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06 04:01:00人气:432
摘要:我国农村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显著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制度、僵化的观念、政府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比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供需不平衡、生产水平低下、城乡差距大、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本文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落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的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在13亿中就占到8亿人口,农民对于农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科技信息蓬勃发展的今日,更应该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而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善农村经济面貌,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市场供求不平衡,缺乏科学的经济政策指导
农业经济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自然环境、市场价格水平的制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农产品依然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1]。此外农业经济发展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作,需要进行统一科学规划和战略指导。但是很多当地农村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效益,忽视整体利益,与其他地区雷同项目较多、不注重生产环境保护,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同行业间恶性竞争。有些地方盲目发展,重生产,轻销售,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化没有保障,市场信息指导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屡屡受挫。
2.农民整体素质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从教育程度上来讲,我国的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全文盲和半文盲的概率居高不下,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二,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尽管在高等院校连年扩招的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受教育人数和教育程度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处于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农村人口占据大部分[2]。第三,科技素质偏低。在我国的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中,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先进的、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而只是依靠祖祖辈辈通过言传身教下来的技术维持,在技术和观念上没有更新,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不适应,使得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3.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分割的体制,实行“二元化”管理。我国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矛盾相当突出,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财政分配等都向城市倾斜,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使得农村规模经营难以实现。此外国家对农村投入少,农村地区交通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各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业抗灾能力弱,使得农业经济得不到有利的发展条件。我国广大农村汽车、电话、自来水受益率大部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村发展产业化经济条件不足。三、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制定科学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针对上文提到了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合理问题,国家政府机关需全面落实惠农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此外,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占用耕地、低价强制出售土地等问题,国家要坚决打击。针对缺乏科学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要推动农村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改革,从减轻农民赋税入手,切实减少农民负担,完善农业保险和补偿机制,激励农民脱贫致富。
2.重视教育,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首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国家必须在政策、财政、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投资,在紧抓农村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建设的同时,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从而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3]。其次,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和科技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和教育设施投入,比如建立农村书屋、构建农村计算机互联网系统,鼓励农民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最后大力发展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开发有实力、有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从而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旅游化、绿色化的生态农业前进。
3.加大资金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在农业经济发展体制上,要逐渐改变将以往的“二元化”经济体制向呈现一体化的“一元化”经济体制转变,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乡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和环境优势,极力缩小城乡差距,拓展农民增收的途径。此外当地农村政府应该详细调查农村经济的现状,理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然后找出优势,适时抓住机遇,带头招商引资,加快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此外当地农村政府要善于引进人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重视科技运用。四、结束语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三农”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对于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盖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生产发展上给予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
[1]李忠民.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15,36:6.
[2]宋晓光.对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03:1-2.
[3]高学章.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4,24:6.
作者:张亚娥 单位: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