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探究
摘要:当前,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在日渐提高的农业生产中极大的改善了自身物质生活,但相对滞后的文化事业与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失衡,落后的文化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内涵的阐释,分析二者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并观察当前二者失衡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进一步探索其完善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文化;协同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前行,围绕着中国经济的关键与重点始终是农村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只侧重于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忽略了更为重要精神层面的发展,同时也忽略了文化对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当转变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农村地区的各项发展。
1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内涵与必然性
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即以人为本,研究农村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有序性、协同性与和谐性,以及二者之间配合的广度与深度,从方向上来讲,二者应具有一致性,从发展状态上来说,二者应能够相互配合、和谐进步,整体上促进农村经济与文化健康高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社会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同文化和谐发展是社会必然发展趋势:首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的选择。当前全球处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经济与文化不可分割并呈现出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新趋势,实践证明,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与文化是中国在推动二者协同发展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时代的客观反映。其次,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矛盾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来自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若解决此矛盾,必须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工作双管齐下,物质为发展之根基,精神是其动力,二者协同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2中国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失衡现状与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飞速而文化产业相对滞后,农村经济产业全面繁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并且收入类型呈多元化态势,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对比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投入欠缺、文化机构尚不健全、文化设施极度匮乏等现状,经济的发展并未带动文化事业的共同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究其缘由,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发展仍较为落后。尽管我国农业在新时期发展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因素困扰,我国农村经济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导致对于文化事业的支撑能力有限,部分农民尚处脱贫阶段,对精神文化需求远达不到,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程度,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得文化建设举步维艰。第二,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我国农民人口数量众多,但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首先,村民文化意识较为淡薄,消极的文化传统观念,潜意识中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忽视使得其对于文化的需要缺乏积极性;其次,村民文化汲取能力低弱,他们对于学习、内化、实践文化知识这一系列程序接受度较低,不能很好的完成,导致文化事业发展较为缓慢。
3中国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策略探究
我们应当合理借鉴现有的先进建设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农村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现状,科学把握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相关原则,提出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科学发展模式。第一,政府领导农村强化经济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要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首先应强化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政府应领导发展现代农业,严格保护耕地,重视粮食生产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建设资金的投入保证到位,着力提升科技元素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以期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可持续的、强有力的后盾。第二,加强农村地区文化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是国家、地区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地区思想意识复杂、文化素养较低的现状,应当不断加强思想文化理论建设,将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理论落实在农村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之中,让每位农村居民都能够用科学的思想体系武装大脑,理性看待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策略,更好地配合各项工作的展开。第三,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首先应当完善农村文化的法律制度建设,从实际出发,以资金、文化工作成果、人员调配等具体立足点为主,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施法律保障,维护农村文化部门的权益;其次,要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完善考评机制,对于私自挪用文化建设款项、不能完成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追究问责制。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点制定不同的文化政策,保证政策的弹性与灵活度。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以愈发倚靠文化发展,在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亦是如此,经济与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更好地带动其协同发展,未来仍需各方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宗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作者:解占彩 赵越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