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各个行业越来越重视其自身信息化建设,并都以信息化作为促进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手段。农业信息化同样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地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重视。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其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那种仅仅依赖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来决定生产效果,而是更多的取决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程度,也就是农业信息化的程度。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农业信息化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上作用非常明显和有效。不仅如此,农业信息化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规模化、产业化等方面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并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生产逐渐向自动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其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其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否具有一套良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务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信息服务机制也才能够更好的、及时准确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种相关技术和服务支持。例如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广大农民或农村企业家提供实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这样农民或农村企业就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从事各种农业生产,产品也将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广大农民和农村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且构建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能够很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农民群众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三,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够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劳动效率和降低生产过程的成本,还能提升其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利于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二、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模型构建
如何得到农业信息化指数,是构建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关于信息化程度的评测方法,目前在国际上主要由信息化指数法和波拉特法两种。其中信息化指数法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松琦清首先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设置各种与信息化相关指标因素的值及各指标在信息化指数评测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出信息化程度。这种评测方法在指标划分、指标权重设置及其计算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波拉特法的主要特征是它将信息部门看作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独立因素,并通过信息部门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结果及相关信息形态的转换来测得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例,也就是该经济形态下的信息化程度。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调查的数据难以确保真实和准确,而且对信息部门的划分也不明确。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也有着我国特殊的国情,因此在进行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的评测时,不能直接使用上述的两种评测方法。因为我国农村的实际统计数据并不完全符合上述两种测评方法。在构建模型时,为了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也为更清晰的说明要研究的问题,文章对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在文中只考虑劳动力的数量、资金投入的多少和信息化的程度三个重要要素,这三个要素都是影响农村经济产出的关键因素,其中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资金投入和农业信息化程度与农村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函数表示:Y=F(L,K,I,t)(1)在式(1)中,Y表示农村经济的产出,L表示农业劳动的投入量,K表示农业资金的投入量,I表示农业信息化的程度,而t是时间变量,表示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其中本文对时间t是以年度作为计量单位的,这也符合我国统计的实际情况。研究未对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农业资金投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因此,可以对(1)式根据时间t进行全微分,整理后可得:△YY=α△LL+β△KK+γ△II+C(2)在式(2)中:△YY表示农村经济产出的增长率,△LL表示与农村经济产出增长相应的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α表示劳动投入量对农村经济产出增加中的弹性比率,而α△LL表示与农村经济产出增长相应的劳动投入量增加引起农村经济产出增加的增长率,C表示除劳动、资金和信息化三个要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农村经济产出增长的各种因素综合。其中△KK,β△KK,γ△II,β,γ都与△LL,α△LL,α类似。通过式(2)可以清晰的知道农村经济产出增加是由劳动投入量、资金投入量和信息化水平三方面共同作用产生的。因此,只要我们知道劳动投入量、资金投入量和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产出增长中的弹性比率,也就是α,β,γ的值,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得劳动投入量、资金投入量和信息化水平分别在农村经济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而式(2)中α,β,γ的值可以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法估算得到,得到α,β,γ的值后,就可以获得各要素对农村经济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其中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用符号CI表示,其具体计算公式为:CI=γ△II△YY(3)
三、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数据是以我国中部地区2009―2014年间农业领域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该模型分析这个时间段内农业信息化水平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其中,关于这个时间段内的农业信息化指数,也就是上述模型中的农业信息化水平I的值研究采用参考文献5中对农业信息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这里的信息化指数也就是上述模型中所指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由于现实的统计数据与上述模型中的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直接将基础数据放在该模型中使用。因此,在运用该模型进行测算前,文章对我国2009―2014年间农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基础数据根据模型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归类和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信息在SPSS统计软件中运用统计学中的最小二乘法对上述式(2)进行回归分析和参数求解,得到式(2)中α,β,γ的具体数值,其测算出来的具体结果如下所示:△YY=1.678△LL+0.567△KK+0.152△II+0.068(4)其中式(3)的回归判定系数R2=0.995,说明该模型拟合的程度较好。因此,就可以根据式(3)得出2014年该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对该年农村经济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值,经过计算其结果为26%,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得出同期农业资金投入量和农业劳动投入量对我国农村经济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值,其分别为52%和22%。而在同时期的相关发达国家中,农业信息化水平在其农村经济产出增加中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0%以上。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经济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所以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此外,通过式(4)还可以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标项γ△II的系数γ是大于零的,可见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产出的增加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且促进作用还非常明显。尽管农业信息化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式和具体的形态,但农业信息化在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本、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以及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四、结论及对策
通过对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农业劳动投入量、农业资金投入量和农业信息化水平都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而在这个三个要素中,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其中最能对农村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的要素。由于农业信息化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其在提高农村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配置方式以及减轻农村经济中的生产劳动成本和管理经营成本等方面都能够比其他两个要素发挥出更为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需要以农业信息化作为主要手段,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的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信息化水平的程度是以该年度农村信息业务总量来衡量,其中农村信息业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电话业务、互联网业务、邮政业务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想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需要从多方面上努力。首先,发展农业信息化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改变其传统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并使其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还需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运用多种途径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构建一个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其次,发展农业信息化需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农业信息化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缺乏大量的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这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最后,我国发展农业信息化必须要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农业领域实际情况的农业信息化道路,而不能只是盲目的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如果只是盲目的照搬国外农业信息化经验是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必须要以我国农业领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农业信息化道路,这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作者:张晓龙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