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开始向着经济化、现代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具体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农业经济;信息管理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
1.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科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不能推动农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1.1.1生产要素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农业中的生产要素主要有阳光、温度、水质和土壤中农作物生长过程所必须的各种元素,对这些要素也应该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通过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细化调控,最大限度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技术研究还不够充分,因而不能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达不到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1.1.2农业市场信息化技术体系不完善农业市场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市场信息的整合,及时的了解市场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情况,从而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市场流通信息。从整体看,我国的服务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还有待提升,尤其存在农产品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2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的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但是在一些县级以下的农村地区网络环境还是比较差,尤其缺乏基础设施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本增加和农业管理技术推广的困难。此外,农业信息化技术不健全和设施不完备的重要因素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短缺等。可以说,农业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从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看,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先进的国家,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农民不能通过科学的平台方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的获取,这也造成农民不能系统的掌握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利用相关信息的内容,尤其是在主动学习愿望不强烈的情况下,利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更不高。此外,信息平台还不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整合,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因而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比较低下。
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方面的建议
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应该重视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重视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不断改革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结构,为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1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建设
2.1.1农经管理队伍中农民群众部分的建设农业管理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是农民,一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科学措施直接避免新生代农民的流失,因为他们和传统的农民相比较,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新生代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更强。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鼓励的措施和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经济信息化领域的建设,采取优惠的措施减少新生代农民的流失。不断优化这些农民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适当增加他们的住房补贴和福利等。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对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而政府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该重视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和农民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为之后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科学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相关的工作部门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政策宣传,促进人们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提升,从而更好的从事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
2.1.2农经管理队伍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建设对于一些信息化技术专业人员来说,应该不断去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制度,逐渐提升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从而改善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管理人员的社会认可度。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作奖励机制,农业企业可以与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或者教育机构签订人才输送合同,通过对其在校期间提供奖学金和毕业后提供就业岗位,更加广泛的吸收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这方面的奖励制度,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还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来输送优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骨干。当地政府也应该拟定一些政策和规章制度促进引进人才,建立奖励机制为农村输送更多的农业经济发展人才。
2.2农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
2.2.1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化两方面的信息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大对农业生产要素方面的研究力度,促进生物工程中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病虫害的治理奠定基础。在消灭害虫的过程中科学环保,降低农药的使用率,为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也可以研究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如科学的计算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分的情况,利用农业工程技术进行合理的调控,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其次,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发展平台的创新,从而为农民提供学习、管理、市场销售和农业发展的一些信息,更加有效的将信息化处理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市场发展相结合。
2.2.2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改良信息技术的创新必须有强大的后盾支持,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等。首先,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给予制度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为农业信息技术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模式,在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传承农业发展优点的原则。此外,相关的企业部门要不断进行创新避免市场淘汰。可以说,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提升是其进步的关键。为此,相关的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学习先进的技术进行改良农作物的品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促进农业的科技信息化奠定基础。首先,重视对县级以下农村地区网络的建设,通过互联网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农业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资源,为农民的新技术学习和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同时还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专业的技术人员重视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保证管理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再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农民能够接触到农业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农业管理知识和生产、销售信息。
2.4优化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环境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进步,而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因此,应该重视对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不断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农业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的价值,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国内和国际农业发展的情况,为建设农业信息数据资源库提供依据。可以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设县级、乡村的农业发展信息数据库,同时设立专项的资金进行优秀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此外,重视对GPS技术和GIS技术的使用,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我国相关的农业部门还应该重视对农业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方案,从而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收入的提升。可以说,建立科学和有效的数据库进行农业信息的整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2.5借助于信息技术,推广优势作物品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农作物的优质和高产,同时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建设。为了生产出更多的高效和绿色的农产品,我们应该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当优质农产品的品种成熟之后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从而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日新月异,而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部门和政府应该加大支持的力度,同时也需要相关的企业和技术的支持。只有全方位的支持,才能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力。此外,需要注意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能力建设应该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丰成.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经济师,2019(11):68-69.
[2]宋瑞莉.大数据环境下农业信息管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9(4):18-20.
作者:尹燕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农业机械安全服务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