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环境、气候、人口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推进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非常严重,农村生产生活对土地的占用、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土地征用也都使得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
2.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导致农地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水和废气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污染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废物的处理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农业科技开发不足,农产品质量较差
1.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
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技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科技成果向农业技术转化的能力较弱,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薄弱,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现代农业生产不完善,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
2.农产品质量较差,缺乏竞争力。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基本上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较差,大多为初级农产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尤其在入世后,国外的优质农产品大量流入我国,我国农产品在品种和品质上与国外农产品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渠道有限
1.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化水平低,这导致我国优质价格的农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随着我国加入WTO,受国外优质农产品的冲击,我国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下降,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2.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农民收入低。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加上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不能很好的捕捉市场信息和抓住市场机遇。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弱,这都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不够,服务及保障体系不健全
1.政府对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农民受益较小。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各级财政用于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的存在,农民受益较小,依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农村社会服务及保障有待完善和加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但由于国家地区性政策的不同,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我国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社会服务及保障体系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走生态农业之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清洁生产为要求的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率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或破坏程度最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有限资源和能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这就需要走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要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逐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农村和农民逐步形成“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致力于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传统优势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农产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拓农民增收渠道
休闲农业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文化生活和农村自然环境。它主要是以农村天然的优良自然资源为基础,依托农村特有的传统文化生活,增进大众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生活的体验,达到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互动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国家要设立专门的用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资金,加大金融支持、拓宽金融贷款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参与农村休闲旅游业的经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一步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转型;结合本地特色生态优势,将农村贫瘠的山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再利用,并逐步形成“休闲度假村+游客”、“休闲旅游农户+游客”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模式,在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的娱乐需求的同时,就地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不高,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重视和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政府开设的农业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培训,多渠道、多种类的开办各种形式的知识培训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指导农村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通过信息和技术的交流,给农民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掌握新的农业技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生产力,使农业生产更具科技含量。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为广大农村劳动者提供新的农业技术培训,传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强对农村青年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只有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就业综合竞争力才能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拓宽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引导他们走向致富之路,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部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应逐年逐步的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投入,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途径。同时也需要吸纳社会各方的力量,采取多方的筹资合作方式解决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
作者:陈现军 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