的交界处,这些地区的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这样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是有毁损城市形象。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地区不仅乱贴广告、生活垃圾以及公共垃圾无人清理、漂浮在湖水面上的垃圾存在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公路、河道以及绿化地很多地方都被污染了。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方面不仅是影响蚌埠市文明创建,毁损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对于道路改造、河湖景观的建设以及景区的环境改造都有着不利的影响,环境污染会带来在城市具体规划建设中的附加的治理成本和减弱城区建设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可见蚌埠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是推动蚌埠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2)文化娱乐设施不健全目前蚌埠市对于小区的建设很多的健身设施以及公园的建设尚不完备,以至于很多的市民想要锻炼或者参加文艺活动,要么会去很远的公园或者选择不去,那么市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就会相应地减少,从而增加信息的堵塞,不利于政府整个规划建设的宣传,从而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市民综合素质,不利于蚌埠市的长远发展。
四、如何利用城市文明引导蚌埠市的经济发展
(一)整治环境,打造城市完美形象
1、社会环境这里的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治安、民风文化氛围、市民道德素质等各个方面,蚌埠市可以积极组织一些利于民众身心发展的文化娱乐活动,而政府应本着简政放权的原则多于人民群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官方网站以及基层组织委员会与民众交流,定期公开政府工作具体事宜,从而增强民众对于建设蚌埠市更加美好城市的信心和参与度。对于市民素质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监管机制和惩戒机制体系,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美德多多加以宣传或者表彰嘉奖那些有优良美德的那些人,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
2、自然环境整治环境污染,积极开展“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一是要从根源上解决污染的排放,二是要对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加以治理。同时蚌埠市政府要加以重视,制定整治环境的科学规划,政府领导亲身参与,亲身领导群众去找到环境污染问题之所在,再加以改革和治理,同时在治理污染应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积极奖惩制度,从而带动蚌埠市市民对于蚌埠市自然环境改善的信心,从而改善城市面貌。
(二)充分发挥高铁的作用
牢牢把握京沪高铁的关键性作用,抓住安徽省、河南省等中部地区承接江苏省、上海市等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机遇,发展高铁经济,扩大高铁的经济范围,从而使得在蚌埠市在东部向中部转移产业过程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同时加快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蚌埠市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蚌埠市的工业化水平。
(三)建设文化工程
文化建设工程不仅是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在现有的资源利用基础上加以创造,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基地,从用文化的力量提升经济。一方面是对重要遗存的挖掘,比如说禹王宫、垓下遗址、双墩一号墓以及汤和墓这些现存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成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现有的花鼓灯嘉年华的游乐设施的改造、张公山公园的建设,以及禾田山庄的农家乐,从而拉动蚌埠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建设文化工程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科学制度保障文化改革发展,引领健康积极的城市文明精神,从而提升蚌埠市文明的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蚌埠市经济建设的发展。
作者:周青青 方娟娟 章红艳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