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民营经济是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在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在分析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的发展环境不优、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技术创新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民营经济主体积极应对国内、国际各种复杂局面,不断优化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增强河南省经济发展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稳步提升,总量不断增加2017年,河南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占GDP比重71%,缴纳税收2674.7亿元,占全省税收的61.8%,从总体上看,河南省民营经济增速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2017年河南省GDP增速为7.8%,民营经济增速比GDP增速高出13.8%。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河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
(二)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强劲,稳中有升河南省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投资的强大活力,近五年,河南省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加,2017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887.16亿元,比2016年的34033.77亿元大幅增长8.38%的比例。民营经济投资实力强劲,从民营经济投资额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来看,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高水平。
(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河南省民营经济单位数308万个,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0.01万家,个体工商户总数258.44万家,民营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民营经济主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既有以宇通集团、双汇集团、森源集团、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也有汉威电子、新天科技、三晖电气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内的明星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对促进河南省产业发展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主体力量。民营企业占据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各行各业中涌现出许多“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据了河南超过85%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四)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突出,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和就业创业的主渠道。2017年,河南省民营企业实现利润10494.97亿元,上缴税金2674.7亿元,贡献了全省税收总额的61.8%。民营经济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贡献了超过90%的新增就业岗位,2017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总人数为144.21万人,其中超过130万人的新增就业被民营企业吸纳,在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民营经济外贸向好,贸易额增速较快2019年,全球贸易环境整体有所改善,市场需求回暖,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较快,民营经济外贸向好。2019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711.6亿元,同比增长3.6%,比全国整体增速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为3754.6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总值为1957亿元,同比增长1.2%。年度进出口总值连续三年超过5000亿元,2019年首次突破5700亿元。河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增幅较快,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河南省民营企业实现出口额1696.4亿元,同比增长12.9%,比全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高9.3个百分点。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忧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外部因素。河南省工商联在2019年对河南民营企业的调研分析显示,在营商环境中,用工成本持续上升、融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企业税收负担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根据全国工商联2020年3月最新的“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抽样调查结果,在全国31个省市中,河南省的营商环境排名为第12位,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河南省劳动力数量优势明显,但人才优势不足,劳动力资源的总体质量结构有待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上短板明显,政府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企业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二)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支撑结构性失衡,与公有制经济比较,河南省民营经济在获取银行贷款上长期处于劣势,特别是从2017年年初开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日趋严峻,无钱可贷的情况较为普遍。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区域股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民营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普遍生存困难,建立的担保、再担保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对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缺乏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
(三)技术创新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从整体上看,河南省民营企业较多处于国际、国内分工的中下游,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偏弱。瞪羚企业是对成长性极好、创新性够强的高新技术类企业的统称。2019年河南省瞪羚企业数量为473家,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6位,只有广东省瞪羚企业数量的十分之一。而2019年中国新经济领域100家典型瞪羚企业名单中尚没有一家河南企业。
三、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树立世界眼光,对照国内一流标准,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体验最优”的政务服务标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提高政策执行水平,推动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地、落实、落细。进一步抓好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拓宽民营企业投资渠道。坚持实事求是,及时纠正在安监、环保等领域执法过程中对民营企业“一刀切”的做法,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在参与PPP项目中的遗留问题。开展政策执行第三方评估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动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二)多渠道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河南省要着力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推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银行,郑州银行、中原银行、郑州农商行等提高存贷比,解决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问题。高度重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认真抓好中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决策部署。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指导,落实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管理要求,改善中小企业贷款考评体系,推广综合授信模式,改进中小企业征信方法,开展符合郑州民营经济发展特点的“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推动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余额、贷款增速稳步提升。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注重防范民营企业金融风险,妥善解决民营上市企业股权质押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促进银行开展贷款重组,改善信贷结构、加强精准调控。发挥利用政策性、开放性、商业性金融之间优势互补,提升对重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保证信贷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大力支持推动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多角度全方位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潜能,鼓励民营企业推进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于升级成为国家级的企业研发平台、科技领军企业开展的重大创新项目、创新平台的建设,给予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补贴和科技资金资助。通过积极有效落实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新技术、产品、工艺开发的主动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科技水平。完善“河南省科技雏鹰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认定制度,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创新型企业的知名度和辐射效应,增强创新型民营企业的集聚效应。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创新权益,提高创新积极性。加大对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犯罪,保护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构建惩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日常高效机制,结合专项执法行动,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的常态化和高压化。建立健全化解知识产权相关纠纷机制,增加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和帮助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帮助支持民营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和商标。
[参考文献]
[1]冯h.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新民营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9(25):78-79.
[2]史亚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研究[J].人文杂志,2019(9):121-128.
[3]汤达礼.武汉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J].学习月刊,2017(11):20-23.
[4]胡锡琴,寇熙正,曹羽茂.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民营经济竞争力研究―――基于四川、浙江的对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9(4):188-194.
[5]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9:55-59.
作者:范艳萍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